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建国初期,董必武在民主建政工作中,认真落实党的统战政策,纠正党内对统战问题认识上的种种偏差,要求在人民代表会议和政权机关中做好与民主人士的统战工作,正确处理党政关系,为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国家政权指明了道路。60年过去了,董必武政权建设的统战思想所蕴含的智慧仍熠熠生辉。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完善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推进中国政体制改革。

  • 标签: 董必武 政权建设 统一战线 多党合作 政治体制改革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发展与深化,经历了初步探索、调整发展、稳步推进和全面深化四个阶段,这一领域的改革方向集中反映于历次党代会的报告之中,充分体现了党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强烈关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呈现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作用的理论逻辑、内生动力与外部环境相结合的现实逻辑、问题解决与目标实现相统一的实践逻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的改革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立场,坚持一元多向、多点突破的改革路径,坚持以民主理想、利益预期和危机意识为主导的合力推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 标签: 改革开放 政治体制改革 新时代 逻辑进路 经验
  • 简介:政府首席信息官(CIO)对于促进电子政务发展,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府CIO制度建设的现状,指出现有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设政府CIO制度的建议。

  • 标签: 政府首席信息官 政府CIO 电子政务 体制
  • 简介:文章通过探求政治体制与人的内在联系,阐明政治体制改革与人的政治文化素质的发展具有双向互动的关系,即政治体制改革是人的政治文化素质发展的制度保障,人的政治文化素质的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

  • 标签: 政治体制改革 人的政治文化素质发展 制度保障 动力机制
  • 简介: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我们可以进行各个不同角度或综合一体的研究,但是如果不能从由传统到现代这样一个历史转化的时代意义上来研究,就不能对中国政体制的社会实践价值作出深刻的透视,也就不能找到中国政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因而也难以充分发挥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因此,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放到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一、现代化进程及其发展模式现代化,通常被社会学家的专业术语概括为“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是人类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

  • 标签: 权威政治 民主政治 现代化进程 中国 政治体制改革 价值取向
  • 简介:顾准是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是思考范围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家,他思想的重心始终围绕着落后的中国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认为中国传统的上层建筑和政治体制是近代以来中国落后的根源,只有彻底推翻传统的政治体制塑造新的政治体制,中国的现代化才有成功的希望。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冷战时期,他提出中国既不能继续照搬苏联的模式,也不能回到传统的老路,而应该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文明,寻找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道路。在党的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他提出中国应该尽快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 标签: 渐进改革 民主道路 政治体制 中国模式 民主政治
  • 简介: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权力配置不合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合理的权力结构所要遵循的原则和实践路径,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权力结构思想 政治体制改革 启示
  • 简介: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中,改善党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分开,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一实行党政分开,首先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党的功能。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政治生活中,党具有领导作用。

  • 标签: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党政分开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
  • 简介: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曾就国内战争特殊环境下形成的政治体制弊端提出一系列改革思想。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经济改革迈出了很大步伐,政治体制改革却没有进行,基本上沿用战争年代那一套做法,权力集中现象越来越严重,党内民主生活越来越不健全,党内争论的方法越来越极端化。从这个角度讲,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需要,导致了20世纪20年代末祈经济政策的终结。

  • 标签: 新经济政策 列宁 政治体制 苏俄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 标签: 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人民民主 改革开放
  • 简介:党的十三大到十七大政治报告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阐述和规划,反映出党的领导集体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发展过程,其发展成果是形成了更为成熟和系统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框架包含了价值目标、内容体系和方法论原则。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目标区分为“自目标”和“它目标”两个结构化概念,党对政治体制改革价值目标的设定有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十三大政治报告规划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系列内容,十四大至十七大政治报告做了多方面补充发展和某些局部调整,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内容体系。同时,邓小平等历任党的领导人和历次党代会,在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法论上,都提出了若干规约性原则。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政治体制改革 理论体系
  • 简介:明代州县官吏的设置在典章制度中有明确的规定,但详上略下、言尊弃卑的缺陷,对州县官多是语焉不详,州县官以下的官吏,更是不屑一顾的.州县政治体制中,州县官及州县官以下的吏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官吏按职权利贵,可分为六个等级,这个等级不但与州县行政体系有关,还关系到州县政治的运营机制.

  • 标签: 明代 州县官吏 政治体制
  • 简介:作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参与筹划并具体领导了新中国的政权建设,为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及相应的政治体制作出了不懈努力.但是,政治体制并不能随时间的推移而与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契合.因此,一向勤于独立思考与实证分析的刘少奇,针对我国体制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结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相关经验教训,对如何改革完善我国体制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初步设想.

  • 标签: 政治体制改革 基本政治制度 刘少奇 中共领导 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
  • 简介:本文论述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指导,在殖民地时期争得有限的自治权,在邦联制时期进行主权在州的政治实践,最后建立联邦共和国的历史过程,从而确立了美国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实现了资产阶级比较理想的统治形式──民主共和国。

  • 标签: 美国 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自治权 邦联制 联邦制
  • 简介:政治体制而言,西方所有国家都是实行议会民主、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制度。但在具体的组织方式上不同国家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美国的总统制模式、英国、德国的议会内阁制模式和法国的半总统制模式。

  • 标签: 总统制 政治体制 国家 内阁制 多党制 三权分立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苏绍智志同志于1985年10月应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社会科学院的邀请访问了匈牙利并对匈牙利的政治体制改革作了考察。在访问期间,他先后会见了匈党政治局委员、社会科学院院长阿采尔·乔治,匈爱国人民战线总书记普兹盖伊·伊姆雷维耳,《党的生活》总编辑、中央委员拉科什·山道耳以及政治学校校长、工会研究所所长、党史研究所付所长、计委经济研究所付所长和十多位汉学家,并同他们进行了讨论和座谈。现将苏绍智同志根据座谈会上讨论所写的考察报告分两次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 标签: 政治体制改革 匈牙利 考察报告 社会主义 研究所 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