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异常(IGT)、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与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老年T2DM(T2DM组)、IGT(IGT组)、IFG(IFG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0例,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TG、TC、HDL-C、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和CD62P。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色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NTG)。结朵T2DM组、IGT组、IFG组FM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T2DM组NTG较IGT组、1FG组、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FMD与FPG、TG、TC、LDL-C呈负相关。T2DM组、IGT组、IFG组CD61和CD62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D61与FPG、TC、HbA1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CD62P与FPG、TG、TC、HbA1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FMD与CD61、CD62P呈负相关。结论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在T2DM前期就已经存在,两者互相促进。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葡糖耐量试验 血糖 内皮 血管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及各证型与冠心病预测因子血清ADPN、ASP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0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及血清ADPN、ASP的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痰湿阻遏、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血瘀脉络、脾肾阳虚和其他证型的病例数分别为105、84、34、39、12、16,血瘀脉络型患者ADPN最低(P<0.05,或P<0.01),血瘀脉络型、痰湿遏阻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ASP最高(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痰湿阻遏和气阴两虚证型最为常见,血瘀脉络型、痰湿阻遏型患者发展为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 冠心病 中医证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脓毒症患者铁代谢紊乱并探讨缺铁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ICU且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患者(n=130),另选性别、年龄均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n=20)。入院后第1天(对照组为入组后)、3 d和7 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铁代谢相关指标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进行SOFA评分。比较各组间铁代谢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浆铁与血红蛋白、铁调素、铁蛋白、IL-6、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log铁蛋白的相关性以及血浆铁水平降低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在入院3 d后脓毒症患者即出现显著贫血;入院第1周的血浆铁、转铁蛋白、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及未饱和铁结合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铁蛋白、IL-6、铁调素和sT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院第3和7天的红细胞分布宽度、铁蛋白和铁调素,以及第7天的血浆铁和铁饱和度均显著高于第1天;而第7天的总铁结合力和未饱和铁结合力,以及第3天的sTFR/log铁蛋白显著低于第1天。入院第1周存活和死亡组患者在第3天和第7天均出现显著贫血,但死亡组贫血更严重;入院第1周死亡组的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和未饱和铁结合力,以及第3和7天死亡组的血浆铁均显著低于存活组;而入院第1周死亡组的铁蛋白、IL-6和铁调素,以及第7天铁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存活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铁与IL-6(r=-0.391,P<0.01)、铁蛋白(r=-0.293,P=0.001)、铁调素(r=-0.209,P=0.017)均呈负相关,而与血红蛋白不相关(r=0.005,P=0.958)。血浆铁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工作曲线下面积(AUC)为0.524(95%CI:0.416~0.631,P=0.656)。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即存在显著的贫血和铁代谢紊乱,而死亡组患者铁代谢紊乱更严重。血浆铁水平降低不能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血浆铁水平降低与血红蛋白降低不相关,补铁治疗要慎重。

  • 标签: 脓毒症 铁代谢 贫血 补铁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 2 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脂代谢紊乱的原因,进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来院进行 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 A 组与 B 组。 A 组为 2 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 B 组为 2 型糖尿病患者,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对两组患者的脂代谢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选取时间为 2017 年 4 月 ~ 2017 年 11 月 , 选取 人数为 90 人 ,其中两组人数相同,均为 45 人( P>0.05 ) 。结果 经过 6 个月跟踪观察治疗, A 组 患者 IFG 、 TC 、 TG 、 LDL 、 VLDL 各项数值均高于 B 组 ( P < 0.0 1 )。 A 组 患者 HDL 数值要远远低于 B 组 ( P < 0.05 ) 。 结论 脂代谢紊乱 是造 成糖尿病患者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与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有着直接联系。 因此,在 糖尿病 的治疗过程中,除了降糖的工作外,合理进行患者的降脂工作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情加重、减缓糖尿病的持续恶化以及提升我院护理教育干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值得 临床治疗的全面推行与实施 [ 1 ] 。

  • 标签: 2 型糖尿病 合并脑血管病 脂代谢 紊乱 关系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膳食纤维(dietaryfiber,DF)对脂代谢紊乱小鼠的作用。方法48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燕麦DF组和全小麦DF组,以相应饲料连续喂养24周,测定各组小鼠体重、摄食量、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以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等指标,同时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燕麦DF和全小麦DF降低了脂代谢紊乱小鼠的体重、血清TC、FFAs和TNFα水平以及肝匀浆TG水平,燕麦DF降低了血糖水平。两组干预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结论DF对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诱导的脂代谢紊乱小鼠的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燕麦DF对总胆固醇和血糖的作用优与全小麦DF,全小麦DF对甘油三酯的作用优于燕麦DF。

  • 标签: 膳食纤维 脂代谢紊乱 血脂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糖尿病高粘滞血症更有效的方法,观察九虫丹对糖尿病高粘滞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血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空腹血糖、血脂、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等明显改善。结论九虫丹治疗糖尿病高粘滞血症疗效显著。

  • 标签: 糖尿病高粘滞血症 九虫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120名,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对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测量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记录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蛋白(LDL-C)、高密度蛋白(HDL-C)等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流变指标改善明显,促进脂代谢恢复效果更好。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在降压及改善脂代谢异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西医 老年高血压 脂代谢紊乱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与并发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其中32例并发冠心病),测定其血脂、载脂蛋白浓度及血糖、胰岛素水平,与30例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DM并发CHD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升高(P<0.05).单纯2型DM组仅有HDL-C水平的降低(P<0.005)及LDL-C水平的升高(P<0.05),无ApoB的变化;单纯DM及DM+CHD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差别,但均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05);DM+CHD组的ApoB水平较单纯DM组的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组结果提示HDL-C水平的降低、LDL-C及ApoB水平的升高是2型DM并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血脂代谢 载脂蛋白 CHD DM
  • 简介:目的:研究银杏提取物对高脂诱导动脉粥样硬化金黄地鼠代谢紊乱的纠正作用。方法: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比较高脂诱导0、3、6、12周及银杏提取物质干预的金黄地鼠血清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多元统计分析银杏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代谢谱差异及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在高脂诱导下,模型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斑块及血清代谢组均有显著变化。银杏提取物给药后不仅显著降低血清中TC和LDL-C,同时也使高脂诱导偏离的血清代谢谱向正常代谢谱靠近。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中,银杏提取物给药后,8个代谢物琥珀酸、甘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1-单油酰基甘油、β-生育酚、胆甾-5-烯和赖氨酸回归正常;另外6个代谢物酪氨酸、油酸、2-单油酰基甘油、γ-生育酚、α-生育酚和脱氧胆酸趋向正常。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银杏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与其对脂质代谢、胆酸合成及氨基酸代谢的调控密切相关。这将为进一步探讨银杏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作用机制和特点提供研究基础。

  • 标签: 代谢组学 抗动脉粥样硬化 GC/MS 多变量分析 银杏提取物
  • 简介:摘要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部分卟啉病患者可伴发有糖尿病,故卟啉病一直被列为特殊类型糖尿病之中。AIP可能通过血红素缺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物-1α(PGC-1α)的表达增强、炎性作用、抵抗素的升高、线粒体损伤等多方面机制影响血糖水平。糖代谢也可对卟啉代谢产生影响。禁食可导致AIP的急性发作,而2型糖尿病的发病和高糖饮食对卟啉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葡萄糖在急性肝卟啉病发作时的有益作用可能得益于胰岛素水平的升高。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卟啉代谢与糖代谢之间存在着联系,但仍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明确。

  • 标签: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卟啉病 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钙磷代谢紊乱与PTH对透析患者死亡率的影响,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100例合并钙磷代谢紊乱和PTH的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浆磷每升高1mg/dL,每年死亡率增加4%;血钙每升高1mg/dL,每年死亡率增加16%;PTH的水平大于600pg/mL时,死亡率就会明显增加,当大于900pg/mL时,死亡率就会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8%。结论分析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PTH与死亡率,采取持续监测和个体化治疗,调节钙磷和PTH水平达目标范围内是减少骨病、血管钙化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透析患者 钙磷代谢紊乱 PTH 死亡率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损害脏器与血脂水平的变化关系。方法收集86例活动期SLE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脂分析。结果活动期SLE患者平均血清胆固醇(TG)、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apoA与C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活动期SLE患者存在严重脂代谢代谢紊乱,且脂代谢紊乱与病情活动和重要脏器损害程度相关。

  • 标签: 脂代谢紊乱 系统性 红斑狼疮
  • 简介: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的患病率以及及钙磷代谢情况,进一步明确阐明钙磷代谢紊乱在下肢PAD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3例MHD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双侧颈内动脉和下肢动脉的内膜、内径、斑块、收缩期峰速、舒张末期速度、平均速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进行检查,诊断是否存在下肢PAD病变,结合临床病史和生化指标分析MHD患者PAD的真正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结果50.68%(37/73)的MHD患者表现PAD改变,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1.67%,P〈0.001,其中单侧PAD12例(32.43%),双侧PAD25例(67.57%);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磷、钙磷乘积、C反应蛋白、颈动脉钙化、血清脂蛋白(a)、血清白蛋白和PTH水平与MHD患者下肢PAD密切相关,而多变量logistic分析表明,血清白蛋白、PTH水平和血清脂蛋白(a)是MHD患者下肢PA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下肢PAD非常常见,与钙磷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密切相关。

  • 标签: 外周动脉病变 下肢 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病率 钙磷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中锌α2糖蛋白(ZAG)水平随代谢指标变化的规律,寻求PCOS患者代谢紊乱与ZAG之间的相关性,为PCOS患者代谢紊乱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就诊的汉族PCOS患者200例为试验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 )分为试验A组100例(BMI≥25 kg/m2)和试验B组100例(BMI<25 kg/m2);同时筛选在此期间来院体检的健康汉族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检测ZA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比较三组间差异。试验A组在控制体质量后,复查以上指标,比较这些指标的前后差异。结果试验A组中FPG、FINS、HOMA-IR、TC、TG、HDL、LDL、ZAG分别为(5.92±0.51)mmol/L、(19.94±3.15)mIU/L、(5.29±1.19)、(5.59±0.49)mmol/L、(2.03±0.35)mmol/L、(0.72±0.21)mmol/L、(3.05±0.43)mmol/L、(35.80±8.12)ng/mL,试验B组分别为(5.38±0.62)mmol/L、(15.67±4.59)mIU/L、(3.84±1.45)、(4.61±0.65)mmol/L、(1.49±0.35)mmol/L、(1.24±0.40)mmol/L、(2.61±0.40)mmol/L、(45.22±10.27)ng/mL,对照组分别为(4.77±0.53)mmol/L、(11.66±3.23)mIU/L、(2.52±0.95)、(4.59±0.53)mmol/L、(1.39±0.26)mmol/L、(1.40±0.31)mmol/L、(2.50±0.35)mmol/L、(59.15±8.90)ng/mL,试验A组与试验B组、试验A组与对照组、试验B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81、41.04、44.05、33.65、38.61、39.25、18.45、56.88,均P<0.01)。试验A组在控制体质量后,FPG、FINS、HOMA-IR、TC、TG、HDL、LDL、ZAG分别为(5.27±0.54)mmol/L、(15.67±3.16)mIU/L、(3.72±1.06)、(4.98±0.45)mmol/L、(1.62±0.30)mmol/L、(1.03±0.25)mmol/L、(2.82±0.43)mmol/L、(43.59±8.20)ng/mL,试验A组在控制体质量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26、15.67、17.70、11.04、17.61、-9.61、22.83、-13.79,均P<0.01)。血清ZAG与HDL呈正相关(r=0.628,P<0.01),与BMI(r=-0.685,P<0.01)、HOMA-IR(r=-0.729,P<0.01)、TC(r=-0.579,P<0.01)负相关。结论PCOS患者的ZAG值降低,其中以肥胖组更低,并与HDL呈正相关,同时和BMI、HOMA-IR以及TC呈负相关,可见PCOS患者代谢情况可以通过ZAG得到相应的体现,对诊治PCOS患者代谢紊乱有一定的价值,为今后深入研究PCOS代谢紊乱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糖蛋白类 血糖 血脂异常 肥胖症
  • 简介:目的研究学龄儿童肥胖与非乙醇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及脂肪代谢紊乱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典型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中等水平的4所小学和4所中学,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从中抽取659名7-18岁肥胖儿童作为肥胖组,603名正常体重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身体测量、腹部B超脂肪肝检查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生化指标检测。超重、肥胖采用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进行评价;血脂异常的判定标准:静脉血清TC≥5.20mmol·L^-1,TG≥1.70mmol·L^-1,HDL-C≤1.03mmol·L^-1,LDL-C≥3.12mmol·L^-1;肝功能异常:静脉血清ALT≥40.0U·L^-1和(或)AST≥45.0U·L^-1;NAFLD诊断依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公布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进行。统计方法包括计量资料的描述统计、协方差分析、卡方检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趋势卡方检验等。结果肥胖组有3例未行脂肪肝B超检测,肥胖组B超脂肪肝和NAFLD的检出率分别为28.0%(184/656)和10.2%(67/656),对照组脂肪肝和NAFLD的检出率分别为0.3%(2/603)和0.2%(1/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同时罹患NAFLD时,血脂异常进一步加重,ALT及AST异常也更明显,以ALT升高为著;随着肥胖的加重,脂肪代谢紊乱及肝功能损害程度逐渐上升。结论肥胖儿童伴发NAFLD较为普遍,单纯性肥胖对儿童的肝功能和脂肪代谢等均造成危害,并随肥胖程度逐渐加重,对中度以上肥胖儿童建议常规进行腹部B超检查。

  • 标签: 肥胖 非乙醇性脂肪肝 血脂紊乱 学龄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和发展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120名年龄在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血液生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等)评估内分泌代谢状况,并使用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模型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结果:研究显示,高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相关(风险比1.5,95%置信区间1.2-1.9)。内分泌代谢紊乱患者中,35%的个体在研究期间内出现了至少一次心血管事件,与非紊乱组相比(18%),风险显著提高。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示在临床上需要对这一群体进行更为密切的心血管风险监控与管理。

  • 标签: 糖尿病 内分泌紊乱 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和发展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120名年龄在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血液生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等)评估内分泌代谢状况,并使用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模型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结果:研究显示,高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相关(风险比1.5,95%置信区间1.2-1.9)。内分泌代谢紊乱患者中,35%的个体在研究期间内出现了至少一次心血管事件,与非紊乱组相比(18%),风险显著提高。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示在临床上需要对这一群体进行更为密切的心血管风险监控与管理。

  • 标签: 糖尿病 内分泌紊乱 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和发展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120名年龄在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血液生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等)评估内分泌代谢状况,并使用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模型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结果:研究显示,高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相关(风险比1.5,95%置信区间1.2-1.9)。内分泌代谢紊乱患者中,35%的个体在研究期间内出现了至少一次心血管事件,与非紊乱组相比(18%),风险显著提高。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示在临床上需要对这一群体进行更为密切的心血管风险监控与管理。

  • 标签: 糖尿病 内分泌紊乱 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 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