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手法复位在肩关节脱位中的应用状况。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肩关节脱位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足蹬复位治疗,研究组接受上举牵引复位法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如再次脱位、复位情况等,并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研究组92.50%高于对照组65%,对比再次脱位率,研究组2.50%低于对照组12.5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肩关节脱位建议可给予手法复位,效果突出,复发率低,促进疾病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手法复位 肩关节脱位 疗效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患者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37例临床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骨折愈合12~16周。结论对于有移位的髌骨骨折有许多手术方法,如张力带钢丝,记忆合金聚髌器,环形钢丝等。对于一些难以复位的粉碎性骨折可采用部分髌骨或全部髌骨切除术。

  • 标签: 髌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术方法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30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18例,微型钢板固定12例临床手术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8例27处,治疗结果优7例,良12例,差8例,优良率70.37%。微型钢板治疗12例27处,治疗结果优10例,良14例,差6例,优良率为88.89%。结论对于多发性掌骨骨折行切开复位,用克氏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有利于解剖复位,微型钢板固定牢靠,不易移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掌骨骨折 克氏针内固定 微型钢板固定
  • 简介:苹果一向低调处理PMU这个问题,PMU的设计架构也不统一,以致广大苹果粉丝们未能关注重视PMU的重要性。战斧觉得有必要再一次具体说明PMU的使用和认知。

  • 标签: 苹果电脑 锂电池 复位 PMU 使用方法 电源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婴幼儿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我科自2005年8月20日,诊断收治小儿肠套叠300例,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行温生理盐水加压灌肠复位术,专业的护理在小儿肠套叠盐水加压灌肠复位术后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肠套叠 超声引导 温生理盐水灌肠 护理
  • 简介:  将钥匙还给欧锦强之前,温爽特地多配了一套.  冰冷的钥匙揿进手心,硬得硌人.她将手袖进口袋里,有点莫名地兴奋,迎着风忍不住微笑起来.她并不想拿这串钥匙怎么样,然而拥有它,仿佛就可以随时回到从前.  ……

  • 标签: 爱情结尾 走失爱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粉碎性双踝骨折术后关节未复位患者应用不同复位内固定(闭合、切开)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粉碎性双踝骨折术后关节未复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和观察组(闭合复位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0%相较于对照组高8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粉碎性双踝骨折术后关节未复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粉碎性双踝骨折 关节未复位 不同复位内固定(闭合 切开)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撬拨技术辅助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复位失败的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技巧。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们采用撬拨技术辅助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21例复位失败的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Gartland Ⅲ型7例,Ⅳ型14例。手术在肘关节造影C臂机透视下进行,初始复位失败后行经皮撬拨技术辅助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后分别测量Baumann角、侧位肱头角评价复位质量,Flynn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为25~45 min,平均36 min;骨折愈合时间为3~8周,平均4.2周。术后随访时间为6~22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无感染、医源性神经损伤、肘内翻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优1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24%。结论克氏针撬拨技术是儿童骨折复位过程中的一种常用技术,对初始复位失败的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该技术治疗,通过杠杆原理可以有效复位移位的骨折,操作安全、简单。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撬拨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髂关节复位质量对骨盆环损伤仿生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确诊为累及骶髂关节的骨盆环损伤,且行仿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48.3±8.3)岁(范围:28~68岁)。患者在行仿生复位内固定术后,以术后即刻CT检查图像测量的受损侧骶髂关节残余移位最大距离作为分组依据,≤5 mm者纳入解剖仿生复位组,>5 mm纳入非解剖仿生复位组;非解剖仿生复位组中,根据残余移位的方向,再将其分为分离移位组、前后移位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拍摄X线片,若出现骶髂关节再移位或内植物松动、移位、断裂及骨折再移位等情况,即定义为内固定失效。采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的功能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其疼痛程度。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根据患者术后CT图像测量结果,解剖仿生复位组28例,非解剖仿生复位组50例;非解剖仿生复位组中,分离移位组27例,前后移位组23例。解剖仿生复位组、分离移位组、前后移位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术后随访(37.8±6.6)个月(范围:25~51个月)。末次随访时,解剖仿生复位组患者术后Majeed评分优良率为96.4%(27/28),分离移位组为74.1%(20/27),前后移位组为30.4%(7/23);解剖仿生复位组优良率优于分离移位组和前后移位组(Z=-6.479,P<0.01;Z=-6.256,P<0.01),分离移位组优良率优于前后移位组(Z=-3.607,P<0.01)。解剖仿生复位组患者VAS为0分17例,1~3分11例;分离移位组为0分6例,1~3分16例,4~6分5例;前后移位组为0分3例,1~3分7例,4~6分13例;解剖仿生复位组VAS低于分离移位组和前后移位组(Z=-3.515,P<0.01;Z=-3.506,P<0.01),分离移位组与前后移位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13,P=0.070)。共8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解剖仿生复位组失效率为0(0/28),分离移位组为11.1%(3/27),前后移位组为21.7%(5/23);解剖仿生复位组与前后移位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与分离移位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前后移位组与分离移位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4)。结论累及骶髂关节损伤的骨盆骨折患者行仿生复位内固定术后,骶髂关节解剖仿生复位患者的功能状态、疼痛情况、内固定失效率明显优于非解剖仿生复位患者。分离移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优于前后移位患者。

  • 标签: 骨折 骶髂关节 骨盆骨折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探究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的疗效对比。方法在我院骨科中选择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目标,随机抽选50例,采用不同的固定治疗方法进行分组,每组各25例,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为对照组,选择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的手术指标以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的复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选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的临床效果更佳,其骨折复位情况显著更优,值得深究。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比较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 10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52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法治疗,实验组采用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术,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儿在术中的透视次数、手术的时间以及术后的神经损伤、针孔或切口感染、肘内翻以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手术中透视次数与手术时间的统计对比发现,对照组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实验组,手术的时间长短方面对照组也较实验组长, P

  • 标签: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内固定组(39例)和外固定组(39例),内固定组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上来看,外固定组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从治疗后尺偏角和掌倾角来看,内固定组优于外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来说,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外固定手术利于骨折愈合,内固定手术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区别,鉴定相对更好、更加适用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数据库中2015年1月-2017年1月踝关节骨折患者,病历为抽样对象,采取电脑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病历200份,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人,治疗组采用微创闭合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通过调查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对患者病灶治愈率、个体感受、生命质量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手术之后踝关节痊愈率(95.46%)高于对照组患者(65.89%);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来看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出现的并发症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是治疗踝关节骨折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愈合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这种手术方法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病灶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手法复位联合克氏针固定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40例),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40例),两组患儿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和肘内翻发生率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分别是(4.34±1.1)天与(9.14±2.1)天(〈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是(56.74±5.3)天与(58.14±5.1)天(〉0.0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2.5%与5%(〈0.05)。两组远期临床疗效的优良率分别是90%(对照组)与92.5%(观察组)(〉0.05)。结论手术内固定联合手法复位组相对于单纯手法复位组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肘内翻发生率低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两组患儿远期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别。

  • 标签: 手法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