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缺血侧下肢股动脉及右腋动脉插管行孙氏手术在急性A型主动夹层合并下肢缺血外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12例采用缺血侧股动脉人工血管及右腋动脉双插管治疗的合并下肢缺血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4±8.4)岁。合并单侧下肢缺血11例,双侧下肢缺血1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4.00(18.50,43.25)h。使用缺血侧股动脉端侧吻合8 mm人工血管及右腋动脉双插管转机。根部操作:Bentall术5例、主动替换3例、瓣交界加固及主动替换4例。弓部操作为全主动弓替换+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12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体外循环(204.6±26.3)min,阻断主动(114.6±16.6)min,停循环(23.4±8.5)min,选择性脑灌注(33.5±11.0)min。5例患者同期行转流术:主动-双股动脉转流1例;主动-右股动脉转流3例;主动-左股动脉转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CRRT治疗4例,再次开胸探查止血1例,再次气管插管1例,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1例。随访(17.2±7.6)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对于合并下肢缺血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使用缺血侧下肢股动脉人工血管及右腋动脉联合插管行孙氏手术,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比例,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下肢缺血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主动夹层病,即AAD,发病急、发展速度快、病情凶险。据相关大样本调查表明,AAD院前死亡率达21%,入院后 24小时死亡率50%,48小时为68.2%,平均每小时死亡率提高1%。当今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疾病谱的转换和临床医生对此病的高度重视,AAD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些年,从国外学术、文献报道分析,我国AAD发病率远超欧美国家,急诊中因胸背痛就诊患者AAD占0.5%。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急诊收治的AAD患者临床特点和院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升我院急诊诊治水平,减少死亡率。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点 院内死亡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夹层(ADA)应用覆膜支架介入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覆膜支架介入术治疗的ADA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围术期采用右美托咪定、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指间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压(Art)。观察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结果:30例患者麻醉及手术均顺利,除T4有明显波动外(P<0.05),其余时间点SBP、MAP及SpO2、HR基本维持平稳。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覆膜支架介入手术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瘤腔内修复中髂动脉入路困难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9年3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手术治疗的275例合并髂动脉病变腹主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一般临床资料,对于存在困难入路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手术,分析困难入路情况类型的发生率、处理措施以及效果。结果275例患者均接受腔内修复术,其中78例(28.3%)存在髂动脉入路困难,其中髂动脉轻度狭窄29例(10.5%),重度狭窄7例(2.54%),闭塞3例(1.09%),扭曲39例(14.2%),对于血管扭曲者使用超硬导丝纠正髂动脉成角,对于髂动脉狭窄者进行球囊扩张、对于严重狭窄无法通过者通过侧腹膜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后支架置入等处理后均成功实施腔内修复。结论入路血管病变会导致腹主动瘤腔内治疗困难,根据不同困难进行相应的处理后行腔内修复术,均可以获得成功,远期通畅率较好。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髂动脉闭塞 髂动脉狭窄 腔内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全胸腹主动替换术中应用经股静脉至股动脉转流实施腹腔脏器灌注保护的经验。方法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50例患者接受股静脉至股动脉转流体外循环辅助下全胸腹主动替换。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1~69岁,平均(40.5±12.4)岁。早期25例患者单纯应用部分体外循环技术,2019年11月起开始使用体外循环联合选择性腹腔脏器灌注技术,应用球囊导管经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灌注温血,经肾动脉灌注4℃ HTK液,25例患者接受了脏器灌注。结果体外循环(116.9±35.4)min,转流中最低中心温度(34.7±0.7)℃。术后早期死亡3例(6%,3/50),灌注组无死亡。术后截瘫并发症4例(8%,4/50),术后新发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6例(12%,6/50),其中腹腔灌注组2例(8%,2/25),无灌注组4例(16%,4/25)。结论经股静脉至股动脉浅低温部分体外循环结合选择性腹腔脏器灌注是有效的脊髓和腹腔脏器保护措施,可提高全胸腹主动替换术的安全性。

  • 标签: 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 部分体外循环 脊髓保护 器官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术中开窗技术治疗近肾腹主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应用术中开窗支架技术治疗的18例近肾腹主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近肾腹主动瘤患者均采用术中开窗/分支支架技术进行腔内修复治疗,术中内脏动脉重建技术成功率为100%,无Ⅰ型内漏,3例Ⅱ型内漏,1例Ⅲ型内漏;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无二次手术干预病例;手术时间为(188.6±60.1 )min,住院天数为(7.7±5.4 )d。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2.5(1,24)个月,靶血管通畅率为100%;3例Ⅱ型内漏均消失,1例Ⅲ型内漏的动脉瘤直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术中开窗支架技术治疗近肾腹主动瘤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腔内修复术 近肾腹主动脉瘤 开窗支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飞行员急性主动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临床特征和诊断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直升机飞行员发生主动夹层的临床特征、诱发因素、诊断及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飞行员为男性,32岁,否认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胸痛,主动CT血管成像提示胸-腹主动夹层动脉瘤。给予严格卧床,控制血压,并于确诊1周后行主动夹层腔内隔绝术。术后肢体活动、肾功能、胃肠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异常。航空医学鉴定结论:飞行不合格。结论主动夹层在飞行员中极其罕见,但对于胸痛发作患者的诊断应仔细谨慎,并考虑此病的可能。招飞体检过程及航医在实践中应重视胸痛症状,增强对主动夹层等少见疾病的诊断意识。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胸痛 CT血管成像 飞行员
  • 简介:摘要急性主动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一种严重的、致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AAD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ALI的发生严重影响了AAD患者的预后,增加病死率。因此,AAD并发ALI的预防和治疗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对AAD患者围手术期并发ALI的危险因素、病理机制及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胸主动腔内修复术是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该手术并未封闭夹层远端破口,假腔血流可持续存在,导致主动无法重塑甚至发生夹层进展。尤其是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患者,内膜瓣已发生增厚和纤维化,主动重塑更加困难。研究结果显示,远端破口的存在可增加患者发生远期主动事件的可能性。对于部分高危患者,进行传统胸主动腔内修复术的同时,有必要对远端破口进行处理。现有的远端破口腔内治疗方法包括PETTICOAT、STABILISE、覆膜支架、开窗或分支支架、假腔栓塞、封堵器、Knickerbocker等。但多数方法报道的病例数极为有限,其适用范围及疗效仍处于探索阶段,临床医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精细化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血管内手术 主动脉 远端破口
  • 简介:摘要探讨妊娠合并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夹层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回顾性纳入2010年6月至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策略和母儿结局。12例患者年龄为(29±5)岁,发病时间为孕16周至产后1个月。12例妊娠合并主动A型夹层孕妇全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例产褥期患者优先妊娠,分娩后再行主动修复;4例患者优先主动修复;5例患者进行同期接生联合主动修复。在基于挽救母亲和胎儿生命的前提下,妊娠期合并主动A型夹层术前应多学科综合评估,根据妊娠时间、胎儿发育情况、主动病变程度决定治疗策略。

  • 标签: 妊娠 主动脉A型夹层 治疗策略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成人主动弓双弓畸形合并夹层是罕见的大血管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待明确,CT影像学表现多为双弓合并弓降部夹层动脉瘤征象,多数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并突发胸背部疼痛,临床治疗方法无统一规范。本文报道我中心收治的3例成人主动弓双弓畸形合并夹层诊疗情况,结合已发表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作总结和回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瘤(AAA)和肾囊肿的关系。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0年至2015年在我院诊断的66例AAA患者(AAA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CT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有无肾囊肿,并按年龄分布分成<65岁组、65~80岁组和>80岁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肾囊肿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史等基线资料均相似(均为P>0.05)。AAA组的肾囊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1.5%比15.2%)(P<0.05),在65~80岁、>80岁组中AAA组的肾囊肿发生率均显著增高(52.0%比10.0%、87.5%比50.0%,均为P<0.05),而<65岁人群中两组间无明显差异(12.5%比12.5%,P>0.05)。结论≥65岁的AAA患者合并肾囊肿发生率增高,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肾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性主动夹层(AAD)患者的组织相关生物标志物。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AAD患者10例作为病例组(AAD组),同时选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CABG组)。术中留取两组患者的主动组织标本。采用四维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4D-LFQ)分析患者主动组织标本的蛋白质谱变化,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然后应用平行反应监测(PRM)技术对选定的靶蛋白进行精准定量验证。结果通过4D-LFQ技术共鉴定到3 985个蛋白,其中3 350个蛋白可定量。在所定量到的蛋白中39个上调,47个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差异表达蛋白位于胞外区,功能主要涉及细胞迁移增殖、炎症细胞激活、细胞收缩、肌肉器官发育等。PRM技术对选定的15个目标蛋白精准定量,发现整合素α-Ⅱb、整合素α-M、整合素β-2和整合素β-3在AAD组患者主动组织中高表达。结论整合素α-Ⅱb、整合素α-M、整合素β-2和整合素β-3在AAD患者主动组织中高表达,或可作为诊断AAD患者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生物学标记
  • 简介:摘要腹主动移植物感染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标准的外科治疗方式包括切除感染的移植物、动脉及周围组织,同时恢复受累器官和肢体的血运。解剖外血管旁路和原位重建是主要手术治疗方式,多种因素影响外科手术治疗的预后。迄今为止,临床上有多种血管移植物用于恢复血运重建,主要包括利福平或银涂层的人工血管以及自体静脉、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血管或牛心包等生物材料,但对于最佳的血管移植物的选择并未达成共识。近年来,临床应用研究证实冻存的同种异体血管用于治疗移植物感染性疾病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但移植物相关并发症不容忽视。本文对冻存的同种异体血管用于治疗腹主动移植物感染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主动脉,腹 假体和植入物 感染 冻存的同种异体血管 原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超声诊断腹主动后型左肾静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诊断的腹主动后型左肾静脉患者的超声图像,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超声图像等临床资料。结果共完成左肾静脉超声检查3 519例,其中16例(0.45%)诊断为腹主动后型左肾静脉,其中男5例,女11例。所有患者均因尿常规隐血阳性就诊,其中合并左腰部不适等其他症状者共7例。超声均为首选检查方法。16例患者中,15例为完全腹主动后型即Ⅰ型,其中左肾静脉受压共13例,另有2例完全腹主动后型左肾静脉未见受压。16例中1例为环主动型即Ⅲ型,两支均有受压。结论当临床怀疑"胡桃夹"现象,要求对左肾静脉做相应评估时,超声可作为左肾静脉检查的首选方法。超声可较清楚显示大部分患者左肾静脉走行,判断左肾静脉有无变异、有无受压。超声对Ⅰ型的敏感性最高,不易漏、误诊;Ⅲ型易漏诊,而Ⅱ型及Ⅳ型超声不易检出,可能与超声显像的局限性有关。

  • 标签: 主动脉,腹 肾静脉,左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超声诊断腹主动后型左肾静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诊断的腹主动后型左肾静脉患者的超声图像,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超声图像等临床资料。结果共完成左肾静脉超声检查3 519例,其中16例(0.45%)诊断为腹主动后型左肾静脉,其中男5例,女11例。所有患者均因尿常规隐血阳性就诊,其中合并左腰部不适等其他症状者共7例。超声均为首选检查方法。16例患者中,15例为完全腹主动后型即Ⅰ型,其中左肾静脉受压共13例,另有2例完全腹主动后型左肾静脉未见受压。16例中1例为环主动型即Ⅲ型,两支均有受压。结论当临床怀疑"胡桃夹"现象,要求对左肾静脉做相应评估时,超声可作为左肾静脉检查的首选方法。超声可较清楚显示大部分患者左肾静脉走行,判断左肾静脉有无变异、有无受压。超声对Ⅰ型的敏感性最高,不易漏、误诊;Ⅲ型易漏诊,而Ⅱ型及Ⅳ型超声不易检出,可能与超声显像的局限性有关。

  • 标签: 主动脉,腹 肾静脉,左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成人主动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手术室进行主动手术的患者400例,应用主动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资料。主动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Nomogram模型,并采用ROC曲线验证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研究共收集样本400例,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167例,发生率为41.75%。术前绝对卧床、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术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术中受压部位浸湿是主动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以此建立Nomogram模型,C-index值为0.786,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灵敏度为73.65%,特异度为68.67%。结论主动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Nomogram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此类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预测方法便捷、可操作性强、结果直观,便于临床护士快速、准确判断主动手术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风险。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监测,手术中 危险因素 压力性损伤 Nomogram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内科主动夹层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2月治疗的主动夹层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分析2组患者在干预1个月后,住院天数和心理状态;出院后5个月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0.70±2.57)天,低于对照组(25.31±3.2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康教育 主动脉夹层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