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主动瓣腱索线(Aorticvalvechordaetendineaestrand)是连于主瓣和主动窦壁之间的纤维带,现在主要认为它是主动瓣发育过程中的残留,较为罕见,临床容易对其误诊。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主瓣腱索线断裂所致主动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有利于该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 标签: 主动脉瓣腱索线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近年来,以TEVAR为代表的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腔内治疗在我国广泛开展,技术日趋成熟,患者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对于累及主动弓部的B型主动夹层,如何重建弓上分支动脉尚无明确规范。腔内技术的蓬勃发展给术者提供了复合以及全腔内手术的新选项,但其远期效果还需要在更大规模的临床实践中检验。如何取舍则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解剖条件与术者的相关经验,方能最大化患者的获益。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弓上分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主动移植术应用于解除主动弓部畸形对气管或支气管造成压迫的疗效分析。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共应用降主动移植术矫治主动弓部畸形导致远端气管或近端支气管狭窄11例,术前均行心脏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位年龄55(23~540)天,中位体质量4(2.1~9.0)kg。其中特殊类型血管环导致气管或支气管狭窄5例(左弓右降2例、右弓左降3例);外院主动弓离断行传统弓部手术后造成左主支气管外压性狭窄2例;主动缩窄术后左主支气管狭窄1例;主动缩窄术前即有左主支气管狭窄3例;手术方式: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离断降主动,近端缝闭,远端从右肺动脉及气管隆凸下方穿过,与主动右后侧行端侧吻合,并同期矫治合并心内畸形,如气管狭窄受压解除后无改善同期行气道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中位体外循环180(136~337)min;中位主动阻断51(30~84)min;中位降主动阻断34(21~50)min。5例气管受压有效解除,6例因压迫时间长,解除压迫后气管仍软化狭窄、同期行气道成形术,术后均顺利撤离呼吸机,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1例出现降主动移植后吻合口狭窄,暂未手术,其余吻合口通畅。随访(18.0±9.4)个月。结论降主动移植术能有效解除主动弓部畸形对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的压迫,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婴儿 气管狭窄 外科手术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离断 降主动脉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avid手术在治疗主动根部瘤合并主动瓣二叶畸形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行David手术治疗主动根部瘤合并主动瓣二叶畸形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8~60(35±13)岁;主动瓣轻度反流7例、轻中度反流4例,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5例、Ⅳ级1例。观察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观察人工血管通畅情况及主动瓣反流情况,包括左室射血分数、主动瓣反流程度、平均跨瓣压差、峰值跨瓣压差及最大血流速度。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围术期观察指标:体外循环时间(246.1±27.2)min,主动阻断时间(207.5±21.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5(3.25,9.25)h,重症监护时间(2.8±1.5)d,术后24 h引流量(418.2±299.0)mL。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30个月,平均22.5个月,未见死亡及二次手术病例。随访期间心脏超声显示患者人工血管血流均通畅,主动瓣轻微反流8例、轻度反流3例,平均跨瓣压差均<10 mmHg(1 mmHg=0.133 kPa),末次随访时,患者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3例,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采用David手术结合主动瓣修复技术治疗主动根部瘤合并中度以下反流的主动瓣二叶畸形,其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瘤,胸 心血管畸形 David手术 主动脉根部瘤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根部修复术在累及主动窦的急性A型主动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因夹层累及主动窦且主动根部直径小于45 mm而行主动根部修复术的ATAAD患者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分为夹层累及≤1个主动窦(A)和累及>1个主动窦(B)两组。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前基线情况、影像学特征和术后结果的比较,分析主动根部修复方法在窦部累及的ATAAD中的有效性。结果经过筛选,155例患ATAA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组100例,B组55例。两组患者的术前基线情况、住院30天内死亡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随访(49.1±14.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92.0%对89.5%,P=0.61)。两组患者主动根部直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进行性扩张,A组(38.1±3.6)mm对(37.9±3.5)mm,P=0.92;B组(38.4±4.1)mm对(38.3±3.6)mm,P=0.74。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主动瓣反流均无明显加重,具有较好的疗效。结论主动根部修复技术可尝试用于夹层累及1个以上主动窦的ATAAD患者,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修复 主动脉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主动瓣修复手术后近中期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5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主动瓣修复手术。男25例,女29例,年龄(50.61±13.29)岁。单纯主动瓣关闭不全31例(57.4%),单纯主动瓣狭窄2例(3.7%),复合病变21例(38.9%);同期合并二尖瓣手术43例(80.0%),三尖瓣手术36例(66.7%),房颤射频消融术20例(37.0%)。随访1~6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利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非独立研究对象连续性变量差异,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随访期间的临床结局。结果术前主动瓣中重度反流比例高于出院时,主动瓣口最大流速、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显著低于出院指标(P值均<0.05)。全因死亡2例,术后5年生存率(96.1±2.7)%;主动瓣再次手术5例,术后5年主动瓣免于再次手术率(89.5±4.5)%;瓣膜相关并发症3例,术后5年免于瓣膜相关并发症率(91.3±4.2)%。结论主动瓣修复手术治疗风湿性主动瓣病变具备可行性且近中期效果良好,可成为一种潜在的可靠治疗选择。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修复术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弓分支变异的情况及处理的策略。方法对5例合并有主动弓分支变异的主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中4例手术预定方案顺利完成,术后造影显示破口封堵完全,主动分支或旁路血流正常;1例支架释放失败。4例手术成功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无脑部及上肢缺血症状,支架无移位,无内漏。结论主动弓分变异形式多样,术前仔细评估是正确处理主动弓部病变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主动脉弓 分支 解剖变异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治疗主动瓣狭窄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5.1-2017.1收治的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治疗主动瓣狭窄的患者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例。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模式下临床疗效。结果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2.272,P<0.05)。结论对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护理 体会
  • 简介:目的总结StanfordB型主动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重构的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腔内修复术治疗的B型主动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基础情况、腔内修复术过程和随访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CT血管造影测量的远端主动各节段直径,包括膈肌(diaphragm,DP)水平、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水平、肾动脉(renalartery,RA)水平和腹主动分叉(aorticbifurcation,AB)水平。结果所有入组患者近端破口均位于降主动,夹层撕裂范围局限于降主动13例(13.4%),沿着主动长轴顺向撕裂至腹主动32例(33.0%)、撕裂至髂动脉52例(53.6%)。58例(60%)存在内脏动脉受累,但无内脏缺血现象。远端主动四节段直径分别为DP(31.9±4.6)mm,SMA(27.4±3.8)mm,RA(24.4±3.9)mm和AB(21.3±3.5)mm。TEVAR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早期随访共76例,61例(80.3%)患者支架段完全血栓形成,56例(78.9%)患者远端主动段存在开放假腔。主动各节段中DP直径降低至(30.05±6.4)mm,而RA及AB主动较术前轻度扩张。中期随访60例,46例(76.7%)患者支架段主动完全血栓化,28例(46.7%)远端主动仍有假腔开放,远端主动各节段直径较术前早期改变不明显。术后早期DP直径较术前DP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TEVAR术后远端主动重构不尽相同,膈肌段主动直径稍缩小,远端主动仍有扩张趋势。多数患者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重构满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直径
  • 简介:<正>患者男性,67岁。因突发胸痛于2009年11月就诊于当地医院。查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发现主动夹层(aorticdissection,AD),予以保守治疗1月余后症状明显缓解,胸痛未再发作,为进一步治疗于2009年12月21日来我院就诊,入院后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修复术 再发作 患者 主动脉弓 颈总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不同锚定区胸主动腔内修复术(TEVAR)对B型主动夹层患者的早中期结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TEVAR治疗的147例B型主动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近端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将患者分为两组:≤2 cm则支架锚定于Zone 2(Zone 2组,40例);>2 cm则支架锚定于Zone 3(Zone 3组,107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及随后每年CTA资料,评估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主要是内漏的发生率)和再次干预率。结果Zone 2组年龄低于Zone 3组[(57±9.3)岁比(61±10)岁,t=2.04,P=0.04]。全组患者随访时间(37.8±20.5)个月(范围:6~77个月)。共18例患者TEVAR术后出现并发症,Zone 2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Zone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1/40)比6.54%(7/107), χ2=11.90, P=0.001];其中10例患者发生内漏,Zone 2组内漏发生率高于Zone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6/40)比3.74%(4/107),χ2=5.82, P=0.025]。共12例患者接受再次干预治疗,Zone 2组再次干预率高于Zone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40)比3.74%(4/107),χ2=10.27, P=0.003]。结论与支架锚定于Zone 3的TEVAR比较,支架锚定于Zone 2的TEVAR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手术干预率更高。

  • 标签: 外科手术 内漏 主动脉夹层 支架
  • 简介:摘要症状性单纯重度主动瓣反流(AR)的标准治疗方法为外科主动瓣置换术,但对于解剖合适的高危患者,使用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TAVR)是合理的。该文报道一例高危单纯AR合并腹主动瘤患者成功经颈动脉行TAVR的病例。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功能良好,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颈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全主动造影进行诊断分析。方法: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64例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均开展128层螺旋CT全主动造影检查,分析影像学结果。结果:从数据可见,Debakey1型主动瘤的夹层有动脉瘤的患者共有13例,Debakey2型则有4例,Debakey3型的则有47例。在所有患者中,真假腔有64例,膜分离错位64例,但内膜破口则有5例,主动分支受累则有38例。结论:采用128层螺旋CT全主动造影检查对于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无创伤,可以代替DSA有创检查,应用价值高。

  • 标签: 128层螺旋CT 全主动脉造影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效果 Debakey型
  • 简介:主动瘤是由于胸主动壁的中层有局部破损、薄弱,在管腔压力的冲击下,向外膨胀、扩大而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梅毒、感染和损伤等[1].目前由结核引起者较为罕见,作者遇到1例在作纤维胃镜检查时因结核性主动瘤破裂致心包填塞死亡的典型案例.

  • 标签: 动脉瘤 死亡 破裂 动脉粥样硬化 典型案例 主动脉
  • 简介:摘要1例严重主动瓣关闭不全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的69岁男患者,接受一期经心尖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和经股动脉主动腔内修复术。使用单分支覆膜支架,近端锚定区为Zone 2,微创Castor支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同时单分支重建。左前胸外侧切口,经心尖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治疗主动瓣关闭不全,术前CT评估选择27 mm J-Valve瓣膜,释放过程中未发生瓣膜移位等问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情平稳。CT及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显示良好的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起源(AAOCA)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确诊的17例AAOC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7例患儿中男14例、女3例,就诊年龄(8.7±3.5)岁,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LCA)4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RCA)13例。7例患儿表现为胸痛或运动后胸痛,3例为心源性晕厥,1例表现为胸闷乏力,6例患儿无特异性症状,其中3例心源性晕厥及1例胸闷乏力患儿为ALCA。14例患儿影像学表现存在冠状动脉压迫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的危险解剖基础。7例患儿行冠状动脉修补术,其中ALCA 2例、ARCA 5例,另有1例ALCA患儿因心力衰竭行心脏移植。ALCA组在心血管不良事件或预后的发生比例高于ARCA组(4/4比0/13,P<0.05)。门诊规律随访6 (6,12)个月,失访1例,余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心源性晕厥或心功能不全多发生在ALCA组,ALCA预后较差。ALCA及ARCA伴有心肌缺血的患儿建议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夹层动脉瘤的诊断、误诊原因。方法回顾6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主动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及误诊诊断。结果4例死亡,1例出院,1例转院后治疗出院。结论由于主动夹层动脉瘤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易造成误诊,提高对主动夹层动脉瘤(AD)的认识及诊断,避免误诊。

  • 标签: 主动脉 夹层动脉瘤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