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膜联蛋白A1(AnnexinA1)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及对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nnexinA1在乳腺癌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的石蜡标本180例,并从中挑选出同一石蜡切片中包含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导管内癌及浸润性导管癌连续性病变的标本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比较AnnexinA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差异;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Ki-67、CK5/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进行分子,分析AnnexinA1在不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在36例连续性病变组织中,AnnexinA1在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增生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36/36),分别明显高于其在导管内癌中的表达水平27.8%(10/36)、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水平16.7%(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nnexinA1的阳性表达率为26.1%(47/180),且在相对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同步表达。AnnexinA1在不同的乳腺癌分子中存在表达差异,其中在基底细胞样中表达水平最高,阳性表达率为83.7%(36/43),分别明显高于管腔A8.7%(4/46)、管腔B7.5%(3/40)、HER2过表达5.7%(2/35)、正常乳腺样12.5%(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nnexinA1在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增生性病变中阳性表达,随着乳腺癌的发展,在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及转移灶中表达显著降低,提示AnnexinA1的表达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而AnnexinA1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的分子中存在差异,在基底细胞样中高表达,提示其有望成为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及预测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膜联蛋白 乳腺癌 分子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的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xPEC)进行多位点序列(MLST)和系统发育分群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离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对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敏感性降低(MIC ≥ 2 μg/ml)的ExPEC菌株。改良Hodge试验(MHT)对碳青霉烯酶进行表型确证。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blaNDM。Sanger测序法检测各碳青霉烯酶基因亚型。采用MLST和系统发育分群对PCR检测出的产NDM ExPEC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ExPEC菌株20株,其中产NDM ExPEC菌株15株。MHT检测产NDM ExPEC菌株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14/15)和80.0%(12/15)。15株产NDM ExPEC菌株中11株(73.3%)产NDM-5,4株(26.7%)产NDM-1。系统发育分群结果显示,15株产NDM ExPEC菌株中,13株属于A群,2株属于D群。MLST结果显示,ST410是产NDM ExPEC菌株中检出率最高的ST(5株,33.3%)。结论本院绝大多数产NDM ExPEC菌株属于毒力较小的系统发育群,应加强院感监测,防止高危克隆ST的暴发流行。

  • 标签: 碳青霉烯耐药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 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系统发育分群 多位点序列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Warburg效应通路的分子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 PDK1)、磷酸化的丙酮酸脱氢酶(phosphorylated Pyruvate dehydrogenase, p-PDH)和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isozyme type M2, PKM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上述分子对宫颈癌预后和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2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原发灶组织中PDK1、p-PDH和PKM2的表达水平,其中63例接受术后放疗,分别单独和联合分析三的表达对宫颈癌预后和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利用GEO数据集300例数据进行mRNA水平验证。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用于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PDK1和PDK1high/p-PDHhigh/PKM2high指标同时高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正相关(χ2=10.890、7.407,P<0.05)。PDK1high/p-PDHhigh/PKM2high、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术后放疗是影响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K1high/PDHhigh/PKM2high、FIGO分期和术后放疗是影响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GEO数据集验证结果显示,PDK1high/PDHhigh/PKM2high是DFS的危险因素(P<0.05)。病理、盆腔淋巴结转移和PDK1high/p-PDHhigh/PKM2high是术后放疗DF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和PDK1high/p-PDHhigh/PKM2high(P<0.05)是影响术后放疗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DK1high/p-PDHhigh/PKM2high亚型宫颈癌患者预后和术后放疗无复发生存差,此亚型患者可能为Ⅰ~ⅡB期宫颈癌预后不良和术后放疗易复发的高危人群,为宫颈癌的分层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宫颈癌 分子分型 预后 术后放疗 复发
  • 简介:摘要胃痛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对该病进行详尽的辨证,是辨证论治,选方用药的基础,对临床大有裨益。

  • 标签: 胃痛 辨证分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针对成型圆桶形塑料容器难以获得均匀壁厚的问题,给出了实用模具结构.在分析储液塑料容器工艺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模具各系统及成型零件的设计,并论述了模具的工作过程.

  • 标签: 双分型面 注射模 定距分型机构 设计 注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病理及低场MRI的关系。方法搜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经手术证实,并做MRI检查的子宫肌瘤病例25例,扫描机器是0.35T永磁SIEMENSC!扫描系统。结果普通17例,占68%,细胞5例,占20%,退变型3例。占12%。MRI符合率88%。结论子宫肌瘤的MRI表现能客观反应肌瘤的病理

  • 标签: 子宫肌瘤 病理分型 低场MRI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泰安市感染性腹泻病门诊病例粪便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耐药特征及分子特性。方法对采自泰安市6个县(市、区)2013-2017年腹泻病症候群监测病例的866份粪便标本进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研究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应用PFGE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的总检出率为7.97%(69/866);各县(市、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7,P=0.000)。耐药菌株68株的15种常用抗生素的总耐药率为98.55%(68/69),对氨苄西林(AMP)和磺胺异恶唑(SOX)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4.06%(58/69)和72.46%(50/69),共有40个耐药谱,主要耐药谱特征为AMP-SOX(n=10);多重耐药率为33.33%(23/69)。69株分离株中共有65种PFGE型别,未发现优势带型或聚集现象。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存在于泰安市各地区腹泻病症候群门诊病例的粪便中,能够引起社区获得性感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耐药谱广,多重耐药率高;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无耐药谱对应性。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对该来源菌株的监测,防止更多的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保护易感人群。

  • 标签: 腹泻 肺炎克雷伯菌 检出率 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67表达水平及4种分子对髓母细胞瘤(MB)患者预后危险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MB患者92例,收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并行log-rank检验;将Ki-67表达水平和分子相结合,对患者进行预后危险分级:低危组为Ki-67阳性指数≤50%且WNT或SHH亚型;中危组为Ki-67阳性指数≤50%且GROUP 3或GROUP 4亚型,或Ki-67阳性指数>50%且WNT或SHH亚型;高危组为Ki-67阳性指数>50%且GROUP 3或GROUP 4亚型。比较各危险组间OS和PFS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Ki-67阳性指数≤50%和>50%分别有50例(54.3%)、42例(45.7%),Ki-67阳性指数≤50%患者5年PFS率及OS率分别为46.9%和63.1%,Ki-67阳性指数>50%患者分别为28.5%和32.0%,两组间PFS和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028)。WNT、SHH、GROUP 3和GROUP 4亚型分别有16例(17.4%)、14例(15.2%)、40例(43.5%)和22例(23.9%),5年PFS率分别为78.0%、76.0%、19.2%、19.9%,5年OS率分别为82.1%、76.0%、40.2%、0;GROUP 3和GROUP 4亚型MB患者PFS和OS较WNT和SHH患者差(P值分别为0.003、0.039)。Ki-67表达水平和分子相结合进行预后危险分级,其中低危组12例(13.0%),中危组56例(60.9%),高危组24例(26.1%)。低、中、高危组MB患者PFS和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放疗、预后危险分级中危和低危为PFS独立保护因素(放疗比未放疗:OR=0.263,95% CI 0.124~0.556,P<0.001;中危组比高危组:OR=0.069,95% CI 0.008~0.581,P=0.014;低危组比高危组:OR=0.260,95% CI 0.131~0.514,P<0.001),放疗、预后危险分级低危为OS独立保护因素(放疗比未放疗:OR=0.221,95% CI 0.097~0.503,P<0.001;低危组比高危组:OR=0.328,95% CI 0.150~0.717,P=0.005)。结论Ki-67表达水平及4种分子与MB患者的预后有关;二者结合可对MB患者预后危险程度进行分级,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借鉴意义。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Ki-67抗原 基因表达谱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anoString荧光条形码技术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子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细胞起源亚型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12例及北京大学医学部8例DLBCL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采用Hans模型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1例和非GCB19例。在mRNA水平利用NanoString技术平台分析样本中15个Lymph2Cx分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对20例DLBCL患者,并分析按此组间预后的差别。结果通过NanoString荧光条形码技术对20例DLBCL患者样本进行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后分显示,11例为类GCB样,9例为类活化B细胞(ABC)样;10例类GCB样按Hans模型为非GCB。生存分析显示,类GCB样组总生存优于类ABC样组(P=0.019)。结论NanoString荧光条形码技术可用于DLBCL的细胞起源,该分子策略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目的检测并分析某教学医院住院患者与环境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携带情况,分析住院患者与环境分离MRSA菌株的同源性。方法在上海市某教学医院采集住院患者样本418例和医院环境样本204例,分离鉴定MRSA,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MRSA进行基因,并分析同源性。结果共分离MRSA43株,其中从患者样本中分离17株,环境样本中分离26株,医院环境中公共用品分离率(23.5%)最高,与医护人员直接接触物品分离率(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GE显示43株MRSA可分为23个基因,其中A(27.9%)最多,F(9.3%)和L(7.0%)其次,其余型别分离1~2株。部分相同或高度相似的PFGE型别的MRSA在不同患者和医院环境中都有检出。结论该院医院环境中MRSA检出率较高,且与住院患者样本中检出的MRSA呈现一定的同源性,应加强环境消毒和医护人员防控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基因型 同源性 医院环境
  • 简介:摘要黏液为胃的早期胃癌具有内镜下易漏诊、病理诊断难、鉴别困难等特点。随着对胃肿瘤认识的加深,临床上逐渐发现了一些未能分类的胃早期胃癌。本文报道了1例较为特殊的近端胃早期分化腺癌,肿瘤长在正常黏膜表面,模拟小凹上皮分化,并伴随模拟胃底腺分化,最终经3家省级医院病理科讨论后考虑为未能分类的胃早期胃癌。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胃癌 黏液分型 胃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