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东魏嵩阳寺造像碑上雕刻的八十八佛和六方佛造像题材在石窟造像中不多见,是当时石窟造像题材的充实和丰富。尤其是造像铭中记载的有关嵩阳寺的创建和发展,可补史书之阙,为研究嵩山寺院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标签: 嵩阳寺 生禅师 八十八佛 六方佛 神王 沙门统
  • 简介:造像题记大都是祈福求报之语。浅近的口语词语和变化的佛教用语交互成文。浅近的口语词语往往查无所据,变化的佛教词语需要寻源考变,疑难碑体字需要释证。对这些字词进行考证,有益于解读和利用此类文献,补正相关文献中的讹误或脱漏之处。

  • 标签: 龙门造像题记 碑别字 词语 训诂
  • 简介:2008年4月,新津文管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来到距县城南约3公里的邓双镇金龙村二组“龙岩山”所在地。我们沿山间小路走了几十分钟后来到一岩壁前,这就是我们要找的龙岩寺遗迹。崖壁四周已布满藤蔓和灌木,壁前面稀疏地种着一些果树。周围分布着一些岩石,其中有几处较高大的岩石单独地耸立着。

  • 标签: 摩崖造像 龙岩 新津 唐代 文物普查 金龙村
  • 简介:北魏田延和造像田延和造像是北魏时期佛教信徒田延和等三十六人捐资雕刻的佛像。佛教素有“像教”之称,上至佛、菩萨,下至罗汉、护法等各类造像名目既繁,数量也多,其他宗教难以望其项背。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至北魏时期始见兴盛之势。北魏皇室对佛教采取鼎力扶持的政策,不仅延请西域高僧从事汉译佛经事业,

  • 标签: 石刻造像 北魏时期 北朝 西汉末年 汉译佛经 佛教
  • 简介: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在北魏至唐朝的一百五十余年间,雕凿造像十万余尊,题记三千六百余块,保存了大量北魏时期的石刻,其字体就是常说的“魏碑体”。魏碑的艺术特征是浑厚质朴,自然天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大量的魏碑石刻中,尤以《龙门二十品》最为著名。《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是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康有为曾给予高度评价,其中《始平公造像记》又是龙门石刻中方笔代表之首。《始平公造像记》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川刺史始平公造像记》,全文有格阳刻,正书,孟达文,朱义章书。因有书写者与撰文者的署名,这在龙门造像书法中也是少见的,尤见其珍贵。龙门造像书法闻名于世,是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黄易访拓发现的。据罗振玉记载,黄易最初只拓北魏《始平公造像》一品,后增《孙秋生》、《杨大眼》、《魏灵藏》为四品。后来人们又增为十品,继又增为二十品。因此说《始平公造像记》最为著名,最有代表性,是不为过的。此碑书法方峻雄强,中宫紧敛茂密而长撇大捺,气势开张,极有特点。此碑与其他碑刻的不同之处是:因用阳刻法,笔画除了“撇”因弧度而偶用圆笔外,其他笔画均用方笔,特别是三角形的点与捺及折处如刀切般的重顿方勒,更...

  • 标签: 公造像 始平 平公
  • 简介:邴法敬造像碑是中国现存造像碑中十分罕见的隋代造像珍品,其名见于志书和一些专业文章,但仅是涉及部分信息,对造像题材和题记均未有完整详细的资料公布。该文对造像内容全面详细的介绍,并对其造像题材和艺术风格进行了初步研究。

  • 标签: 邴法敬造像碑 雕刻内容 造像题材 艺术风格
  • 简介:<正>田迈造象位于河南淇县东北九公里石佛寺村石佛寺小学内。清代顺治《淇县志》记载:“石佛寺在县东北十八里吴里社,魏永熙二年创建,明洪武三年重修”。田迈造象通高2.95米。碑身高2.75米、宽1.25米、厚0.17米。座高0.20、宽1米。造像石刻整体呈莲瓣形,顶略残缺,现简介于下:

  • 标签: 造像碑 佛寺 淇县 身材矮小 东北 菩提树
  • 简介:道教神仙造像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这种传统的道教造像艺术表现形式的精彩呈现,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其程式化的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一直是后人进行创作的范本。道教人物造像众多,其中青龙、白虎塑像是武当山诸多塑像中极具代表性泥塑作品之一。以武当山南岩宫龙虎殿青龙、白虎道教造像切入,从服饰特征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分析、深入解读,可以领悟武当山青龙、白虎造像的艺术价值及时代精神。

  • 标签: 武当道教造像 服饰 研究
  • 简介:2002年11月底,在一位朋友处见到一尊有纪年款的辽代金铜观音造像,此像得白于一次拍卖会(图1)。像高71.5厘米。这在中国古代金铜造像中算是大型造像。观音跣足立于莲台之上。左手持净瓶,右手结与愿印。头顶发髻高耸,戴单叶环形宝冠,中饰化佛。双目低垂,双眉修长,内侧通干鼻梁,鼻梁挺且直。观音表情肃穆而慈祥,面容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特征。

  • 标签: 造像 辽代 纪年款 北方少数民族 中国古代 朋友
  • 简介:《王安定造像》立于北魏永平四年(公元511年).释文为:“皇魏永平四年岁次辛卯十月十六日.假节督、华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华州刺史安定王,仰为亡祖亲孟太妃、亡考太傅静王、亡妣蒋妃,敬造石窟一躯.依岩褒宇,刊崇冲室,妙镌灵像,外相显发,工绘严仪,凝华紫极,敬恃此福,上资先尊.咸使舍此尘躯,即彼真境,□趣六通朗嘱□□值遇□□早登十地,又愿居□□□□祥照□永作山河,□□□世一切含生,普同斯愿.”

  • 标签: 品读王安定 方圆自在 王安定造像
  • 简介:磁县赵王庙摩崖造像是有明确纪年的隋代佛教造像遗迹,由于地处偏僻,过去鲜为人知。本文作者对赵王庙摩崖造像进行了初步的考古调查,并对造像题材、造像题记、造像风格等进行了初步探讨。赵王庙摩崖造像的发现,为研究隋代佛教信仰、佛教组织以及进一步研究邺下佛教和响堂山石窟又补充了新的资料。

  • 标签: 隋代 磁县 赵王庙摩崖造像 响堂山石窟 邺城佛教
  • 简介:北周村东魏造像碑是河南现存较为完整的佛道造像碑,碑体高大,雕刻内容丰富。该碑始造时应为佛教造像,后来因需要又将主尊释迦佛改刻成道教祖师形象,成为佛道造像碑,反映了当时道教利用佛教造像来宣传道教教义。本文从其雕刻内容和时代风格以及道教造像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来看北朝晚期嵩洛地区道教对佛教造像的改造和依附。

  • 标签: 北周村造像碑 雕刻内容 时代风格 道教造像 改造 依附
  • 简介:看灯山,在成都市蒲江县白云乡与雅安市名山县马岭乡交界处,距蒲江县城20公里,海拨845米。该山是汉唐宋时蒲江盐井井盐运销名山、雅州(雅安)、黎州(汉源)古道必经之地,山崖上遗留有较大规模的摩崖造像。对于看灯山摩崖造像,1992年新修的《名山县志》竟记述为“看灯山,……明洪武元年(1368年)起,在735平方米的崖壁上共刻神像12龛。”当成明代摩崖造橡。

  • 标签: 蒲江县 看灯山 摩崖造像 考古研究
  • 简介:在摄影圈子里,同事黄宅裕成名很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摄影作品先后人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第一、第四届国际摄影作品展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黄宅裕和许多摄影发烧友一样,拍的是“沙龙摄影”,就是用相机很“纪实”地拍摄很美的风光,照片如明信片一般,美则美矣,却难登大雅之堂。为何?“沙龙摄影”选材单一,审美情趣单一,摄影语言单一,相互模仿,

  • 标签: 新闻摄影 中间人物 中国摄影家协会 造像 沙龙摄影 摄影作品
  • 简介:弥勒据、等经中言:他是佛陀时代出生于印度天竺一个大婆罗门家庭,名阿逸多.他皈依释迦佛为弟子,因他聪慧超群,悟达至深,成为众大菩萨之首佛,称为"阿逸大士",与文殊菩萨并立,视为释迦佛的左右臂.弥勒先于佛入灭,上生弥勒净土--兜率天,享受种种乐事."兜率天"意思是妙足天,是"侯补佛"的乐园,经过四千岁(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以后,弥勒下生人间成佛,广传佛法.佛经中言:释迦生母死后往生于此天,若皈依弥勒,并称念其名号者,死后往生于此天.由于、等经的传译弘传,弥勒信仰在中国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因受曹魏末佛教徒只重视寺庙图像的风气沿续影响,弥勒造像在此时期亦极其昌盛,弥勒是现在的菩萨,未来的佛,故弥勒造像中出现菩萨、佛不同形象的造像,且造像形式多样化.这是中国佛教造像中特殊的造像题材.有关弥勒信仰及其造像艺术,曾有不少专家学者研论过,本人就现知有限的资料也谈点浅见的看法,以乞求教指正.

  • 标签: 佛陀 文殊菩萨 弥勒信仰 造像艺术 皈依 弟子
  • 简介: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古代佛教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正如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说:"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而唐代的青铜佛教造像,就是这枝娇艳的奇葩.唐代青铜佛教造像不仅在题材内容、造型装饰、工艺技法上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铸造技术上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 标签: 佛教造像 铜佛 唐代 三代 中国历史 青铜
  • 简介:西山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周浦乡西南,南近富阳,东北距西湖18公里(图一),周围峰峦叠嶂。西山海拔高度约340米,石灰岩山体,从山巅远眺,富春江自西南蜿蜒淌来,向东北奔流而去。摩崖造像落于山北坡海拔高约140米的林木深入,背南面北,因地处偏僻,罕为人知。笔者于1997年3月,2000年4月、6)1三次前往踏勘,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调查过程中,该摩崖造像的价值逐渐显露出来,兹就调查与研究所得草拟是文,以期引起学人的关注。

  • 标签: 摩崖造像 西山 西南 东北 资料 西湖
  • 简介:摘要结合地方教科书--陶瓷艺术章节,就景德镇陶瓷历史,浅谈了传统陶瓷观音造像与景德镇制瓷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同时论述了景德镇制作瓷塑观音像始于唐朝,并于北宋时期烧造陶瓷观音,南宋时期得以发展,在元代达到顶峰,而明代开始走下巅峰,但其烧造一直延续至清代的历史过程。随着制瓷工艺的不断进步,景德镇陶瓷观音经历了素胎彩绘、素胎彩绘加部分施釉、满釉装饰、满釉加彩绘的发展过程。景德镇陶瓷观音造像遵循的是汉传佛教造像法则,但也因为观音信仰的世俗化,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正统佛教造像的宗旨。

  • 标签:
  • 简介:气势恢宏的佛教艺术宝库,自北魏太和年间开始营造,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的倾力营造,经400余年的风雨沧桑,留给我们的是一座现存大小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的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伴随着窟龛造像,还给我们留下了2800多块、三十多万字的碑刻

  • 标签: 造像题记 题记龙门 龙门品
  • 简介:北朝时期的造像记中,有大量关于个体家庭的记载。根据亲属之间代际关系和亲缘关系的组合状况,可以将当时的家庭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联合家庭,以及各种残缺的家庭形态。各种类型的家庭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时刻处于变动之中。传统观念、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都对家庭的构成起着或隐或显的影响。

  • 标签: 造像记 北朝 家庭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