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异物应用消化内镜取出的效果。方法: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消化异物患者50例为本实验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25)以及实验组(n=2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外科手术的方式取出异物,实验组患者利用消化内镜将异物取出。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异物取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短于对照组;血清皮质醇以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消化内镜取出患者消化异物优势显著。

  • 标签: 上消化道异物 消化内镜 异物取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溃疡消化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消化溃疡消化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接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服用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服用兰索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平均止血时间和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溃疡消化出血的疗效显著,可通过减少胃酸分泌和修复胃粘膜达到止血效果,兰索拉唑值得在消化溃疡消化出血患者治疗用应用推广。

  • 标签: 兰索拉唑 消化道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内镜对消化肿瘤患者消化出血的作用分析。方法:应用医学样本对比法,选定某院2012~2019年收治的150例消化肿瘤患者,按照急救选择路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参照组急诊应急治疗措施,给予实验组急诊内镜治疗,探讨急诊内镜对消化肿瘤患者消化出血的防治作用及其止血效果。结果:参照组和实验组在临床症状缓解率数值对比为92.00%(69/75)和100%(75/75),有统计学意义(χ2=8.278,P=0.001,P<0.05);参照组和实验组在12h止血、24h止血、48h止血指标上对比数据分别为(19.47±4.76)VS(35.62±6.05)、(55.42±10.81)VS(77.68±11.05)、(76.38±4.37)VS(93.72±5.9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镜对消化肿瘤患者消化出血的防治作用效果明显,尤其表现在提升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和止血效果,值得临床着力推广实施。

  • 标签: 急诊内镜 消化道肿瘤患者 上消化道出血 作用分析
  • 作者: 谢强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7-27
  • 出处:《医药卫生》2022年4期
  • 机构:景县人民医院 河北 景县 053500  身份证号:133030197907140119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在胃癌及癌性胃溃疡的诊断中,探讨了消化造影检查和CT检查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择取的76例样本均来自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及癌性胃溃疡患者,并将上消化造影检查、CT检查、胃镜活检均施以本次研究择取的76例患者,最终是以患者胃镜活检的结果作为衡量诊断的标准。之后用患者胃镜活检的结果和其CT检查消化造影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统计两种检查方式对胃癌及癌性胃溃疡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CT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在癌症的诊断中,CT检查结果相比上消化造影检查结果来说,CT检查的准确率更高(P<0.05);经消化造影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在癌性胃溃疡的诊断中,消化造影检查结果相比CT检查结果来说,消化造影检查的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在胃癌及癌性胃溃疡的诊断中,消化造影检查和CT检查均有各自的优势与弊端,所以在临床的诊断中需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施以相应的检查方式或将以上两种方式结合进行检查,进而来提升对该类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观察 癌性胃溃疡 诊断 胃癌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效果 CT检查
  • 简介:摘要消化内镜检查(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EGD)是发现消化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最主要手段。现阶段EGD对上消化癌的漏诊率仍较高,EGD质量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内镜检查前准备工作、检查时操作流程、检查后患者随访三个方面归纳EGD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EGD质量提高提供一定参考,力求降低消化癌症漏诊率。

  • 标签: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十二指肠憩室采用上消化钡餐诊断并且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科诊断的十二指肠憩室94例,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并且使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十二指肠憩室患者使用上消化钡餐诊断情况。结果:(1)对94例患者十二指肠憩室部位和数目统计中,总共检查出现100个憩室,单发憩室90例,占比95.74,多发憩室4例,占比4.25%。(2)对94例十二指肠憩室大小统计中,憩室直径小于2cm占比56.38%,2cm到2.9cm占比22.30%,3cm到3.9cm占比13.82%,4cm以上占比7.44%。(3)对94例十二指肠憩室形状统计中,主要形状为突出腔外呈圆形或椭圆形囊袋状影,占比87.23%。结论:十二指肠憩室采用上消化钡餐诊断能够了解憩室位置、大小和形状,因此该种诊断方法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十二指肠憩室 上消化道钡餐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穿孔的超声急诊检查与鉴别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入实施诊治的67例消化穿孔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检查与超声检查,对比并分析两项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及临床征象检出率。结果根据研究比较数据可见,应用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3.58%,可见明显低于应用超声检查95.52%的准确率;且在腹腔积液、膈下气体、穿孔局部管壁异常、腹腔游离气体等实际临床征象检查中可见超声检查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检查的检出率;各项观察指标经分析其结果均为P<0.05,可见数据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针对消化穿孔实施急诊检查过程中采用超声诊断可取得较为准确的鉴别效果,并可有效提高疾病临床征象的检出率,可见其实为一项值得在临床推广的疾病诊断方式。

  • 标签: 消化道穿孔 超声 急诊检查 鉴别
  • 简介:摘要总结38例无痛超声胃镜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准备,术中的配合和术后的护理对提高超声胃镜检查的准确率、治疗效果与病人的受检配合度非常重要。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无痛超声胃镜检查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消化穿孔中的临床价值和体会。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的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消化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腹腔游离气体和游离包裹性积液的敏感性分别为85.4%(41/48)和87.5%(42/48);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的敏感性为75.0%(36/48)。结论超声检查可诊断出胃肠穿孔时腹腔内游离气体、积液以及异常回声等征象,弥补了X线检查的不足,为临床外科急腹症的快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消化道穿孔 超声检查 X线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钡餐检查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行消化造影检查的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治疗,患者均行钡餐检查,且12例在短期检查之后又行胃镜检查。对患者的胃镜与造影符合率进行分析,统计漏诊、假阳性例数。结果在钡餐检查72例患者的时候,异常情况均未发生。且12例患者行胃镜检查后,发现消化良性或恶性病变患者9例。其中,4例为慢性消化炎症,十二指肠球后部溃疡与胃底贲门癌各1例,属于慢性胃炎合并良恶性息肉1例,胃窦部大弯侧及后壁溃疡2例,同时还有1例假阳性患者。结论针对行消化造影检查的患者,采用钡餐检查,基层医院放射科操作医师需在造影的步骤、操作方法、造影前准备、钡剂的配制等层面注意细节,全面掌握消化造影方法及原理,同时需密切结合临床,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从而在影像检查中提升阳性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基层医院 放射科 消化道 钡餐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大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5例消化大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饮食护理,人文关怀、病情观察、健康指导等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病人出血情况及临床表现的认真观察及精心护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准确资料,提高治愈率。结论消化大出血病人护理中,应观察病人临床表现,准确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及再出血指证,加强基础护理。同时重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健康宣教工作,以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 上消化道大出血? ? 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黏膜病变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点的关系,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集的 9659例消化黏膜活檢病理诊断结果,观察胃炎、息肉、溃疡和肿瘤病变与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的关系。结果  ①胃炎:不同年龄段慢性炎症、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女性慢性炎症轻度和中度人数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性别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慢性炎症、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不同严重程度 Hp( +)人数高于 Hp(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息肉:不同年龄段胃息肉、贲门息肉、食道息肉病变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女性胃息肉、食道息肉人数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性别贲门息肉、十二指肠息肉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胃息肉、贲门息肉不同类型 Hp( +)人数高于 H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食道息肉、十二指肠息肉 HP感染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溃疡和肿瘤病变:不同年龄段胃溃疡、胃癌、食管癌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段贲门溃疡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胃溃疡、食道溃疡、贲门溃疡、胃癌、食管癌人数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胃溃疡、食道溃疡、贲门溃疡、胃癌、食管癌 Hp( +)人数高于 H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轻度慢性胃炎好发于青中年性,息肉、溃疡、肿瘤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轻度慢性胃炎、息肉病变好发于女性,溃疡和肿瘤病变好发于男性,胃炎相关病变、息肉、溃疡、肿瘤与 Hp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上消化道黏膜病变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手术后呼吸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2年6月间实行胃切除术或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28例老年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及时、有效的为老年消化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护理,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呼吸感染和肺部并发症。结论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正确及时的呼吸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对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上消化道手术 呼吸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