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管理对抗生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为抗生管理实施前,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为抗生管理实施后,分别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抗生管理实施前后抗生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抗生管理实施后,使用强度下降最为明显的是喹诺酮类药物,然后是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抗生的使用强度也有了明显的降低。与抗生管理实施前对比,硝基咪唑类、碳青霉烯类、四环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抗真菌类的使用强度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使用强度上升的为头孢类,P<0.05。对多种抗生耐药性明显降低的有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降低最为明显的是肺炎克雷杆菌,P<0.05。结论通过抗生管理,能有效降低抗生使用强度,降低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提高了抗生使用的合理性,值得借鉴。

  • 标签: 抗生素管理 抗生素使用强度 细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以及预混胰岛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纳入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6例,A组采取甘精胰岛,B组采取预混胰岛,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别(P>0.05);但治疗后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无差别(P>0.05),但A组胰岛每日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均较B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甘精胰岛素以及预混胰岛治疗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甘精胰岛每日剂量较小,有效避免低血糖情况,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疗效观察 甘精胰岛素 2型糖尿病 预混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将DPP4抑制剂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分析对其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胰岛、瘦、SAA以及白细胞介的影响作用。方法本文参与研究的资料是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本院纳入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法,每组50例入组,常规治疗用于2组,安慰剂用于参照组,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用于实验组,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胰岛水平比较于实验组2型数据,P<0.05,证明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的瘦水平、SAA水平、白细胞介-2水平、白细胞介-6水平比较于实验组2型数据,P<0.05,证明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DPP4抑制剂治疗可以改善其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瘦,明显降低患者的胰岛抵抗情况,并对相关炎症反应进行抑制。

  • 标签: DPP4抑制剂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瘦素 SAA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丹参川芎嗪与维生B12联用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给患者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等改善率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各40例。其中对照组基于基础治疗加用维生B1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对比两组的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肌电图运动/感觉神经导速度改善率。结果研究组症状改善率为92.5%,对照组为67.5%;研究组体征改善率为97.5%,对照组为77.5%;研究组肌电图运动/感觉神经导速度改善率为95%,对照组为75%,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使用丹参川芎嗪与维生B12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体征、症状与运动/感觉神经导速度。

  • 标签: 丹参川芎嗪 维生素B12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症状体征 肌电图 改善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包括梅毒性脑膜炎1例,脑膜血管梅毒1例,麻痹性痴呆4例。6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或正常,细胞数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脑电图呈轻~重度异常;神经梅毒的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脑膜血管梅毒的影像表现为脑梗死、软脑膜增强等;麻痹性痴呆表现为脑萎缩、双侧颞叶及海马区异常信号。头颅磁共振(MRI)分别表现为脑白质病变、脑萎缩等;麻痹性痴呆MMSE和MoCA分值均低于正常值。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诊误诊,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早期诊断与治疗能改善神经梅毒的预后。

  • 标签: 神经梅毒 梅毒血清诊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患者的头痛管理方法。方法本文共选取于2017年2月份至2018年3月份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头痛患者共90例,采用掷骰子方式,将掷出奇数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将掷出偶数的患者纳入到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发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神经外科患者头痛管理中,有助于降低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头痛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头痛管理 不良心理状态 满意度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神经系统受累时称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NPSLE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美国风湿病学会定义了19种常见表现,包括头痛、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癫痫发作、脑血管病变等。遗传因素、自身抗体、血脑屏障受损、血管病变、炎症反应等因素均参与了NPSLE的发病,主要通过炎症反应和抗磷脂抗体相关的血栓-缺血两种发病机制致病。炎症反应主要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缺血性病变主要采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改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疾病活动程度或疾病累积损害程度、合并其他严重NPSLE或病史、中高滴度抗磷脂抗体阳性等。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仍需进一步完善大规模、统一标准的高质量研究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 标签: 神经精神狼疮 危险因素 炎症 抗磷脂抗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西医西药治疗,观察组用中医中药治疗;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临床治疗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面神经麻痹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具有极佳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药 面神经麻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内科患者,出现头痛症状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例患者的资料,对以上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了解患者的治理方式以及头痛的因素和治疗方式。结果在以上患者中,我们发现导致头痛的因素较多,但是偏头痛以及神经性头痛的患者所占比较多,发现患者除了头痛外,还会出现其他的并发症状,例如呕吐、四肢抽搐、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其中呕吐以及眩晕等所占比例较多,以上患者均实施对症治疗,用药的方式有口服、静脉滴注、住院观察以及综合治疗等,并且在实施相应治疗后,头痛的发作情况明显缓解,仅有8例患者改善情况不是十分满意,有效率为96.0%。结论导致头痛的因素较多,在临床治疗方面,应从多种方面进行考虑,综合的评估患者病情。

  • 标签: 神经内科 头痛症状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随机选择住院时间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32名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方法对实验组的16名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给予常规性运动功能训练+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对于对照组的16名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给予常规性运动功能训练,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情况进行密切的跟踪调查,详细记录相关实验数据,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肌电图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实验组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指标检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肌电刺激对于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状况,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深入的推广。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损伤后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并对相关对策进行研究。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大鼠建立胫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4组36个肢体。第一组骨折+盐水组。第二组骨折伴神经损伤+盐水组。第三组骨折+神经生长因子组。第四组骨折伴神经损伤+神经生长因子组。结果1骨痂量干预4周时与第一、三、四组比较,第二组骨痂量最多,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骨计量指标干预2周时,第二组骨吸收表面积明显大于第四组(P<0.05),第一组破骨细胞指数明显大于第三组(P<0.05);干预4周时,矿化骨小梁宽度,第一组明显小于第三组(P<0.05),第二组明显小于第四组(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骨折中的应用可以增强成骨能力,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 标签: 骨折早期 愈合 神经生长因子 周围神经损伤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人使用多种方法配合治疗,包括按摩、手法整复、脊柱减压、神经阻滞,然后对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170名,将这些病人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命名为基础组,另一组命名为实验组,实验组的病人使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基础组的病人不接受神经阻滞治疗,其余与实验组使用的治疗方法相同。结果两组病人在接受治疗之后,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显然高于另一组(p<0.05)。结论对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人使用按摩、手法整复以及脊柱减压配合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病人对治疗效果更加满意。

  • 标签: 神经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柱减压 按摩 手法整复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临床研究。方法根据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的90例乳腺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乳腺癌手术,观察组使用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出血量和清除淋巴结数目没有差异性;观察组3例转移,对照组4例转移,观察组复发和并发这几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手术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几率。?

  • 标签: 肋间臂神经 胸前神经 乳腺癌?
  • 简介:背景:Wnt信号通路作为一条多环节、多作用位点的开放通路,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的关系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Wnt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inoMed等数据库有关Wnt信号通路、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Wntsignalingpathway,Nervoussystemdisease,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Wnt信号通路,神经系统疾病",最终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62篇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与结论:无论是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还是在脑血管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均有Wnt信号通路的参与。但Wnt信号通路在各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比如Wnt信号通路功能的缺失使得神经元形成能力下降,直接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病程加快。Wnt信号通路调控多巴胺能神经元新生、细胞存活、突触发生,从而影响帕金森病发生发展。因此,了解Wnt信号中各配体、受体及基因在神经系统疾病存在的互作关系,有利于Wnt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的开展,同时对于发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靶点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WNT蛋白质类 信号传导 神经系统 组织工程 WNT信号通路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三叉神经痛病人行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行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并发疼痛、恶心呕吐48例,眩晕32例,面部麻木下降3例,口唇疱疹20例,面瘫10例,耳鸣、听力下降3例,脑脊液漏7例,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均缓解或痊愈。结论加强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观察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人胰岛与胰岛类似物用于胰岛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性对比。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患者。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FBG,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实际,胰岛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降糖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胰岛与胰岛类似物用于胰岛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均能显著控制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初诊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经济性
  • 简介:摘要2017年2月—2018年4月,医院收治了2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后出现胰岛自身免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发现,患者以严重的低血糖、高胰岛水平、反复无规律发作为主要特征,进行IAA检测是诊断的主要方法。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 简介:目的建立金莲花汤中绿原酸、咖啡酸、葛根、牡荆、迷迭香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对采用不同来源的药材制备的3批金莲花汤中的上述5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ynergiPolar-RP苯基C18色谱柱(250mm34.6mm,4μm);流动相为1%乙酸(A)-乙腈(B);洗脱程序(0-30min,5%-14%B;30-40min,14%-14%B;40-42min,14%-19%B;42-60min,19%-25%B;60-63min,25%-5%B;63-64min,5%-5%B);柱温35℃;检测波长286nm;进样量10μL。结果测定3批金莲花汤中绿原酸、咖啡酸、葛根、牡荆、迷迭香酸含量分别为:0.34、0.08、9.73、0.93、0.32mg/g;0.13、0.03、8.37、0.33、0.21mg/g;0.37、0.07、8.36、0.12、0.26mg/g。结论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适用于金莲花汤中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用不同来源的药材制备的金莲花汤中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葛根的含量最高。

  • 标签: 金莲花汤 含量测定 HPLC 绿原酸 咖啡酸 葛根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