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原发性移植物衰竭的处理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74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者均采用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手术采用经典的双腔静脉吻合原位心脏移植。其中14例受者在术后早期出现原发性移植物衰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体外膜氧合(ECMO)、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及单纯IABP的机械辅助循环支持。14例受者中13例为男性,女性1例;年龄为(51.1±9.5)岁(30~63岁);供者年龄为(42.7±6.5)岁(29~53岁);供受者体重比为0.91±0.12(0.73~1.27);供心缺血时间为(251.2±117.5)min(62~370 min)。所有受者均在术中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移植物功能衰竭(5例表现为右心室功能障碍,9例双心室功能障碍),故在术中体外循环停机前给予机械辅助循环支持,其中ECMO辅助2例,ECMO+IABP辅助8例,单纯IABP辅助4例。结果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发生原发性移植物衰竭者占18.9%(14/74)。出现原发性移植物衰竭受者5例(35.7%)住院死亡。ECMO脱机率为80%(8/10),IABP脱机率为100%。余9例存活受者,机械辅助循环时间:ECMO为(154.2±46.5)h(104~216 h),IABP为(176.2±64.5)h(78~288 h)。随访24个月,9例受者健康存活,门诊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心脏收缩功能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机械辅助循环(ECMO和/或IABP)支持是其治疗心脏移植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经机械辅助循环救治成功后,受者远期存活率及疗效满意。

  • 标签: 心脏移植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 机械辅助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活体肾移植与尸体肾移植术后早期两组受者间BK病毒感染状况,并评价他克莫司谷浓度对两组受者BK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并且术后24个月内规律监测BK病毒的535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来源分为活体肾移植99例和尸体肾移植436例,对术后早期两组受者间BK病毒尿症、持续BK病毒尿症、BK病毒血症、BK病毒肾病、急性排斥反应和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的累积发生率以及移植肾功能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两组受者的他克莫司谷浓度对BK病毒感染的影响。结果随访24个月,尸体肾移植受者术后尿液中BK病毒DNA>107拷贝数/ml的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活体肾移植组,而两组间BK病毒尿症、BK病毒血症、持续BK病毒尿症、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的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BK病毒尿症的他克莫司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BK病毒阴性组受者升高(P<0.05),而在术后3、6、9、12、15、18、21、24个月时,三组间他克莫司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术后1个月时的他克莫司谷浓度是BK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活体肾移植和尸体肾移植的BK病毒尿症、持续BK病毒尿症、尿液中BK病毒DNA>107拷贝数/ml以及BK病毒血症受者的血清肌酐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与BK病毒阴性组比较,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尸体肾移植受者术后尿液中BK病毒DNA>107拷贝数/ml的2年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活体肾移植组,两组间BK病毒尿症、BK病毒血症、持续BK病毒尿症、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的累积发生率相近。尿中BK病毒持续状态和高BK病毒复制以及BK病毒血症并不影响术后的移植肾功能。术后1个月时的他克莫司谷浓度是BK病毒尿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BK病毒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科移植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1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血液科移植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后效果。结果:经过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而言应用血液科移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科移植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科移植护理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科接诊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n=60)。试验组采取血液科移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D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SDS和SAS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7.62±1.58)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9.45±2.36)分,相比较下,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更好(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用血液科移植护理,病人的不良情绪缓解更为迅速,护理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血液科移植护理 价值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科移植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023年间100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血液科移植护理。从而对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联合使用血液科移植护理后,其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对患者联合采用血液科移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并且所获得的患者满意度也比较高,因此建议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液科 移植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翼状胬肉时应用自体结膜瓣移植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和自体结膜瓣移植联合绷带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58例翼状胬肉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自体结膜瓣移植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和实验组(自体结膜瓣移植联合绷带镜治疗),每组29例。对比眼刺激症状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1天后差别并不明显(P>0.05);治疗3天和1周后实验组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自体结膜瓣移植联合绷带镜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术后刺激症状,提升舒适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自体结膜瓣移植 绷带镜治疗 翼状胬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甲状旁腺(PTG)移植为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提供了一有效的治疗途径,但移植物能否存活及其存活时间为移植术成功的关键。为此,近年来国内对PTG移植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供体的选择、对移植物的预处理、寻找合适的移植部位及对受体的处理等。供体的选择临床PTG移值供体主要来源于异体。陈国锐等首先证实5月胎龄以上的胎儿PTG已成熟,具有分泌PTG功能,并通过临床应用证实其可行性。高祖华等从细胞分化程度、分泌功能和

  • 标签: 甲状旁腺移植 大鼠甲状旁腺 移植物 研究近况 存活时间 免疫原性
  • 简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迅猛发展。随着脐血使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非清髓性预处理等方法的运用.已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allo-HSCT。尽管如此,提高allo-HSCT后的长期生存仍遭遇瓶颈,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本文将重点讨论肺部GVHD的定义、诊断以及治疗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肺部移植物抗宿主病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 简介:我是一名31岁的女性,因肾衰竭于去年做了肾移植手术,目前情况较顺利,除一直服用免疫抑制剂外,我感觉和正常人没什么不同。我特别想做一个完整的女人,想有一个自己的小孩。但丈夫很担心像我这样敞过肾移植的病人怀孕后会对身体有影响,故来信请教,请给予解答。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怀孕 肾移植手术 免疫抑制剂 肾衰竭 正常人
  • 简介:摘要目前胰腺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最可靠,可实现永久性治疗效果的外科手术。胰腺功能重度障碍导致的血糖水平长期控制不良或重度糖尿病是发生心脏病、中风、尿毒症、失明等疾病的危险因素,患者生命质量通常极差。胰腺移植可使受者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水平,改善受者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肾脏病变、神经性病变、视网膜病变等,降低受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笔者结合中国台北荣民总医院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胰腺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手术方式、适应证与禁忌证、供者与受者选择、手术流程与术后并发症、免疫抑制剂及其相关并发症、术后排斥反应及其处理、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旨在为广大同道提供参考。

  • 标签: 器官移植 胰腺 1型糖尿病 移植物排斥 经验
  • 作者: 张伟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教育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本文就边缘供肾的定义、演变、质量评估及移植应用现状作一简要述评,旨在推动我国边缘供肾移植的发展。

  • 标签: 肾移植 边缘供肾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儿童肾移植术后短、中期疗效及影响移植肾和受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2010年8月至2021年5月284例肾移植患儿供、受者移植时基线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根据移植肾和受者存活状态,分为移植肾丢失组和移植肾存活组以及受者死亡组和受者存活组,组间单因素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影响移植肾丢失和受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284例患儿中男184例(64.8%),女100例(35.2%);亲属活体供者19例(6.7%),抢先移植19例(6.7%),二次移植患儿8例。284例受者移植时年龄为13.0(9.0,15.0)岁,其中0~6岁29例,7~11岁96例,12~18岁159例。移植肾和受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2.3%、88.9%、84.8%和97.1%、95.6%、94.4%。多因素分析术后急性排斥反应(HR=3.14,95%CI 1.38~7.15,P=0.006)和围术期血管并发症(HR=4.73,95%CI 2.03~11.06,P<0.001)是术后移植肾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感染(HR=14.23,95%CI 3.45~58.72,P<0.001)是受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肾移植术后显示出良好的短、中期预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围术期血管并发症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因素,术后感染是影响受者存活的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 预后 存活率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例心肾联合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从术前准备、术中处理、术后维护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阐述心肾联合移植的特点及效果。心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肾疾病效果确切,精细的供受者准备、恰当的手术方式选择、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及免疫抑制剂应用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心脏移植 肾移植 器官联合移植
  • 简介:摘要2020年5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施行了1例原位心肝联合移植,受者原发病为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缺血性心肌病,上腔静脉和股静脉/主动脉转流完成心脏移植,然后在股静脉/升主动脉转流完成肝移植,给予巴利昔单抗和甲泼尼龙联合免疫诱导治疗,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的免疫抑制方案,目前随访12个月,生活质量良好。心肝联合移植术是治疗心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但手术时间长,创伤大,需要精心的术后监护以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心脏移植 肝移植 器官移植
  • 简介:摘要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术后监护是其早期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移植 术后监护
  • 简介:Toll样受体在启动细胞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同种移植物的免疫识别,进一步研究固有免疫如何影响器官移植可能有助于改进对移植受体的治疗。本文就Toll样受体家族及其配体、传导通路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等进行综述。

  • 标签: TOLL样受体 移植免疫
  • 简介:我国是世界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患者总数占全球的40%以上,目前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约有一半在中国.对于很多肝癌患者,特别是合并有肝硬化的患者来说,肝移植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 标签: 热点争议 肝癌肝移植 肝移植热点
  • 简介:摘要本综述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肝移植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应用的临床报道,分别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发生排斥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机制等方面做了详细描述,以期为临床管理人员制定肝癌肝移植术后诊疗计划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移植 恶性肿瘤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门诊70例76只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结果术后植片一期愈合70例,无植片坏死脱落,无肉芽增生及睑球粘连发生,随访半年-2年,复发3例,复发率约3.9%。结论采用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供体方便,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翼状胬肉 显微镜 自体结膜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