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原有的医学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需求。目前的医学服务正在从单纯的院内服务向院外服务拓展。“120”急救电话的开通正在满足这一需要。因此前急救护理就成了前急救的关键环节。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急救在昏迷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接到“120”派车单后即刻做出快速反应,争取有效的救治时间,医生迅速急救,对提高院前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改善预后都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昏迷 急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前急救中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1208次出车,1203例病例的出车情况、病情及护理措施的分析,总结出院前急救病人的护理要点。结果对不同病人应采取适当、全面、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不仅降低了急救病人的致残率、死亡率,而且为病人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结论做好前急救病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前急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方法:统计分析本科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前急救次数以及空车率、呼救原因、现场施救措施以及复苏成功率、备车时间、路程耗时、呼叫-施救间期、前急救收入和欠费情况。结果:前急救出诊任务1241次,实际急救1023人,空车返回125次,空车率为10.07%;呼救原因前三位是创伤、心脑血管急症、急性中毒,占实际的71.85%;其中仅需转运服务占22.09%(226例);现场心肺复苏61例,成功5例,成功率仅为8.20%;平均呼叫-施救间期11.2±4.3min;有12.65%的前急救任务无法收到应得费用约占应得收入的5%。结论:区分一般帮助和紧急医疗救护有利于合理使用现有急诊医疗资源。大力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是提高心肺复苏效果和抢救成功率的根本途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急诊医疗补偿机制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促进急诊医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综合性医院 急救知识 急诊医疗补偿机制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浅谈前急救患者搬运方法。方法:对 2017年 5月 -2018年 5月被我院消化科收治的 90例病进行研究,将其以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施组在抢救时由分管抢救的责任护理人员统一指导将病患由平车至床上搬运的方法,而对照组未给予特殊要求,依照病患的自理能力由家属或医护人员协助搬运,比较两组病患的急救情况。结果:就实验组与对照组病患的并发再次出血情况来看,实验组再次出血例数为 3例,占本组总例数的 6.67%,对照组再次出血例数为 9例,占本组总例数的 20.00%,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意义 P< 0.05;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93.33%,对照组为 82.22%,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前急救过程中对病患实施有效的搬运措施可以防止意外问题的产生,尤其对上消化道出血病患来说更能防止二次出血的风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浅谈院前急救患者搬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福利儿童进行针对性流感预防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某福利102名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2021年1月~2021年12月这个福利没有开展针儿童流感的预防管理措施,设为参照组,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这个福利医院开展针对儿童流感的预防管理措施,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结果:实验组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比较P

  • 标签: 福利院 儿童 流感 预防护理 呼吸道疾病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福利儿童进行针对性流感预防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某福利102名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2021年1月~2021年12月这个福利没有开展针儿童流感的预防管理措施,设为参照组,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这个福利医院开展针对儿童流感的预防管理措施,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结果:实验组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比较P

  • 标签: 福利院 儿童 流感 预防护理 呼吸道疾病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急救不同评价方法对前急救患者临床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前急救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主要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体征进行急救诊断,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意识、血糖和心电图这八项评估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病史、体征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急救诊断。比较两组前急救时明确诊断的例数、前急救死亡和成功的例数,转运死亡和成功的例数以及急诊科抢救死亡和成功的例数。结果观察组的明确诊断率为92.0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0%(13/25)(P<0.05);观察组的前急救成功率为84.00%(2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11/25)(P<0.05);观察组的转运成功率为95.23%(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11/11)(P<0.05);观察组的急诊科抢救成功率为95.00%(20/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7/9)(P<0.05)。结论通过将八项指标病情评估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明确诊断率、前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急诊科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评价方法 院前急救患者 临床诊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 2016年 9月 -2017年 1月期间呼救中心接收的 26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呼救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 130例以及对照组患者 130例。对照组脑卒中患者按照常规护理进行救治,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则根据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呼救至救护车到达时间为 24.61±10.14min,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呼救至救护车达到时间为 30.62±14.15min, P< 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入院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 38.68±10.49min,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入院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 46.72±12.49min, P< 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为 9( 6.92%)、 5( 3.85%)较对照组患者 16( 12.31%)、 13( 10%)有明显的优势, P< 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前急救护理路径有效的缩短患者获得急救时间间隔,阻止病情的恶化,改善不良治疗结局。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