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该图系笔者之一杜长明于近年在郫县农村收购珍藏。图长66厘米,宽48厘米,纸本,楷书,石印,保存完整清晰,是一幅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物,弥足珍贵。为了将此图提供给治沿革地理者的研究之用计,特撰此短文,并对其年代、性质试作小考,权作引玉之砖。

  • 标签: 小考 历史文物 年代 清代 清晰 沿革
  • 简介:<正>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筹备旧址是当年旷继勋同志为筹备建立“中国工农红第一路军”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旧址位于遂宁市中区永济场(原名射洪嘴)的丁字路口。该房建于清代(原名文武庙),座北向南,南面临街,为一进二重合院布局。正殿系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拾梁式结构,八架椽屋前后乳栿劄牵用柱,面阔五开间共20米,进深三开间共9米,通

  • 标签: 中国工农红军 筹备 四川 武装起义 遂宁市 武庙
  • 简介:女子特警队——中国第一支女子特警队为原型拍摄的电视剧《女子特警队》在全国的热播,激起众多年轻女孩尚武的浪漫幻想。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上世纪30年代,已有一支由39名年轻女子组成的“省会警察局:女子警察队”。她们活跃于成都的大街小巷、车站码头、影院公园,担当着调查户口、检查行旅、救助妇孺和维护“风化”的社会责任,成为旧成都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现根据历史档案和相关史料,对民国时期创办女子警察的情况做概略介绍。

  • 标签: 女子警察 民国时期 四川 创办 《女子特警队》 30年代
  • 简介:省阆中市石室观题刻共有18幅,其中第5幅(编号为T5)为《隗先生铭》。《隗先生铭》题刻保存较好,大体可通读,全文约900字,内容丰富,书法精美,年代为南齐永明七年(489年)。该题刻除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早期道教资料外,还证明了南齐时期阆中属巴西郡,而非北巴西郡,并且纠正了《舆地纪胜》中某些错误记载。

  • 标签: 阆中 隗先生铭 南齐石刻 书法
  • 简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曾饬各省都督将清末各省所设谘议局改组为“临时省议会”,作为正式议会成立之前的过渡性机构。省谘议局中的多数议员进入临时省议会。1912年7月1日,省临时省议会在成都成立。议长骆成骧,副议长胡骏、邓孝可,秘书长姚弼宪。议员共289人。会址设成都纯化街原谘议局旧址。临时省议会于是年11月17日议决通过了《省临时省议会法》。该法共九章三十九条,基本体现了资产阶级议会的性和特征。第一章《总纲》规定:省议会为本省最高立法机关;《权限》第六条规定:省议会议决事件由都督府公布施行。第八条规定:省议会对于都督认为违法时。得以全体议员3/4以上出席,2/3以上决议,向中央政府弹劾之。

  • 标签: 省议会 四川军阀混战 孙中山 袁世凯 副议长 国民党
  • 简介:锡良任省总督期间(1903—1907年),以其扩展的世界视野,促进了省经济,因此他也拓展了清政府对西部藏区属地(dependency)的控制。他的做法虽满足了外国人在的部分要求,却基本上抵制了英国人自1904年以来从印度向西藏的入侵。

  • 标签: 四川总督 对藏政策 锡良 1904年 世界视野 清政府
  • 简介:2012年7~8月,为配合渠县汉阙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考古工作者对渠县汉阙阙体周围进行了考古勘查,初步掌握了阙体周边神道、墓葬等遗迹现象的分布情况.勘探得知,神道一般位于双阙中间,为凹槽状,沿地势上升.阙对应的墓葬一般分布在神道一侧,既有各墓葬明显具有主次关系的墓群,也有各墓葬大小较一致的墓群两种情况.

  • 标签: 渠县汉阙 神道 墓葬 布局
  • 简介:一、唐代以前的蜀酒酒史源远流长,检索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巴蜀时代。《华阳国志·蜀志》载:九世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日醴,乐日荆。”即是说,原来椎结左言、不晓文字的蜀人,至开明九世(约公元前436年至公元前406年)全面接受中原文化.汉语呼酒为“醴”,当是改从中原王朝礼乐的一种体现。我国古称祭祀用酒为“醴”。醴,为一宿熟的洒,

  • 标签: 川酒 简论 唐代以前 文献记载 中原文化 中原王朝
  • 简介:汉画中可见一种圆腹三足多带有盖的鼎,乃是炼制丹药的丹鼎,多见于石棺画像,这类鼎的图像可命名为丹鼎图。汉代画像丹鼎图乃是受汉代神仙家影响,属于“太阴炼形”信仰,是这种信仰在墓葬文化中的体现,反映了汉代人寻求长生不老和升仙的愿望,追其根源或与山东地区的神仙思想相关。现今所见丹鼎图以地区所出较多,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汉代地区道教盛行以及汉代蜀地炼丹术的流行。

  • 标签: 汉画 丹鼎 神仙思想 道教
  • 简介:近日,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马小彬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汇报了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会议、方志出版社成都工作站的筹备,以及省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方志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冀祥德听取汇报,对省地方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 标签: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四川省 领导 基层基础工作 信息化建设 地方志工作
  • 简介:罗香林先生是研究客家的第一人,在《客家研究导论》中他谈道:客家第步的迁移,则以内部人口的膨胀为主因;盖客家大部分於宋至明初,徙至广东内部以后,经过朱明至清初的生息,系裔日繁,资力日充;而所占地域,山多田少,耕植所获,不足供用,以是,乃思向外移动,恰好当时有一省,因为,曾经张献忠多年屠杀,户口凋零,田园荒落,清廷不得已,下喻各地农民,人开垦,客家先民,得此机会,便跟着两湖农民,走上去。

  • 标签: 客家研究 四川客家 客家先民 第一人 罗香林 张献忠
  • 简介:郭声波《历史农业地理》评介亿里历史农业地理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历史时期各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结构与布局的特征和规律,给现代农业生产提供借鉴。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在近代工业出现以前,农业经济(指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与林牧副渔猎等)构成...

  • 标签: 农业地理 声波 近代四川 历史时期 农业生产水平 冬小麦
  • 简介:风光优美·指数:★★★★★空气清新·指数:★★★★★原始保存·指数:★★★★★属于甘孜州的丹巴县位于成都西部,距离370公里。这里位置独特,是嘉绒藏族风情的最前沿,也是西景区的重要交汇点。北上可去金川、红原、若尔盖,西去可达道孚、塔公,南去康定、新都桥,东区姑娘山和卧龙。真可谓一步一景,处处风光。

  • 标签: 丹巴县 四姑娘山 墨尔多山 小金川 中路乡 藏族风情
  • 简介:的成都、眉山一带,是宋代全国的三大刻书中心之一,所刻书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宋开国后不久,太祖就派人到成都监雕大藏经,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开宝藏》。南宋初,眉山刻有大字本《七史》。以上只是著名的两例,事实上,蜀中刻书极为丰富,经、史、子、集门类俱全。到南宋中叶,蔡宙曾上奏,说“全蜀数道文籍山积”(见《道命录》卷),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蜀中图书业的发达。我国现存的许多重要典籍,都出于蜀刻;当日的蜀刻版本,有少数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还保存至今,珍贵不啻珙璧。宋代蜀中刻书既然如此之多,如果没有人将那有如“山积”的典籍记录整理,那将是令后人十分遗憾的事。

  • 标签: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四川荣县 图书目录 图书业 蜀中
  • 简介:地区发现的西汉土坑、木椁墓达数百座,延续二百余年,但专文研究较少.本文依据墓葬出土的钱币、陶器组合对墓葬进行了分期.并对出土陶、铜、铁器器形演变、墓葬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 标签: 西汉 土坑墓 木椁墓 陶器 铜铁器 分期
  • 简介:盆地内被确认为三国时期的出土文物并不多,只有郫县出土的蜀汉铜弩机、威远县出土的蜀汉铜钱、大邑三国画像砖墓、忠县蜀汉崖墓等几组,因而在三国研究中就显得更为珍贵.本文对大邑三国墓等处出土的画像砖和忠县蜀汉墓等处出土的佛像的内涵进行探讨,进一步谈谈它们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 标签: 三国 四川 画像 佛像
  • 简介:中国封建社会自隋以后,各王朝开设科目,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称为科举制度。文科自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结束,历时1319年;武科自唐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结束,历时1200年。

  • 标签: 传胪 光绪二十七年 至清 光绪三十一年 宋徽宗赵佶 明英宗朱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