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在全球浪潮的今天,不仅经济全球,就连文化也朝着全球的方向发展,文化消费不仅对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意识形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一次大的挑战。在这样的一个时代

  • 标签: 大众文化消费 传统文化 经济全球化 生活方式 精英文化 全球化浪潮
  • 简介:对于久已沉寂的文坛而言,近几年来关于“底层写作”的争论,可谓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件,其持续至今仍没有终结的迹象。显然,“底层写作”作为一种命名,无疑是近些年来才有的事情,但作为一种写作倾向及其叙述表现手法,却是早已渊源有自了。因为,其自有阶级以来“底层”就已存在,因而关于“底层”的写作也一直不绝如缕。但问题是,为什么唯独在新世纪以来才有“底层写作”这一称谓或命名呢?

  • 标签: 底层写作 全球化时代 叙述 乡土 表现手法 写作倾向
  • 简介:此组由北京大学师生参与的笔谈文章,围绕全球语境下的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领域的一些前沿问题展开,其中包括消费社会中的网络与比较文化问题、网络写作中的交往可能与局限问题、网络传播与文学翻译问题、互联网对人类交往方式的新挑战以及文化比较中的双语精英身份等问题,所有论述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互联网络作为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新方式的功能及其意义。

  • 标签: 比较文学 全球化语境 文学翻译 网络写作 比较文化 身份
  • 简介: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理论的命题,它仿佛已经变成或即将成为一种活生生的现实.比如,当我们迈进一家大型超市,或步入一家肯德基连锁店,或走进一座咖啡馆等等,都会猛然发觉:自己一不小心已经迈入了全球的消费市场,被实实在在地全球了.因此,我愿把全球理解为一种状态,一种现在进行时的状态,一种不可回避的状态.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广泛 想象性 现实 全球化 时代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03
  • 简介:在对欲望现实的直接叙述中,我们把以写作承担历史的叙事称为"历史叙事",从80年代"走向世界"到90年代"在世界中存在"

  • 标签: 中国文学 九十年代中国 全球化认同
  • 简介:2008年10月16—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美国知名学术杂志《当代世界文学》(WorldLiteratureToday)共同主办的“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作家、批评家、学者等应邀与会。论文集《全球时代的世界文学与中国》收录了此次会议的代表性成果,

  • 标签: 全球化时代 世界文学 中国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术杂志
  • 简介:摘要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秩序呈现出全球的发展趋势,人类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维护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命脉和主旋律。这就要求中国随时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国际战略。对国际战略全局形势和未来走向科学的判断,是我们制定国际战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制定出相应的的切实可行的国际战略和政策,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长期所坚持的原则及发展目标。

  • 标签: 全球化 国际战略 国际战略选择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04
  • 简介:20世纪末迅猛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潮流深刻影响并改写了世界华文文学的版图,欧华文学同时在欧洲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源性推进了欧洲一体进程中,亦有其自为的表现,在根本上改变了欧华文学给人以"零散"的印象,更在深层次上反映出作家群体主体精神结构的"在地"风貌、叙事行为的多世代融合、离散叙事书写"传统"的突破与聚合,呈现出特有的"欧洲风"。

  • 标签: 欧华文学 全球化时代 离散 聚合
  • 简介:我非常高兴能出席中国、韩国、土耳其三国作家的这个对话会,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聚会,为此我要感谢汉城市政府和汉城热爱自然文学之家的盛情邀请,因为你们这个特殊的友好举动,才使我们最终能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来到汉城。在这里请允许我,以《在全球语境下超越国界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性》为题,作以下的发言。如果说20世纪是一个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工业革命,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就其速度,还是就其规模,都大大超过了过去所经历的几百年。那么就是在今天,还勿需我们等到将来,就可以断

  • 标签: 全球化语境 民族文学 共同性 真正意义 超越 作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7
  • 简介:但在我对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首先文学与民族主义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被很多人谈论过的话题,  我想我要强调的另一个问题是历史和社会事件中的偶然性问题

  • 标签: 全球化文学 后殖民性 性全球化
  • 简介:摘要世界多极化及全球一体的发展,给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本文中,笔者分别从电影文化的“全球”、我国当前的电影全球战略及电影文化传播策略三个层次对全球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全球化 中国电影 文化 策略
  • 简介:全球”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机遇,也给我们的民族精神带来新的挑战,高校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时更要将就灵活性与策略性。本文致力于分析全球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对策,以加强全球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

  • 标签: 全球化 大学生 民族精神教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权力政治与资本在上海展示着绍兴的历史与文化,在上海展示绍兴的历史与文化,原因在于这些历史与文化事项并不符合权力政治与资本关于绍兴历史与文化的想象

  • 标签: 全球化时代 地方性时空 想象详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02
  • 简介:全球语境中的东南亚华文文学,既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本着这一文背景,本文主要从中国性、认同焦虑和人类性关怀三个方面来重新反思东南亚华文文学新的生长点,以期望东南亚华文文学有更良好的文学前景。

  • 标签: 东南亚华文文学 中国性 本土性 人类性
  • 简介: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的文艺“民族形式”问题其实质是要求在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上坚持本土立场、民间立场。郭沫若先生所主张的文艺“民族形式”观点,以全球视野,看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一个“异质文本”之间不停穿越,相互渗透、移植、杂糅、互补的“文化互动”过程。在当今这个存在着文化等级、“文化霸权”的后殖民语境下,既应该像郭沫若先生那样为保护“民族文化”而坚持本土的文化立场,更应该像他那样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胸襟,坚持“摄取西学,发明传统”的态度。唯有如此,中国文化才能真正复兴。

  • 标签: 后殖民语境 文艺“民族形式”理论 本土化与全球化的视界融合
  • 简介:3年一度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16届年会于2000年8月13日至19日在南非共和国首都比勒陀利亚市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比较文学学者出席了这一学术盛会。中国比较文学学者乐黛云、王宁、谢天振、蒋述卓、徐志啸、罗选民、严启刚等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发言,孟华出席了会前举行的国际比协理事会。相对于前两届年会,出席本届年会的中国代表有所减少,但是其职称和学位却较高,而且所有代表都用英文撰写了论文。大会期间选举了新一届协会领导人及理事会,

  • 标签: 全球化 文化研究 东方 比较文学 国际比较文学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