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金川矿床的深部勘探成果的地质对比分析:金川矿床的深部勘探成果更进一步证矿床的成岩、成矿时的构造环境为拉张性构造环境,岩体在三维空间上呈锯齿状追踪式分布,形态、产状多变,并非单斜岩墙;无论含矿岩浆、富矿岩浆还是矿浆,在上巡、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发生了铜的金属硫化与镍的金属硫化的二次分异,这次分异对金咱矿床中Cu、Au、Ag、PGE的富集产生了重要作用;一二矿区交界部位的富铜盲

  • 标签: 铜镍硫化物矿床 勘探成果 地质意义 找矿
  • 简介:研究通过固相法制备固体氧化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研究了试验条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筛选最佳合成工艺,并对其进行掺杂改性,达到提高材料结构稳定性、离子电导率的目的.

  • 标签: 燃料电池 氧化铋 氧化钪
  • 简介:文章建立了氢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锑矿石中汞的方法。试样用盐酸缓慢溶解,加硝酸进一步消解溶样,对测定条件、干扰进行了相关讨论。在仪器最佳条件下,方法的回收率为96.2%-102.7%,检出限为0.028ng/mL,相对标准偏差(NSD,n=11)为2.63%-5.89%。该方法简便、快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适用于锑矿石中汞(0.0001%-0.010%)的测定。

  • 标签: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 锑矿石
  • 简介:低合金白口铸铁是一种耐磨性能优良的铸铁材料,但其组织中共晶碳化呈连续网状分布,削弱了基体的连续性,导致铸铁脆性过大.我们探讨了复合变质处理和热变形处理对共晶碳化团球化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共晶碳化团球化对低合金白口铸铁机械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晶碳化团球化有利于白口铸铁韧性和耐磨性的大幅度提高.

  • 标签: 白口铸铁 共晶碳化物 团球化 变质处理 热变形处理
  • 简介:为了更好的研究板坯连铸过程中上表面保护渣层的耦合流体流动及其热眭能,构建了稳态有限元模型。此三维(30)FIDAP模型包括对通过计算熔融钢水的流场速度在保护渣/钢水交界面产生的剪切应力的计算。同时还包括凝固和熔融过程中对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护渣性能变化的研究。

  • 标签: 表面保护 流场速度 表面覆盖剂 连铸结晶器 渣层 热性能
  • 简介:采用水热法制备表面活性聚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TMP-PMAA)修饰的具有光热效应的纳米WO3-x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透射电镜(TEM)观察、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谱)分析及光热性能测试等,研究所得纳米粉体材料的结构及其在不同浓度与pH值下的光热性能。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WO3-x粉末为球形的非整比结构的W17O47,粒径小于10nm。随WO3-x的pH值降低或质量浓度降低,粉末的紫外吸光度增加,光热效应提高。pH值为6.4、质量浓度为800μg/mL的WO3-x经光热转换后,可实现在5min内约19℃的温度上升。考虑到人体体温为37℃,肿瘤部位的pH值为6.0~6.5之间,此质量浓度下纳米WO3-x粉末可用于光热治疗并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 标签: 水热法 WO3-x pH值 浓度 光热效应 紫外吸收
  • 简介:以Fe、C包覆金红石型TiO2(Fe-C-R)为光催化,以阿特拉津作模型污染,研究了Fe-C-R可见光催化H2O2降解阿特拉津的反应特性。表明Fe-C-R能可见光催化H2O2降解阿特拉津,反应45min,阿特拉津的降解率达98%;通过对反应体系的荧光光谱分析显示,阿特拉津的降解涉及羟基自由基(·OH)的产生与参与,并且与单纯的金红石型TiO2(R)降解阿特拉津的反应机理是不同的。

  • 标签: FE C包覆金红石型TiO2 可见光催化 阿特拉津 过氧化氢 羟基自由基
  • 简介:为进一步控制GCrl5轴承铜碳化液析,进行了加热温度与碳化溶解扩散之间的关系研究,确定了GCrl5轴承钢比较合理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将试验应用于现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现有加热能力的务件下,将加热温度提高到1200~1280℃,保温时间在3h以上,使碳化液析得到了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

  • 标签: GCR15轴承钢 碳化物液析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 简介:通过研究在不同酸度和NaBH。浓度下Sn发生氢化反应的差异性,建立了氢氧化共沉淀一原子荧光测定矿石中锡的方法,并运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与ICP法相符,方法检出限为0.5739ng/g,样品加标回收率大于95%。

  • 标签: 锡含量 荧光法测定 氢化物发生 矿石 原子 加标回收率
  • 简介:以草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系列氧化镁稳定氧化锆粉末Zr1xMgxO2x(0.04≤x≤0.10),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分析技术对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氧化镁后,低温350~450℃煅烧产物晶型为四方相(t-ZrO2),随煅烧温度升高,t-ZrO2逐渐向m-ZrO2转变。在550℃下煅烧时,少部分四方相转变为单斜相(m-ZrO2),转变比例随掺杂量增加而降低。Mg2+取代Zr4+产生氧缺陷是ZrO2晶体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随煅烧温度从350℃升高到650℃,Zr0.92Mg0.08O1.92粉末中t-ZrO2晶粒尺寸从42nm长大到100nm;随Mg掺杂量从0.04增加到0.10,t-ZrO2晶粒尺寸从110nm减小到97.8nm,而纳米尺寸晶粒有利于t-ZrO2稳定。

  • 标签: 镁稳定氧化锆 溶胶凝胶法 晶粒尺寸 四方相
  • 简介:微量元素相关性和配分特征反映矿浆的不同源区和演化过程。本文从PGE,Zn,Sb,As,Mn,V,Ba,Sr,REE的相关系数和配分特征来判断不同期次和不同类型岩矿石的成岩成矿母质的原始特征和演化过程。利用各种参数比值和图解佐证了金川矿体的成矿母质属于高镁拉斑玄武岩。

  • 标签: PGE 微量元素 铜镍硫化物 铂族
  • 简介:冶炼炉渣中物质主要以硅酸盐矿物,约90%、其次为金属氧化,约9%,微量的金属硫化和合金,含量小于1%。该渣样中,Pb约13%以合金或硫化相的矿物形式赋存,约72%分散于磁铁矿中,约15%分散于硅酸盐矿物中,Zn约3%以合金或硫化的矿物形式赋存,约30%分散于磁铁矿中,约67%分散于硅酸盐矿物中。

  • 标签: 炉渣 化学物相 工艺矿物
  • 简介:研究了非离子型有机添加P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同时引用XRD分析了不同晶种的活性。结果表明:添加P可有效提高分解率,显著改变产品的形貌,并具有一定增大产品粒度的作用;晶种性质极大影响添加的效用,特别是(002)晶面所对应的峰越强,晶种活性越好;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在种分过程开始10h后加入100mg/L添加,保持晶种系数为3.39,最后于34h以后取出产品;晶种是分解过程的主要因素,添加仅能进行改善。

  • 标签: 晶种分解 添加剂 粒度 分解率 晶种活性
  • 简介:惰气熔融热导红外法已广泛用于金属及其它固体材料中总氧量的测定。但随着科技工作的发展,研究人员既要了解测试材料氧总含量,又想了解测试材料中不同氧化的分量。本文拟对TC-336氧氮分析仪测定钢中氧化分量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惰气熔融热导红外法 测定 氧化物分量 氧氮分析仪
  • 简介:研究了两种高纯铅,即铅-05(Pb99.999%)和铅-06(Pb99.9999%)中微量砷的氢化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方法,样品用HNO3溶解后,加入HCl形成氯化铅沉淀分离主体铅,用硼氢化钾还原砷为砷化氢,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量。方法简单,平均回收率达到110%,适应于高纯铅中0.01×10-4%~0.6×10-4%砷的测定。

  • 标签: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法光谱法 高纯铅
  • 简介:文章利用新颖的浓缩析出加煅烧工艺、制备了微米级ITO棒状粉末。借助X射线衍射(XRD)对棒状粉末进行了相结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棒状粉末形貌进行了相关的表征;用能量分散谱仪(EDS)以及化学分析方法对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利用热分析仪(TG-DTA,TG-DTG)对粉末的受热行为进行了相关的表征。结果表明:绝大部分ITO棒的直径位于2~9μm,而且约95%的棒的长径比大于6;ITO棒中的Sn含量主要富集于表面,而且由棒的表面向核心区逐渐递减,这与Sn的引入方式有关;In(OH)3棒中应该存在含In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In(OH)3强烈的脱水发生在260~280℃,随后在更高的温度下形成ITO固溶体。

  • 标签: 铟锡氧化物 浓缩 相结构 微米棒
  • 简介:研究了K4169高温合金在各种工艺条件下及向熔体中加入复合细化时的晶粒组织.结果表明.降低浇注温度和加入复合细化可以明显细化冷凝后基体的晶粒和提高铸件断面等轴晶的比例。在通常的浇注温度1400℃下加入复合细化济.对合金熔体进行或不进行过热处理时.可使圆柱锭的品粒分别细化至ASTM11.7级和ASTM3.2级:断面等轴晶的比例分别达96%和99%以上.当浇注温度为1420℃,加入复合细化利并对合金熔体进行过热处理时,可使圆住锭晶粒细化至ASTMM10.5级,断面等轴晶的比例达90%以上,提出了晶粒细化的机理并对晶粒细化后断面等轴晶比例增大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晶粒细化 细化剂 高温合金 浇注温度 晶粒组织 铸态组织
  • 简介:用搅拌铸造法制备原位合成硼化增强Mg-Li基复合材料,针对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制备过程中综合采用B4C粉末沉降分级和B4C/Li-Mg预合金挤压-重熔的工艺,研究该工艺对预合金和硼化/Mg-Li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B4C粉末进行沉降分级能明显除去粉末中的微细颗粒,减少粉末间的团聚,并降低粉末氧含量。组合使用粉末沉降分级和预合金挤压-重熔工艺能显著提高预合金的密度和伸长率,改善B4C粉末在预合金中的分散性;用该预合金制备的硼化增强Mg-Li基复合材料性能最佳,与未采用上述分散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相比,增强相分布的均匀性明显改善,在保持良好抗拉强度的情况下伸长率和抗弯强度分别提高124.47%和7.51%。

  • 标签: B4C 分散 团聚 挤压 MG-LI 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