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连续锁边缝合的两不同结膜瓣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双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6例,双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左眼组: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组26例26眼;右眼组: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组26例26眼,两组中结膜瓣均采用连续缝合密闭切口,并检测术前1d、术后1d、7d、14d、30d、60d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uorescenceintegral,FI)。结果两组间BUT、SchirmerI试验于术后1d、7d、14d、30d及6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锁边缝合的以穹窿为基底结膜瓣的小梁切除术显著降低了泪膜的稳定性,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我们主张以角膜缘为基底作为手术切口。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连续锁边缝合 结膜瓣 泪膜
  • 简介:目的参照眼球解剖参数,观察4术式治疗APACG急性发作后的临床效果,研究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科治疗的APACG急性发作期的患者,48例53眼。根据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和眼球参数(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等)作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条件分别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白联合手术、单纯白内障手术、激光虹膜周切术,观察术后眼压(非接触性)、BCVA、房角改变、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态、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青白联合手术后眼压水平低于其他术式。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单纯白内障手术提高最明显。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加深,青白联合手术和单纯白内障手术加深显著。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青白联合手术术后滤过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具有短眼轴、晶状体相对比较厚的APACG患者,白内障手术指针可适当扩大,倡议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时联合行晶状体摘除术,术后眼压控制更好,同时提高视力,短期内避免二次手术。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青白联合手术 激光虹膜周切术 晶状体厚度
  • 简介: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中术眼结膜瓣不同取瓣位置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80眼)单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A、B2组,分别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术,其中A组于术眼上方球结膜处取结膜瓣,B组于术眼下方球结膜处取结膜瓣。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术眼刺激症状、角膜结膜愈合情况,结膜瓣存活情况及术后3个月胬肉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术眼刺激症状、角膜结膜愈合情况,结膜瓣存活情况及术后3月胬肉复发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中术眼球结膜下方取结膜瓣与上方取瓣疗效相同。且下方取瓣可避免上方球结膜区瘢痕化,为今后可能的内眼手术留有余地。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结膜移植 手术
  • 简介:目的:对比23G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11/2016-05于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128例195眼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G+组64例97眼,23G组64例98眼。25G+组应用25G+玻璃体切割术,23G组应用23G玻璃体切割术。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d,1wk,1mo。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及医源性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G+组手术时间短于23G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mo的视力分布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的视力分布(P〈0.01);两组同期的视力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5G+组术前的眼压分别与手术1d,1wk,1mo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亦然。两组同期的眼压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25G+组的医源性损伤率为4.1%,显著低于23G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G+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显著低于23G组的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G和25G+玻璃体切割术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PDR,但是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示出更好的优势,是治疗PDR的更好选择。

  • 标签: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5G+玻璃体切割术 23G玻璃体切割术 视力分布 眼压
  • 简介:每年,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有数千名婴儿和儿童失去他们的视力和生命,因为一叫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可治愈的眼癌,通常是因为它没有被及时诊断和治疗。尽管视网膜母细胞瘤相对罕见,但对受其影响的儿童可能会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如果治疗太晚,可能会导致失去眼睛,侵袭大脑并且导致死亡。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致盲性疾病 治愈 中等收入国家 破坏性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两不同方案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对Graves病引起的浸润性突眼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对90例确诊Graves病经治疗后甲亢治愈但仍有突眼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突眼组别,每组随机分为99Tc-MDP长疗程治疗组和短疗程治疗组。经五疗程(5月)后观察其眼部变化。结果99Tc-MDP对浸润性突眼治疗效果显著,且轻、中、重度各突眼组长疗程99Tc-MDP治疗对减轻眼部炎症效果比短疗程更为明显(P〈0.05)。结论99Tc-MDP治疗浸润性突眼较好且安全;长疗程99Tc-MDP治疗对减轻眼部炎症更为有效。

  • 标签: 云克 GRAVES眼病 GRAVES病
  • 简介: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单切口术式和双切口术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8例(31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例分为A、B两组.A组(单切口组):15例(17眼),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乳+IOL植入+小梁切除术;B组(双切口组):13例(14眼),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乳+IOL植入,上方做传统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随访3-6月.结果术后随访3-6月,两组视力均有提高.眼压:A组术前平均眼压33.21mmHg,术后16.24mmHg;B组:术前平均眼压34.25mmHg,术后15.74mmHg.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两组均有明显差异性;术后平均眼压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功能性滤过泡数量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超乳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单切口和双切口术式均有良好的降低眼压、提高视力的作用,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小梁切除术 联合手术 单切口 双切口
  • 简介:目的对改良翼状胬肉手术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估的研究。方法188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改良方法进行翼状胬肉手术。对照组按照《眼科手术图谱》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方法进行手术。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每周随访,记录术后1周、2周、3周、4周时结膜充血情况及结膜充血完全消退时间。随访3个月,记录发生角巩膜溃疡、结膜肉芽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的病例数。结果实验组有96人完成随访,对照组有92人完成随访。实验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2.42±0.68天,对照组为4.27±1.05天,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结膜充血评分术后1周、2周、3周、4周时分别为3.31±0.47、2.76±0.74、1.89±0.860.94±0.70,对照组分别为3.84±0.37、3.58±0.67、2.93±0.71、1.85±0.78,两两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膜充血消退时间实验组为5.15±0.92周,对照组为7.20±1.0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未发生结膜肉芽,对照组为14例,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发生角巩膜溃疡4例、复发4例,对照组为7例、5例,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翼状胬肉手术方法在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结膜充血程度、结膜充血消退时间、结膜肉芽发生率上忧于传统手术方法,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角膜溃疡发生率、翼状胬肉复发率上改良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翼状胬肉 手术方法 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