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癌的新辅助化疗又称术前辅助化疗.通常特指可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的术前化疗.其目的在于使肿瘤降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提高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胃癌新辅助化疗由Wilke等于1989年首先报道,他认为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其根治性切除率.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价 无病生存率 术前辅助化疗 术前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proteinkinase3,RIP3)在大鼠脊神经结扎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是否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抑制剂组分别建立腰5脊神经结扎模型,假手术组只做手术,不结扎神经。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分别在建模30min前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GSK'872。记录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机械痛域,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RIP3的表达水平,并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结果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分别与抑制剂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明显行为学改变且机械痛域值明显下降(P〈0.05),RIP3与TNF-α、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01);抑制剂组机械痛域值与RIP3含量均小于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RIP3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 标签: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神经病理性疼痛 腰5脊神经结扎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胃癌E-cad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上皮中E-cad全部表达.Ⅰ期E-cad的异常表达率为19.6%,而Ⅱ、Ⅲ、Ⅳ期的异常表达率分别是57.2%、62.1%和69.3%,Ⅰ期和Ⅱ、Ⅲ、Ⅳ期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者51例中异常表达为74.3%,而无淋巴结转移者40.2%,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在进展期胃癌中按肿瘤生长方式分组,结节型E-cad异常表达率41.2%,而溃疡浸润型异常表达率67.3%,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分化胃癌E-cad异常表达率32.0%,而低分化胃癌E-cad异常表达率69.6%,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癌细胞浸润深度达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者E-cad异常表达率为30.1%、38.2%,而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者异常率为67.3%,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结论:E-cad与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上皮型钙粘蛋白 胃癌 免疫组化
  • 简介: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自1903年第一次运用于临床治疗至今,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并为骨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它所具有的卓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使之成为肿瘤研究及治疗领域的热点。本文对PDT在骨与软组织肿瘤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临床治疗 光动力疗法 骨肿瘤 骨与软组织肿瘤 临床疗效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骨盆肿瘤患者接受自体瘤骨灭活再植重建手术后的并发症、下肢功能及预后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自体瘤骨灭活再植手术治疗的13例骨盆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肿瘤,去除骨外肿瘤包块,刮除松质骨内肿瘤,将残余骨壳放入65℃20%高渗氯化钠溶液中灭活30min,原位植入灭活骨,螺钉、钢板内固定。累及骶髂关节者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加固,累及髋臼者行全髋关节置换,髋臼破坏严重时用带翼网杯、钛网杯加固,必要时采用骨水泥填充提高骨强度。结果手术时间4.0~8.5h,平均5.7h;术中出血量820~5000ml,平均3500ml。术后1例失访,其余随访6~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5例复发,远处转移3例;骨折和关节脱位各1例;浅表感染3例。截至随访终点,4例无瘤存活,3例带瘤生存,5例死亡。7例存活者灭活骨愈合情况ISOLS评分为38.0%~93.0%,中位评分为81.0%;下肢功能MSTS评分为23.0%~91.0%,中位评分为60.0%。结论肿瘤骨灭活再植术后虽然肿瘤复发率较高,但对预期生存期较长的患者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应权衡利弊,把握手术适应证。

  • 标签: 骨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下肢 预后 骨肿瘤灭活再植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家族成员在人类多种实体肿瘤如结直肠癌、头颈部肿瘤、食管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神经胶质瘤等均有过度表达,这种现象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长及细胞凋亡的抑制等有关。本文就食管癌组织EGFR家族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EGFR家族 食管癌组织 临床研究 蛋白表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RECEPTOR
  • 简介: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92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根据胆道梗阻狭窄的不同部位和狭窄的程度采用相应的放置方式。结果:92例患者中,91例胆道支架成功放置,其中12例放置双支架,支架扩张良好,引流通畅,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术后死亡2例,胆道出血3例,腹水渗漏6例,胆漏2例,支架移位1例,胆管炎9例,胆道再阻塞11例。结论对不能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胆道支架 胆道梗阻 经皮肝穿刺
  • 简介:评价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单纯手术与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2011年收治的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214例,其中单纯手术93例(单纯手术组),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121例(术后放化疗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化疗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5.37%和27.38%(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6.23%和31.65%(P<0.05);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5%、23%和98%、74%、52%(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7个月和64.6个月(P〈0.05)。术后放化疗组不良反应以1-3级为主,3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放射性食管炎和咳嗽,晚期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和吻合口狭窄。结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安全、可行,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手术 术后放化疗 替吉奥 调强放疗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半枝莲补肾合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半枝莲右归饮合剂;对照组50例行NP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76%、72%、70%,对照组分别为92%、80%、68%、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期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组为66%,对照组为36%(P〈0.01)。近期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18%,对照组为60%(P〈0.01);骨髓抑制率治疗组为6%,对照组为48%(P〈0.01);细胞免疫功能CD4^+/CD8^+比值,治疗组为1.46±0.32,对照组为1.12±0.26(P〈0.05);NK细胞活性治疗组为28.6±6.12,对照组为18.24±4.98(P〈0.05)。结论半枝莲右归饮合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化疗方案比较,具有生活质量高、毒副反应低的优势。

  • 标签: 半枝莲补肾合剂 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与诺维本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以诺维本(NVB)25mg/m^2,第1、8天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快速静滴。顺铂80mg/m^2静滴,第1天;B组32例,以吉西他滨(GEM)1200mg/m^2静滴,第1、8天,DDP用法同A组。两方案均每3周重复,2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6.8%(15/32)和53.1%(17/32);B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高于A组,但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及过敏明显低于A组。结论:A,B两组疗效、MST和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TTP有显著性差异(P〈0.05)。

  • 标签: 吉西他滨 诺维本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研究重组改构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对于大肠癌患者化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患者分为①TNFα组:接受TNFα及常规化疗治疗;②对照组:不接受TNFα治疗仅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结果两组疗效RR率比较(CR+PR对NC+PD),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rmhTNF+化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化疗组;rmhTNF+化疗及化疗组两组毒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rmhTNF+常规化疗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而毒副反应无差别。

  • 标签: 大肠癌 化疗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992~2005年手术治疗的918例直肠癌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所在部位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密切程度依次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侵犯肠管周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主要因素。结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侵犯肠管周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大体类型、生长方式相关,其中肿瘤的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主要因素。

  • 标签: 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约半数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病人中存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异常,ALK蛋白的异常激活使ALK阳性ALCL具有其典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为ALK阳性ALCL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提示ALK阳性ALCL的淋巴瘤可归类为一独立病种。

  • 标签: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 简介:目的评价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使用ForceTriad能量平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宜兴市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92例,其中56例术中使用ForceTriad能量平台,36例选择高频电刀传统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ForceTriad能量平台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住院费用也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手术并发症方面,能量平台组有2例(3.6%)喉返神经损伤,而传统手术组有1例(2.9%),能量平台组与传统手术组间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rceTriad能量平台辅助甲状腺手术安全、可靠、有效,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切口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虽然住院总费用较传统手术组高,但差距在逐步缩小。

  • 标签: 能量平台 甲状腺手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安全性及对患者手术后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及血红蛋白(HGB)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另60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C反应蛋白(CRP)浓度、术后并发症,以及两组手术前后血清PA、ALB、TLC及HGB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手术用时长于开腹组(P〈0.01),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开腹组(P〈0.01),两组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CR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PA、ALB和HGB均较术前有上升(P〈0.05),且腹腔镜组改善程度好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TCL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同时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干扰要少于开腹组,更利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营养状况 胃癌根治术 手术并发症 前白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羟考酮替换盐酸吗啡减轻癌症病人对阿片类药物耐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以1.5∶1作为各组病人吗啡向羟考酮转换的基础比率,用数字分级评分(NRS)、卡氏行为状态量表评分(KP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作为转换前后镇痛效果、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结果不同剂量组盐酸吗啡与羟考酮的平均转换比率随着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转换比值与吗啡的的剂量呈一次线性拟合趋势(F=0.003、P=0.954),大剂量吗啡组比小剂量吗啡组替换后羟考酮的需要量更小。结论应用羟考酮替换大剂量盐酸吗啡止痛是一种减轻阿片类药物耐药的新途径。

  • 标签: 吗啡 羟考酮 耐药 替换治疗
  • 简介: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是广西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与康复为一体的省级肿瘤防治研究机构和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肿瘤学专业被遴选为2013~2014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广西肿瘤诊疗、放疗、化疗、妇科肿瘤诊疗、妇科内镜诊疗、综合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是广西肿瘤防治研究中心、肿瘤人才培训中心和肿瘤医学信息中心;是广西医科大学的硕士/博士点、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广西临床医学人才小高地基地之一。

  • 标签: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肿瘤防治 研究所 医学院 临床医学人才
  • 简介:分支链DNA信号放大技术(bDNA)是一种基于探针杂交信号放大的检测系统,无需对mRNA纯化和反转录即可对mRNA做精确的定量检测,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准确性好和结果稳定可靠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科研应用价值。本文就bDNA技术的原理及其在CMV、HBV、HCV和HIV等病毒定量检测、基因表达分析以及肿瘤基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作一介绍。

  • 标签: 分支DNA(bDNA) 基因 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1995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APB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31例。平均4周期常规诱导化疗后行APBSC动员及采集。动员方案: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人采用常规剂量CHOP方案,霍奇金淋巴瘤(HL)病人采用高剂量单药CTX4g/m^2。预处理方案:异环磷酰胺(IFO)12g/m^2CTX4g/m^2,阿糖胞苷(Ara—C)4.5g/m^2,足叶乙甙(Vp-16)0.75g/m^2。移植后对原发灶直径大于4cm或有肿瘤残留的病灶给予局部补量放疗。结果31例病人移植后缓解时间为1N108mo,中位缓解期43mo。其中1年无病生存26例(83.9%),2年23例(74.1%),3年21例(67.7%)。全组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PB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大剂量化疗 淋巴瘤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