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心理社会因素与糖尿1.1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发生中的作用流行学和回顾性研究均发现,糖尿的发生与生活事件应激有一定关系。急性应激可使正常人在饱餐后血糖反应峰值延迟。心理应激后糖尿病人和正常人可出现短暂性血糖增高反应。有报道在地震(Kohnert等,1999)、重大火灾(Armenian等,1998)后糖尿的发生率较灾前明显增加。Wales等(1995)对动物的研究表明:应激可使有糖尿倾向的动物发生糖尿。近几年,长期的和前瞻性研究逐渐增多,

  • 标签: 糖尿病病人 精神医学 心理社会因素 生活事件应激 血糖反应 流行病学
  • 简介:刘先生,男,63岁,患2型糖尿10余年,用诺和灵30R(早20单位,晚18单位)已两年多,自己认为血糖控制良好,平时很少监测血糖。一天,他偶尔测了次晚餐前血糖,结果为10.4mmol/L,他怀疑结果的准确性。翌日刘先生监测了1天的7次血糖,结果是:空腹5.6mmol/L、早餐后2小时7.0mmol/L、午餐前4.8mmol/L、午餐后2小时7.2mmol/L、晚餐前11.4mmol/L、晚餐后2小时7.1mmol/L、睡前6.4mmol/L。他不明白的是,

  • 标签: 2型糖尿病 黄昏 诺和灵30R 血糖控制 餐前血糖 晚餐后
  • 简介:糖尿足是糖尿常见的并发,是一种损及经络、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以致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可继发感染,包括蜂窝织炎,骨髓炎等,甚至需截肢治疗,给广大糖尿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生活不能自

  • 标签: 糖尿病足 皮肤 糖尿病患者 蜂窝织炎 并发症 蜂窝组织炎
  • 简介:为了让不能去医院听糖尿讲座的病友了解讲座内容,学习相关知识,我刊“自修课堂”栏目今后将陆续摘编各大医院讲座内容,本期摘编北京同仁医院糖尿知识讲座。

  • 标签: 糖尿病 自我监测 自我管理 血糖仪 护理
  • 简介:对180例2型糖尿人随机分为两组,90例采用传统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90例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结果: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达标所用时间显著缩短;血糖稳定性高;胰岛素日用量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降低;治疗的顺应性显著提高;结论:CSⅡ较MSⅡ是一种先进、优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CSⅡ MSⅡ治疗 糖尿病 临床研究
  • 简介:过去,一提起儿童糖尿,多是指1型糖尿,而2型糖尿似乎只有成人才会得。但报道称,在日本的儿童糖尿中,2型糖尿占80%。远远高于1型糖尿。尽管我国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统计资料,但临床上儿童2型糖尿日益增多却是不争的事实。

  • 标签: 儿童糖尿病 预警信号 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统计资料
  • 简介:中医一般认为糖尿隶属于祖国医学中“消渴”范畴,认为“消渴”的病因病机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脏腑柔弱或后天失养、嗜食肥甘、感受外邪、情志内伤、劳逸失度、气滞血瘀等。治疗上强调控制饮食、调摄情志、运动锻炼、合适的药物等综合治疗,但在中医认识糖尿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标签: 中医认识 糖尿病 综合治疗 祖国医学 先天禀赋 病因病机
  • 简介:糖尿之友》是关乎于糖尿患者健康的一份好杂志。但是,好杂志也有怎样阅读的问题。读的方法不当,她对读者有益的一面就不容易发挥出来。十多年来,我通过坚持阅读《糖尿之友》,学习到了很多糖尿防治知识,身体健康也得到了有益的保障。

  • 标签: 《糖尿病之友》 阅读 身体健康 防治知识 杂志
  • 简介:糖尿是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以及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在全球范围内糖尿患病率大于7%,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对糖尿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糖尿患者的听功能情况已引起临床医师和听力学家的重视。1857年Jordao通过一例糖尿昏迷合并听力损害的病例首次报道了糖尿和听力下降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糖尿病患病率 听力损害 听力学 胰岛素抵抗 慢性高血糖 糖尿病昏迷
  • 简介:Excel是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办公软件,它主要的功能是完成数据的输入、计算、分析、制表以及统计等。我们可以将其中的自动计算功能运用到糖尿食谱的计算上,就能简单快捷地得到食谱所需要的食物量。

  • 标签: EXCEL 糖尿病 食谱 自动计算功能 办公软件 日常工作
  • 简介:我虽然年事已高,依然是“手机控”,像年轻人那样时刻不忘刷新微信朋友圈,或转发或分享,点评点赞,忙得不亦乐乎,分秒不停地吸收轻易加工的知识。有些知识没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其准确性也大有商榷的余地,我逐渐成了人云亦云的泛泛之辈,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俗不可耐。

  • 标签: 《糖尿病之友》 读者 编辑工作 期刊
  • 简介:糖尿足(DF)一旦发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DF的预防对糠尿(DM)患者非常重要。现结合我院2000~2006年收治的26例DF患者资料,浅谈DF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糖尿病足 预防 生活质量 患者资料 致残率 糠尿病
  • 简介:不可治愈.终生治疗,如果你被打上了2型糖尿的标签,也许会觉得生活从此失去了光彩.特别是曾经吃苦受累的50后、60后,本以为能无拘无束地享受晚年时光,却不得不被迫心到以前“清水煮白菜”的年代.有些人为此抑郁了,有些人自暴自弃了。一份由国际糖尿联盟(IDF)携于国际患者组织以及诺和诺德进行的“糖尿态度、期望和需求研究2(DAWN2)”发现,在中国有52%的受访患者会因为糖尿而感到内心痛苦.40%的受访患者家属因为担忧患者而重度抑郁。

  • 标签: 2型糖尿病 国际糖尿病联盟 患者家属 力量 重度抑郁
  • 简介:目的对该院糖尿性脑梗塞患者和非糖尿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二者的病因与预后特点。方法糖尿性脑梗塞组选择该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糖尿性脑梗塞的门诊及住院患者50例,非糖尿性脑梗塞组选择该院同期收治的非糖尿性脑梗塞患者50例,比较两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病例数。非糖尿性脑梗塞组采用抗凝药物、他啶类药物、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甘露醇进行治疗,糖尿性脑梗塞组基于非糖尿性脑梗塞组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降糖治疗。结果1非糖尿性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0%,致残率为10%;糖尿性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50%,致残率为50%。糖尿性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低,致残率明显更高,P〈0.05。2与非糖尿性脑梗塞组对比,糖尿性脑梗塞组患者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感染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非糖尿性脑梗塞组对比,糖尿性脑梗塞组患者偏瘫、双瘫、意识障碍、失语、球麻痹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患者的治疗方案中,有效控制血糖是重点所在,尤其是餐后血糖务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利于减少糖尿性脑梗塞的发生,促进预后情况的改善,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地控制,提高胰岛素敏感度,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高血脂,避免感染的发生,保护肾功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脑梗塞,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性脑梗塞 非糖尿病性脑梗塞 病因及预后
  • 简介:选择T2DM患者120例,探讨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hsCRP等与大血管并发的相关性。结果:大血管并发组在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CRP方面明显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组。提示:大血管并发应强化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大血管并发症 相关危险因素
  • 简介:采集糖尿住院患者36例和门诊体检正常对照健康人员5例共41例血浆样本,按糖尿肾病不同阶段分成A(正常对照组)B(正常白蛋白尿组)c(糖尿肾病Ⅲ期)D(糖尿肾病Ⅳ期)E(糖尿肾病V期)5组,均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GFR,FKN等。同时在观察样本中选取年龄在50岁左右,病史在5年左右,HbA1C≤7的糖尿患者,分成L组与H组两组进行比较,L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波动〈5.0mmol/L,H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1〉5.0mmol/L。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数据。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ANOVA方法。结果尿微量白蛋白与。肾脏GFR呈负相关,r=-0.646,P〈0.01;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浆FKN呈正相关,r=0.701,P〈0.01。在HbA.C≤7时(年龄50岁左右,病史5年左右),血糖波动组尿微量白蛋白(13.76±4.86),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88.66±63.25),t=2.640,P〈0.05。结论肾脏GFR与血浆FKN在糖尿肾病早期(尿微量白蛋白〈30mg/d)时就已经发生改变。在年龄,病史,HbA1C,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波动性血糖患者组较对照组糖尿肾病病情更加严重。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脏GFR 血浆FKN 波动性血糖
  • 简介: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改善妊娠糖尿孕妇血糖水平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妊娠期糖尿孕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孕妇血糖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孕妇血糖指标值、早产率、妊高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新生儿并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孕妇接受个体化护理后,可有效的改善孕妇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并发发生率,提高母婴预后。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水平 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