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胃力康联合法莫替丁和铝碳酸镁片治疗胃食管反流(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56例,使用胃力康联合法莫替丁和铝碳酸镁片治疗。对照组42例,以吗丁啉和法莫替丁及铝碳酸镁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25.0%,有效66.08%,无效8.93%,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显效16.67%.有效64.29%,无效19.08%,总有效率80.9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主要体现在显效,两组显效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其机制可能为胃力康不仅有良好的促动力作用,而且有舒肝解郁抗焦虑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中西医结合 胃力康
  • 简介: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普瑞博思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9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普瑞博思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简称奥组)。对照组37例给予法莫替定20mg每日2次,普瑞博思10mg每日3次(简称法组)。各组治疗后2、4、6周观察烧心、反酸及反胃等症状的疗效,并于6周后复查胃镜观察下食道炎治愈率。奥组中3例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三大主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2、4、6周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奥组分别79、41%、87.17%及94.87%,法组分别于54.05%、64.49%及67.57%。6周后Ⅰ级、Ⅱ级及Ⅲ~Ⅳ级食管治愈率奥组分别于78.94%高于Ⅱ级64.28%,Ⅲ~Ⅳ级66.67%(P<0、01)。法组分别于40%高于Ⅱ级30.77%,而Ⅲ、Ⅳ级为0(P<0.01)。奥组其中3例进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治疗后,反流总时间百分率及总反流次数分别由6、43±1.40%及180±33.07次,降至3.5±0.5%(P<0.01)及57.33±6.43次(P<0.01)。结论奥美拉唑和普瑞博思联合用药是治疗GERD的有效药物。

  • 标签: 普瑞博思 治疗后 奥美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 联用治疗 治疗前后
  • 简介:生物制剂作为近二十年来新兴的治疗药物,对炎症性肠(IBD)的疗效已得到肯定。然而,目前用于IBD治疗的生物制剂均需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部分制剂需要在严密观察下输注。因而,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生物制剂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新型口服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生物制剂 投药 口服
  • 简介:糖尿酮症酸中毒(DKA)和高渗性昏迷均为糖尿的严重并发症,二者合并出现临床上极少见,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据报道可达40%-70%^[1],应给予积极抢救。我院1998—12/2002—12共收治糖尿酮症酸中毒102例,其中合并高渗性昏迷者5例,现将其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并发症 症状 抢救方案 胰岛素
  • 简介:定义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疾病过程。这一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区域性流行,通过急性或慢性感染个体和无症状携带者的所有体液而散播,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如输血或共用注射针头传播。经口传播很少,性接触传播经常发生。卫生保健工作者由于有针刺损伤的危险,属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HBV感染 免疫因素 病毒特性 流行病学
  • 简介:自从1983年发现戊型肝炎病毒(HEV)以来,对HEV的病毒学研究已在基因水平得到完全的诠释,基因序列分析揭示HEV基因具有很大的变异性,主要分为四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在全球的地理分布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全球HEV基因序列研究的深入,又在四种基因型内部发现了多个变异株,从而又细分为多个亚型。本文就戊型肝炎病毒学与流行学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 标签: 戊型肝炎 病毒学 流行病学
  • 简介: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稿件处理效率,缩短文章发表周期,《胃肠学》编辑部现已开通网上投稿和审稿办公系统,网址:www.cjge-manuscriptcentral.com。使用者只需经过简单的注册,便可永久使用本系统。现分别针对投稿者和审稿专家。对本系统的注册、登陆和使用方法作一简介。

  • 标签: 办公系统 胃肠病学 编辑部 投稿 发表周期 使用者
  • 简介:目的探讨以霉菌性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艾滋并食管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结果艾滋合并霉菌性食管炎临床表现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消化道症状,及消瘦、发热等伴随症状。内镜表现食管黏膜白色或乳白色斑点及斑片样附着物,多呈条状融合,甚至融合成大片状白色苔样伪膜覆盖整个黏膜。结论临床及内镜医生应充分认识以霉菌性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 标签: 霉菌感染 食管炎 艾滋病
  • 简介:对无肝性脑临床症候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理智力测试及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亚临床型肝性脑的诊断,而重症肝病患者常同时存在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本研究通过对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理智力测试、诱发电位检测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对心理智力测试和诱发电位指标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同时发现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与心理智力测试和诱发电位异常密切相关,提出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应警惕亚临床型肝性脑的发生。

  • 标签: 亚临床型肝性脑病 心理智力测试 诱发电位 血浆内毒素
  • 简介:糖尿(DM)几乎可影响消化道所有部位,约75%的DM患者伴有胃肠动力障碍。DM胃肠动力障碍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其发生系由多因素所致,可能与自主神经病变、平滑肌病变、Cajal间质细胞病变等有关。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体内葡萄糖与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经非酶促反应生成的化合物。DM时的高糖环境可促进AGEs形成,AGEs异常蓄积在DM并发症如DM肾病、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与DM胃肠动力障碍的相关性少见报道。本文对AGEs在DM胃肠动力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胃肠活动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 简介:经中华医学会批准,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和香港消化内镜学会共同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承办的第十届国际治疗内镜及消化学术大会

  • 标签: 消化内镜 消化病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学术 治疗 国际
  • 简介:第四界亚太功能性胃肠(FGID)主题会议将于2014年1月10~12日在菲律宾举办。会议邀请亚太地区学者进行报告,范围涉及FGID相关生物标记、微生物、肠道生态失调等,并探讨FODMAP、精神疗法、益生菌、益生元、抗菌药物对FGID的治疗,同时涉及胶囊内镜、压力测定仪的应用。会议旨在为广大医师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扩展视野提供平台,欢迎广大医师踊跃参与。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会议 太平洋 亚洲 肠道生态失调 FGID
  • 简介:2017年7月1日,《实用肝脏杂志》编辑委员会暨审定稿会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会议由执行总编辑范建高教授主持,共同主编王炳元、袁平戈和部分编委会成员及编辑部工作人员出席了此次会议。

  • 标签: 丹东市 肝脏病 编委会 会议 杂志 编辑委员会
  • 简介:糖尿胃轻瘫(diabetic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慢性合并症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进行治疗.我院自2000年3月以来,采用自拟消痞益胃方和新型消化道动力药-贝络纳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MosaprideCitrateTablets)治疗糖尿胃轻瘫51例,并与对照组贝络纳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糖尿病胃轻瘫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观察 控制血糖 促胃肠动力药 对照组
  • 简介:组织胞浆菌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系统性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导致全身淋巴结肿大、进行性肝脾肿大和骨髓抑制,病死率高且早期诊断困难。我院收治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组织胞浆菌病 真菌感染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