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病房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设备管理(97.75±1.46)分、病房管理(96.45±1.33)分、一般护理(95.97±1.03)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病房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层级护理管理 骨科 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分泌科室护理中人文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内分泌科进行治疗的病人一共有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病人采取人文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病人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内分泌科患者采取人文护理模式,可以使护士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使病人治疗依从性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内分泌科室 人文护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一年间收治的患者一共70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合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协同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结果加以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有明显好转。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心内科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学专业学生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两组学生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和试验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理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并提升其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病理学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妊高症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并确诊的妊高症产妇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基础护理,观察组则采取优质护理,统计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情况以及血压控制情况,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的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妊高症产妇应用优质护理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新生儿质量的同时降低了产妇出现高血压的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妊高症产妇 应用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SBAR模式在降低产科护理交班错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产科2017年2月到2017年7月接收的1500例孕产妇按照床位设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两组孕产妇的护士设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床头交班方法,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SBAR模式进行交班,并使用PDCA循环,分析交班错误原因进行改进。对比两组孕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分析,交班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交接流程简单流于形式,专业知识匮乏,重点观察内容未交接、无相应的规范表格要求、责护对病人的十知道掌握较差等。在应用SBAR模式后,护士交接班的错误率降低,责护对孕产妇的十知道掌握情况较全面,产妇的满意度和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改善,上述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SBAR模式在降低产科护理交班错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规范交班流程,提高交班效率,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SBRA模式 护士交接班 护理错误 前后对照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环境下分级护理带教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实现的32例护生,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环境下分级护理带教模式,观察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及综合护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评估、沟通、知识应用、健康教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环境下分级护理带教模式可提高护生护理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责任制整体护理 分级护理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两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5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故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科治疗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值得在急诊科广泛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模式 急诊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长期接受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均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规律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各维度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应用在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加临床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个案管理护理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某院急诊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和试验组急诊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急诊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急诊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3.78±3.80)和(36.73±3.78),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2.68±5.28)和(53.15±5.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急诊护理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急诊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慢性心衰病人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为所有患者开展常规治疗,并辅助不同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模式护理后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心衰病人治疗之中,可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慢性心衰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癌年轻化及其治疗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年龄;与此同时,在2007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在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模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变化和差异。结果2012年-2017年收治的患者其平均年龄、发病年龄均显著低于2007年-2012年间收治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在对年轻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取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的方式。

  • 标签: 宫颈癌 年轻化 治疗模式
  • 简介: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队伍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总结近年来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的经验,突出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特色和内在规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尝试在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中全面实施讲习合一教学,旨在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激发学生专业思维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及知识自我再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对检验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 标签: 医学检验专业 讲习合一 任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视网膜脱落患者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视网膜脱落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依从性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依从性评分明显好于干预前,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视网膜脱落患者干预效果非常显著,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 视网膜脱落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和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124例产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产科护理新模式,观察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产科护理新模式,可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分娩全程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单位收治的86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原则将上述86例分娩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对照组43例患者。其中,对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对观察组43例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分娩全成护理模式进行产科护理。在进行不同的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后,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观察指标为上述86例分娩孕妇的产程时间和并发症情况,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产程数据为第一产程时间为(433.13±119.56)分钟,第二产程时间为(46.01±7.64)分钟,第三产程时间为(9.67±3.19)分钟,总产程时间为(491.64±129.69)分钟;对照组患者产程数据为第一产程时间为(671.67±141.61)分钟,第二产程时间为(77.03±9.97)分钟,第三产程时间为(13.85±3.79)分钟,总产程时间为(742.25±145.33)分钟。观察组43例孕妇在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上以及在并发症情况和满意程度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全程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娩护理 全程护理 产科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不断普及,各种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发展当中来,因此在医学信息资源组织工作当中,也更加注重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建立新的发展模式。本文主要围绕医学信息资源组织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模式展开分析和讨论,首先介绍医学信息资源组织的关键技术,然后分析医学信息资源组织的发展模式

  • 标签: 医学信息 资源组织 关键技术 发展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6月起到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小儿急性哮喘患儿中随机选取其中的68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68例患儿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34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06%,常规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17.65%,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到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急性哮喘 舒适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的妇幼保健模式对妇女保健的临床疗效和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孕妇学校的8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合对照,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妇幼保健的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进行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全程化妇幼保健干预,观察分析两组人员的不良妊娠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人员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6.98%,低于研究组的2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全程化的妇幼保健模式应用到妇幼保健工作中,能实现孕产妇规范化的系统管理,使得保健工作更加全面高效,而且能有效降低孕妇不良妊娠发生率,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妇幼保健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