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微生检验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情况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阴道内念珠菌感染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凝集法进行检验,参照组患者给予显色法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念珠菌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32例念珠菌中,可柔丝念珠菌3例,白色念珠菌18例,光滑念珠菌2例,热带念珠菌6例,其它念珠菌3例;参照组患者的16例念珠菌中,可柔丝念珠菌1例,白色念珠菌10例,光滑念珠菌1例,热带念珠菌4例,其它念珠菌2例;研究组患者中检出念珠菌的阳性检出率为32(71%),参照组患者中检出念珠菌的阳性检出率为16(36%);研究组患者中检出念珠菌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X2=11.4286,p<0.05)。讨论凝集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情况的临床检验有显著效果,可增加检测率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师提供真实的治疗依据,进而对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不同微生物检验法 阴道内念珠菌感染 检验效果
  • 简介:感染性疾病中,除部分病毒性疾病患者可以"自愈"外,大部分乃有赖于目的明确的抗病原治疗,所以尽快获得明确的病原诊断,乃是治疗感染性疾病成败的关键。近1个世纪以来,病原诊断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诊断方法有以下数种:

  • 标签: 细菌 病毒 真菌 诊断
  • 简介:摘要《中国药典》对药品微生限度方法学验证提出要求已实施了10多年,但目前它仍是药品生产企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论述了药品微生限度方法学验证研究的必要性,对比现版与旧版药典相关要求与方法的差异,以帮助药品检验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正确解读、执行2015年版《中国药典》,并开展相关工作。

  • 标签: 药品 微生物限度 方法学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的感染特点。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选择在疾控中心接受治疗的婴幼儿腹泻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婴幼儿腹泻病患儿均在发病期间接受病原微生检查,并对病原微生的感染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总共检出病原微生56例,轮状病毒检出36例,致病菌20例。两组病原微生在检出率方面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意义。沙门菌数感染总计9例,占比45.00%;志贺菌属感染总共7例,占比35.0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2例,占比10.00%;气单胞菌属感染、白色假丝醇母菌分别1例,感染率均为5.00%。本组100例患儿中,3至5月发病33例(33.00%),6至8月发病62例(62.00%),12至2月发病5例(5.00%)。结论婴幼儿腹泻病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而导致的,春夏两个季节为高发病时期,在相应时段内需要加强对腹泻病的预防,在出现腹泻时需要及时接受检查和治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婴幼儿腹泻病 原微生物 感染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中心进行微生标本检验的300份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微生标本不合格情况,并根据不合格因素探讨相应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300份送检的微生检验标本中73份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24.33%,其中包括水质标本、公共卫生用具标本、一次性餐具标本等;标本不合格因素分析显示,标本本身质量问题不规范检验检测是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标本质量不规范检验检测是导致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相关人员应加大监控力度,同时也应加强自身技术水平的,规范检验检测标准,确保标本质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标本 不合格 原因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控制微生检验标本质量的对策。方法对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到的3246例微生检验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率,分析导致微生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3246例微生检验标本中共有107例不合格,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3.30%,其中,不合格百分比按照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痰液标本、尿液标本、血液标本、分泌物标本、粪便标本、无菌液体标本;微生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取样操作不规范、样本污染、送检不及时、条形码错误;在尚未进行沟通前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为7.08%,经过沟通后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下降为1.8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若想进一步降低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则需要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定严格的标本接收制度,并与其他科室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切实有效的提高微生检验标本质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标本 不合格 原因 质量控制
  • 简介:分子生物检验技术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温州医学院的《分子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于2009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以专业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平台、教学方法等,进行教学探索和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亮点,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鲜明特色。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实践教学 改革
  • 简介:通过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专科学校微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避免微生实验室发生污染。根据医学微生实验室的特殊性专科学校和我校实验室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准入制度,生物防护与安全制度,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等。通过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能有效地保障学生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

  • 标签: 病原微生物学 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检验在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14份进行微生检验的临床标本的检验结果,其中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有1248份、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有1266份,根据标本类型进行分类,均采取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微生检验;对比不同时间段的临床标本类型微生检验阳性率。结果2015年6月-2016年5月与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呼吸道标本、血培养标本、粪便标本、其他标本占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2015年6月-2016年5月与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呼吸道标本、血培养标本、其他标本的微生检验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粪便标本的微生检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分析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的微生检验阳性率,有助于掌握病原微生的流行病信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临床标本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疾控中心微生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提出具体解决对策。方法以疾控中心2015年12月-2017年1月作为实验研究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6月落实常规质控管理阶段为实验前,2016年7月-2017年1月实施全面质量控制管理阶段为实验后,各取150份微生检验样本。对比实验前后质量问题发生率以及具体影响因素。结果实验后对比实验前质量问题发生率明显降低,样本因素、仪器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生实验易发生质量问题且影响因素较多,全面落实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提高实验质量。

  • 标签: 疾控中心 实验室质量 微生物检验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微生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真菌感染患者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炎症真菌感染的患者66例进行分析研究,并采用三种不同检验方法对患者真菌感染情况进行检验,分别用镜检法、凝集法培养法对患者标本进行微生检测,并对三种检验结果的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与镜检法、凝集法检出率相比较,阳性检出率差异性不显著,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镜检法检出率与凝集法相对比,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性,统计意义存在(P<0.05)。结论针对妇科炎症真菌感染的患者,应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微生检查,培养法是检验妇科炎症最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该种检查方法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方法 妇科炎症 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临床标本微生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检测的不同临床标本。其中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为一组,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为一组。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根据操作规则检测结果,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率为28.18%(1105/3921),其中,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5.55%(758/2132),血培养标本检验阳性率为7.67%(53/691),大便标本检验阳性率为0.97%(2/206),其他非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2.74%(292/892)。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率为24.70%(1310/5304),其中,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1.04%(825/2658),血培养标本检验阳性率为9.77%(104/1065),大便标本检验阳性率为1.09%(3/274),其他非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为28.92%(378/1307)。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临床标本阳性率以及呼吸道标本阳性率明显高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P<0.05)。结论分析并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特点,对于临床检验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 阳性率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临床微生检验中的作用,分析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应用情况,发现临床微生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2015—2017年本院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标本细菌共80株,按照标准方法对这80株细菌进行检验,鉴定菌种,将鉴定正确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的鉴定都按照临床标本的鉴定要求,鉴定结果与标本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失误的原因。结果80株细菌全部转种成功,其中鉴定正确74株,鉴定错误6株中革兰阳性杆菌与革兰阴性杆菌各3株,74株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有72例是符合的,试验结果不符合的2株细菌的抗菌素都为青霉素。结论临床微生室间质评对于减少实验室细菌鉴定失误很有帮助,临床进行微生检验应该在严格室内质控的基础上经常进行室间质评。

  • 标签: 室内质控 室间质评 临床微生物检验
  • 简介: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网络课程成为传统教学的补充,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细胞生物网络课程建设实践,通过理论内容,实验内容,自测题和交流平台第四个方面,探索如何建设和开展网络课程,并通过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等,提升学习效果.持续改善教学质量。

  • 标签: 网络课程 细胞生物学 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微生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细菌培养的检测方法,研究组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检测病原微生,取患者1h内新鲜粪便,经医院一次性吸管采集样本3-5ml,送至检验。结果检测前两组患者的微生检出无明显区别(P>0.05),对照组共检出15例病原微生,检出率38.5%;研究组检出22例微生,检出率56.4%,结果显示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毒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胶体金技术在临床上微生检测中准确率高、速度快、简便易于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检测效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 胶体金技术 微生物检测 应用分析
  • 简介:抓好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的检验医学人才。采用灵活多样的课件制作,不断完善教课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验课程设置,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教师能及时掌握有关微生检验的最新发展趋势,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课堂授课氛围,提高了实验课的动手能力。

  • 标签: 能力培养 微生物学 技能训练 素质教育 检验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微生是危害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食品中微生的检测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近些年随着技术的发展,食品微生检测技术不断创新,快速微生食品检测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此,本文对近些年来关于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实际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 微生物 应用
  • 简介:1975年,FrederickSanger等发明了双脱氧链终止法(Sanger法)核酸测序技术,该技术以其高准确率、读长较长的特点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关科研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Sanger测序成本高、测序速度慢、通量低的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基于此背景,新一代的测序技术应运而生。新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也被称为深度测序、高通量测序或大规模平.

  • 标签: 新一代测序 高通量测序 深度测序 临床微生物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因其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而其发病机制不清。其核心症状为情绪问题,但常伴有突出的胃肠道反应。目前,被称为"第二大脑"的肠道及其微生,在各种心理疾病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肠道系统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肠-脑轴影响宿主的脑行为,甚至心理状态。那么,这种人体的"第二大脑"的是否在抑郁症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脑轴又是通过很忙样的机制影响行为的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本研究通过对早期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分布特点和健康对照肠道微生菌群结构进行分析,为抑郁症的微生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微生物菌群 抑郁症
  • 简介:该文介绍《病原生物与免疫基础》编写的原则,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根本。满足学科需要、教学需要和社会需求。针对学生特点,教材注重“三基五性”,以“必需、够用”为度,准确阐释内容,重视插图的作用。并从开课时间、教学顺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成绩评估等诸方面.提出教材使用的建议。

  • 标签: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