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肌外侧入路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80例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髂腹股沟入路,观察组则采取腹肌外侧入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肌外侧入路相比于传统入路途径,具有更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可以在髋臼骨折患者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直肌外侧入路 髋臼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产后腹肌分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产后腹肌分离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手法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干预前后腹围(脐围、脐上围、脐下围)、腹肌分离距离、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关于一些相关的指标方面,主要是在脐围等这些指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评分等都是比较高的(P<0.05)。结论:在电刺激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通过采取手法按摩的方法,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手法按摩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新型牙周基础治疗方案对患有侵袭性牙周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这段时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新型牙周基础治疗。对比两组侵袭性牙周炎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牙周疾病治疗总时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侵袭性牙周炎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牙周疾病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新型牙周基础治疗方案对患有侵袭性牙周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新型牙周基础治疗 侵袭性牙周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由于老年病人的自身特点,往往需要特别护理。在平常基础护理中存在多个薄弱环节。本文将对老年病人基础护理的薄弱环节及其原因、应对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 标签: 老年病人 基础护理 薄弱环节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carcinomaofendometrium)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子宫内膜发生的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好发于50-69岁,绝经后占70%-75%,年轻患者也不罕见,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多。本篇文章着重讨论子宫内膜癌预后影响因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年龄;②期别;③组织学类型(如乳头状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预后差);⑤组织学分级;⑥雌孕激素受体;⑦肿瘤大小;⑧淋巴结转移;⑨治疗方案等。1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预后 影响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价值病理基础.方法随机选择周围型小肺癌患者75例,对比CT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临床比较显示,CT检查的总检出率略低于病理检查,但结果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CT检查对周围型小肺癌进行临床诊断,其检出率较高,更科学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CT检查;临床诊断中图分类号R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4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控制中基础护理流程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住院治疗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分别对案例对象应用基础护理管理(观察组,n=35)与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n=35),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期间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2.86%(1/35)高于对照组17.14%(6/35),(p<0.05);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指标97.14%(34/35)高于对照组82.86%(29/35),(p<0.05)。结论:医院感染控制中基础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 标签: 医院 感染控制 基础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凝聚胺法合并微凝胶法在提高抗-c检出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入的1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微凝胶法以及凝聚胺法合并微凝胶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抗-E检出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检出率相比较,凝聚胺法合并微凝胶法高于微凝胶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聚胺法合并微凝胶法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高抗-c的检出率,弥补微凝胶法漏检抗-c的不足,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住凝胶法 抗-c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凝胶配血方法和凝聚胺配血方法。方法对200例配血患者分别用微凝胶和凝聚胺两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交叉配血结果中,微凝胶有5例不符,凝聚胺有3例不符,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凝胶法的敏感性高于凝聚胺法,不规则抗体检出的概率大。因此,用微凝胶交叉配血,结果更准确。

  • 标签: 微柱凝胶 凝聚胺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将微注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应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测,对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总结。方法 选择149例疑似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标本,用微注凝胶卡式法进行三项试验,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并整理试验结果。结果 在149份随机样本中,阳性10例,弱阳性22例,微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所测得的游离试验和释放试验的阳性率高,释放试验在三项试验中灵敏度最高。结论 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中,微凝胶法具有简单易行、高灵敏性以及可重复性等优点,实际应用效果好。

  • 标签: [] 微柱凝胶 新生儿溶血病 抗人球蛋白 溶血三项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胫骨平台后骨折患者中选取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患者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给予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和前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4.76%vs28.57%,P<0.05)、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95.24%vs80.95%,P<0.05)。结论后侧入路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后骨折的有效途径,具有安全可靠、有效高、预后好等优势。

  • 标签: 后侧入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双固定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2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病人,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介治疗效果。结果:其中按MehneMatta分型:低T型6例,Y型5例,H型1例。方法对近年手术治疗的12例随访资料完整的肱骨髁间骨折进行分析,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10例,占83.3%,骨不愈合2例,占16.7%,骨折不愈合均为鹰嘴窝,内外已愈合且关节面形态未见改变。按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优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结论:应用双固定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能够做到肱骨远端关节面近乎完全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技术。骨折粉碎移位的程度是影响肱骨髁间骨折预后的重要因素。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且选用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或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术中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输血检验过程中采取卡式微凝胶试验检验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筛选本院在2022.6-2023.6期间收治的到院接受临床输血检验的60名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研究组,普通组采取常规方案进行输血配血检验,研究组引入卡式微凝胶试验进行输血配血检验,针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案进行输血检验的正向、反向定型准确率,以及患者对临床输血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采取不同方案进行输血配血检验后,研究组患者在输血配血表现上,有更为突出的正向、反向定型准确率,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对临床输血配血治疗有更高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比对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针对临床输血治疗患者的配血检验上,采取卡式微凝胶试验进行输血配血检验,能够取得更高的正向、反向定型准确率,并有助于患者对临床输血配血治疗满意度的提升。为此,将卡式微凝胶试验引入临床输血检验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临床输血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卡式微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260例行临床输血检查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输血检查过程中使用的的检测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30例:盐水法)与实验组(130例:卡式微凝胶试验),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正向定型符合率(96.15%)以及反向定型符合率(93.08%)均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检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3.08%)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输血检查患者中卡式微凝胶试验较于常规盐水法可提升准确性,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盐水法 临床输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在产后腹肌分离中的疗效。方法选择77例产后腹肌分离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产后收腹带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肌分离距离≤2cm的比例为94.87%、对照组为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围、腹肌分离距离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腹肌分离产妇行生物反馈治疗可促进腹肌恢复。

  • 标签: 生物反馈 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背部切口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中应用的技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施行88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男性49例,女性39例。年龄22~76岁,其中肾肿瘤52例,肾结核9例,肾错构瘤1例,无功能肾并铸型结石26例,均采用改良背部切口取出标本。结果本组88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病例,未出现大血管或邻近脏器损伤等术中并发症,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疝。手术时间50~145min,术中失血量30~250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4d,术后1~3d下床。结论改良背部切口用于手术标本的取出是传统开放手术技巧与现代腹腔镜微创技术的有效结合,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切口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腹腔镜 肾切除术 肾肿瘤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胸闷、憋喘4天"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3年.入院查体:BP162/98mmHg(1mmHg=0.133kpa),体型消瘦,眼睑无水肿,双肺呼吸音粗,可闻散在湿性罗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侧肾区无叩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血肌酐1283μmol/L,尿素40mmol/L.白细胞12.6×109/L,红细胞4.12×1012/L,血红蛋白107g/L,血小板269×109/L,BNP146pg/ml.凝血酶原时间12.00s(10~14s),活化的凝血酶原时间35.50s(23~35s),纤维蛋白原4.01g/1(2~4g/L).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腹直肌鞘血肿 双侧 尿毒症 凝血酶原时间 凹陷性水肿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型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分析,旨在改善型留置针穿刺效果,为小儿型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方法:患儿纳选时间限定为2018年3月-2020年3月,拟定样本总量83例,患儿为我院儿科收治并接受连续静脉输液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常规留置针穿刺护理),观察组(41例,行持续质量改进留置针穿刺护理),评价对比两组患儿回血时间、疼痛程度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回血时间为(0.32±0.07)s,Wong—Baker评分(2.28±0.2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3,p<0.05;t=3.091,p<0.05);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5.23%、液体外渗发生率30.95%、淤血发生率14.29%与对照组90.24%、46.34%、39.02%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2,p=0.017;x2=11.022,p=0.000;x2=12.721,p=0.000)。结论:在小儿型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施以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干预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型留置针穿刺效果,患儿痛苦减轻,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小儿 直型留置针 穿刺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