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模型,观察大鼠损伤血管的增生及再狭窄变化。方法用2FFogarty球囊导管损伤大鼠左颈总动脉,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取材,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壁的变化。结果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剥脱,新生内膜形成并增生,导致管腔狭窄。结论大鼠颈动脉血管成形术造成血管再狭窄,其造模成功率高,操作简便,疾病模型接近人类,能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 疾病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选择一种合理的建立瘢痕疙瘩裸鼠模型的方法,能保持瘢痕疙瘩的生物学特性,为瘢痕疙瘩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分别采用去表皮瘢痕疙瘩组织移植和保留表皮瘢痕疙瘩组织移植两种方法制作瘢痕疙瘩的裸鼠模型,观察各两组瘢痕疙瘩组织体积变化、持续时间等生物学特性变化规律,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模型组织体积变化结果。结果在组织移植后第2~8周,保留表皮组瘢痕疙瘩组织块较去表皮组瘢痕疙瘩组织块的增生明显增快(p〈0.05),维持时间更长。HE染色发现保留保留表皮组瘢痕疙瘩模型移植后第8周组织学形态与原瘢痕疙瘩组织相近。结论该裸鼠模型操作方法简单,保留表皮瘢痕疙瘩组织移植方法建立的瘢痕疙瘩模型能获得更长的持续时间且更接近瘢痕疙瘩原有的组织学和生物学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建立瘢痕疙瘩模型的方法。

  • 标签: 裸鼠 模型 瘢痕疙瘩 表皮
  • 简介:【摘要】“慕课”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全称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而慕课在教学领域的运用促进了其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的发展,在思想政治的教育当中,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从教学时间与教学空间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改善,并且从教学生态而言,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促进,本文从慕课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影响,分析其慕课生态模型的设计方法。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慕课设计 生态模型 构建分析
  • 简介:目的旨在建立可靠的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与验证,为临床骨盆损伤模拟仿真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择正常志愿者1例,行骨盆多排螺旋CT扫描,Mimics9.1重建三维图像,Freeform软件对模型进行修饰,以.iges格式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9.0中,添加骨盆韧带等结构,构建正常骨盆有限元模型,加载后分析各部位应力。结果建立了高精度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共有221139节点、143115个单元。皮质骨、松质骨、耻骨联合、关节软骨为solid32(固态32)单元,全部韧带为link(连接)单元。加载后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骨盆稳定,韧带添加合理,仅在坐骨大切迹部位存在应力相对集中现象,结果贴近实际,与其他生物力学试验结果一致。结论利用Mimics和Freeform建立正常骨盆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真实性和精确度,能满足临床骨盆损伤模拟仿真分析的需要。

  • 标签: 骨盆 韧带 三维重建 有限元 应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消毒剂消毒对石膏模型尺寸精度的影响。方法 :将普通石膏、 超硬石膏粉严格按照各自的水粉比例制成直径 12mm、高 20mm的圆柱体模型,每类石膏各做 40个模具,分别用 500mg/L含氯消毒液喷雾和 84消毒液调拌法对石膏模具进行消毒 ,消毒后测定其抗压强度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0mg/L含氯消毒液喷雾及 84消毒液调拌法对两种石膏模型消毒后 ,在尺寸精度方面对模型无明显影响 (P>0.05)结论 :500mg/L含氯消毒液喷雾及 84消毒液调拌法对石膏模型消毒后 ,在尺寸精度方面对模型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石膏模型  消毒  抗压强度  
  • 简介:目的通过CT数据建立临床下颌骨数字模型,探讨其在颅颌面外科面部轮廓整形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32例要求面下部轮廓整形的临床病例,均行全头颅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建立全头颅数字模型,通过数据切割原理建立颌骨术前及术后截骨的数字模型,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结果32例下颌角肥大的临床病例均建立下颌角截骨手术设计的数字模型。结论基于点云数据建立下颌角肥大病例的数字模拟手术模型,对未来个性化面部轮廓整形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下颌角肥大 截骨 模拟 快速成型
  • 简介: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更呈快速上升趋势,亟需在乳腺癌预防研究方面有较大突破。通过建立肿瘤动物模型,研究肿瘤在体内的发生及发展规律,是肿瘤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乳腺癌癌前病变为乳腺普通增生和乳腺癌之间的一种临界病态,建立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是研究乳腺癌发生原因及机制的重要方法,对乳腺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一般是通过自发性模型、诱发模型或可移植模型的方法进行建立,对其建模方法及检测途径进行介绍,并加以比较。

  • 标签: 乳腺肿瘤 癌前病变 动物模型
  • 简介: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遭到破坏,引起脑水肿和脑出血,组织损伤程度加重。目的:总结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血脑屏障相关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bloodbrainbarrierpermeability,"为检索词,检索近十年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以"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为检索词,检索5年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纳入与脑缺血再灌注及血脑屏障损伤密切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选取17篇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从炎症因子的浸润,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解以及水通道蛋白的开放等方面总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相关分子,提出多因素多环节调控血脑屏障功能。CIR后血脑屏障开放的3h时间窗为急性期抢救缺血半暗带关键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后期修复作用也可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血脑屏障 缺血性脑血管病 炎症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人类癫痫(eplilepsy,EP)是一种常见病,据世界各国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约为35/(10万*年),患病率约为5‰[1].要弄清癫痫发病机制,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防治,但一般情况下,不能用活体人脑做实验,来进行发病机制和新药开发的研究,复制癫痫动物模型成了用于各种目的性研究以获得最新信息的最理想,最流行的方法,电刺激复制癫痫动物模型尤其是电点燃模型目前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模型.本文旨在评述不同电刺激方式所致的癫痫动物模型,并探讨其病理机制的形成.

  • 标签: 电刺激 癫痫 动物模型 病理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技术建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小型猪9头,选用1头行预实验,8头用于正式实验。全麻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用球囊导管阻塞门静脉主干并注入凝血酶或自体血栓,30min后行门静脉造影证实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并比较血栓形成前后影像学变化。对术中死亡动物进行解剖,分析死亡原因,必要时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9头猪均成功建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模型。第1头预实验猪模型建立后10min死亡,病理证实死亡原因为DIC。正式实验8头猪,6头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后饲养14d,其余2头术后3h内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肝破裂和麻醉药物过量。结论应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可以建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为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门静脉血栓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价值。方法:根据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将78例用于研究,并以患者衰弱情况进行分组,包括39例的衰弱患者为观察组,及39例的非衰弱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构建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单因素分析其衰弱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方式、营养评分、血红蛋白、肌酐及自理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构建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拟合程度良好,具有理想的预测效果,可明确其衰弱危险因素,用于指导预测患者早期衰弱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衰弱 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海带粉对乳腺增生症(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HMG)小鼠血清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建立小鼠 HMG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 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海带粉低、中、高剂量组,给药 30天后,测量各组小鼠同侧第 2对乳头的高度及直径; 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乳腺组织变化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 Estradiol2, E2)、孕酮( Progesterone, P)和促乳素( Prolactin, PRL)、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增加( P<0.05)模型组小鼠乳腺组织中腺泡数目增多 ,腺泡和导管增生、扩张 ,细胞排列紊乱,表现出典型的乳腺增生症状。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乳房直径、乳头高度降低 (P<0.05),海带粉各剂量组小鼠乳腺增生小叶和腺泡数量减少,血清 E2、 PRL、 VEGF含量降低, P含量升高( P<0.05),海带粉高剂量组乳房直径减小( P<0.05),海带粉各剂量组 E2、 PRL、 P含量及 V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带粉能减轻 HMG发展,其作用与降低小鼠血清 E2、 PRL、 VEGF以及升高 P含量有关,可能与通过下调 VEGF等途径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海带粉 乳腺增生症( HMG) 雌激素 细胞凋亡 动物实验 小鼠
  • 简介:【摘要】 目的:构建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实施的头颈胸及上腹部三、四级手术的患者,其中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有2157例。数据预处理后,通过循证和临床结合的方式筛选出预测模型的特征变量,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GBDT)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模型。通过比较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等指标,评估三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GBDT模型和ANN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23 (95% CI: 0.790~0.855)、0.877 (95% CI: 0.841~0.913)和0.908 (95% CI: 0.878~0.938)。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PPCs风险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在本研究构建的三种PPCs机器学习模型中,ANN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表现和临床价值。

  • 标签: 机器学习 术后肺部并发症 风险评估 预测模型
  • 简介:目的:在正常人CT薄层影像数据基础上建立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的数字化仿真模型。方法对1名既往无先天性足部病史及外伤史,常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足部异常病变,并同意参加研究项目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行足跟部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Mimics10.01软件进行断层影像(Dicom文件数据)分割处理,重建完整跟骨3D模型;基于Sanders分型原则,采用Mimics10.01软件的“Simulation”模块对跟骨模型进行骨折造模并输出STL文件保存,将输出的模型通过Cult3DDesigner软件的Web插件植入网页进行虚拟现实显示。结果跟骨骨折的Sanders分型数字化仿真模型具有直观、立体和逼真的展示效果,而植入网页后的模型可进行任意方位和不同角度的观察。结论数字化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外科医生对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的准确理解,而基于Web的交互式虚拟现实技术可用于术前方案演练和远程会诊、教学。

  • 标签: 跟骨 骨折 分型 数字模型 虚拟现实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肾脏中足细胞线粒体形态和数目与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雄性SD30只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阿霉素0.7mg/100g体重和生理盐水,分别在注射后2W(对照组3只,阿霉素组3只)、4w(对照组3只,阿霉素组6只)和6W(对照组8只,阿霉素组7只)处死大鼠,取肾皮质标本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对线粒体形态和密度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阿霉素组大鼠4W出现蛋白尿,持续至6W。对照组大鼠肾组织足细胞内线粒体多呈椭圆形,阿霉素组大鼠足细胞线粒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统计分析未发现阿霉素组和对照组大鼠足细胞线粒体面积、周长、形状因子和最大长宽比的差异。注射2W后蛋白尿出现前,阿霉素组大鼠肾组织足细胞内线粒体面数密度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17±0.00VS.0.14±0.01,t=6.173,P〈0.01),同时线粒体相对于细胞体的表面积密度有增加趋势(0.78±O.03VS.0.71±0.04,t=-2.526,P=0.065)。注射6w后,阿霉素组大鼠足细胞线粒体面数密度无显著变化,线粒体相对于足细胞胞浆的表面积密度显著减少(0.71±0.11VS.0.87±0.12,P=0.02)。结论线粒体多形性改变参与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的发生,足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是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发生过程中的早发事件,线粒体膜表面积密度下降参与足细胞损伤及阿霉素大鼠肾病的进展。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阿霉素 线粒体 形态 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理论(IMB)模型建立的健康指导模式对于提高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和自我效能的临床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分娩并住院的剖宫产孕产妇156例,所有产妇均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按照产妇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组,n=78)和研究组(IMB模型健康指导护理组,n=78)。对两组剖宫产产妇的对比两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产后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研究组产妇的症状管理自我效能评分和症状管理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研究组产妇在心理韧性、自我管理行为(日常生活、疾病管理和情绪管理)的比较中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研究组的术后康复锻炼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MB模型健康指导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剖宫产产妇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改善产妇产后康复情况,全面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情绪管理评分,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程度,为剖宫产产妇及围生儿的结局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方案值得在基层医院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信息-动机-行为理论模型 妊娠结局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桑葚汁对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二甲双胍、桑葚汁灌胃给药后,于给药的第 0、 7、 14、 21d测量各组小鼠体重及空腹血糖值,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桑葚汁组小鼠的体重与空腹血糖值均大于模型组,且两组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桑葚汁组对葡萄糖耐量的影响相比模型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用桑葚汁对 2型糖尿病无针对性疗效,但可调节血糖水平,增加体重。

  • 标签: 桑葚汁 小鼠 降血糖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目的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龈下刮治术的教学课程中使用仿真牙列模型的教学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校口腔医学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在读学生80名作为本次教学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6年7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仿真模型组(n=40)和石膏组(n=40),统一由一名老师进行龈下刮治术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授课,石膏组使用石膏模型进行操作练习,仿真模型组使用仿真牙列模型进行操作练习,最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并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学生的操作考核分数仿真模型组学生平均分数为(93.15±6.18)分,石膏组平均分数为(86.12±3.61)分,仿真模型组学生平均分数较石膏组显著提高。对比实习后两组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仿真牙列模型组学生可以更加熟练的进行临床操作。结论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龈下刮治术的教学课程中使用仿真牙列模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增强,值得在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仿真牙列模型 龈下刮治术 教学效果 石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