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内科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的5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0.5ml/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静滴,每日最高不超过20ml,每日1次。结果两组对比分析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6%,在呼吸困难改善、咳嗽、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体温稳定时间均明显缩短,病情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病情变化快,适当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作为辅助治疗,在促使病情迅速恢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费用等各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支原体肺炎 临床治疗 中西医结合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司匹林与辛伐他汀在脑血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35例),即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37例),即实验组,观察以上两种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辛伐他汀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为64.2%,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均高于阿司匹林组的基本痊愈率22.9%和总有效率70.6%;并且同时治疗12个月后,辛伐他汀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IMT低于阿司匹林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治疗脑血栓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有效地延缓动脉的粥样硬化,降血脂,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脑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探究不同消毒方式对腔镜器械损伤的效果,分析最佳的灭菌方式。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的60件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压力蒸汽法消毒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法消毒100次,对两种方式的灭菌效果、消毒时间、单次消耗成本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法较之于压力蒸汽法,其灭菌效果更好,消毒时间更短,单次消耗成本更少(P<0.05);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法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压力蒸汽法为16.67%(P<0.05)。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法的灭菌效果更好,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腔镜器械损伤,更有利于保护器械和器械使用者。

  • 标签: 腔镜器械损伤 压力蒸汽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精神卫生领域患者安全中外研究。方法:通过检索各网站的文献,获取精神卫生领域患者安全中外文文献,其中包括: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等,并应用VOSviewer软件加以分析。结果:共纳入810篇中文文献,1427篇外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主要包括老年、安全隐患以及应对措施等问题,外文文献主要包括老年、儿童、青少年、成人等阶段患者的安全问题。结论:精神卫生领域患者安全在中外研究中均涉及了老年及老年住院安全等问题,相比于外文文献来说,中文文献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标签: 精神卫生 患者安全 中外研究 VOSviewer
  • 简介:摘要:不同的骨折类型和程度可能需要不同的手术方法来促进骨折的愈合。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术、外固定术和骨折复位术等。内固定术是通过植入金属板、螺钉或钢针等内部装置来保持骨折片的正确位置,从而促进愈合。它主要适用于稳定性较好的骨折,如闭合性骨折和不易移位的骨折。外固定术是通过在骨折附近植入金属外部装置来稳定骨折,并保持骨折片的正确位置。这种方法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或软组织损伤较严重的情况。骨折复位术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骨折片重新排列到正确的位置。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复杂的骨折,如关节骨折或骨折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的情况。

  • 标签: 骨伤手术方法 骨折治疗 疗效对比研究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尺偏角(15.89±9.01)°、掌倾角(10.71±1.80)°、抓握力量(0.11±0.10)%、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53%,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与手法复位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相当,临床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手法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临床医生与患者目视比色的差异。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口腔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前牙镍铬金属烤瓷冠修复。在离体黑背景条件下测量临床医生与患者目视所选的Vita比色板色样色度值,比较医生与患者目视比色的差异。结果医生和患者测所选色样A、B、C、D系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与患者在选色上存在一定差异,医生因其具备较为专业比色技能与知识,选色准确性更高。因此在临床上选色需要采取临床医生与患者共同协商原则。

  • 标签: 口腔修复 目视比色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7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 8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全部患者都采取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对这 2种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检出 80例患者中出现心肌缺血阳性例数为 53例,检出率 66.25%( 53/80),通过动态心电图检出为 69例,检出率 86.25%( 42/50),后者比前者显著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 /三联 、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 /三联、 室性早搏成对等夫人检出率同常规心电图检出率相比较而言更为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但二者在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的检出率对比差异并不显著( P> 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选择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明显要比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的效果好,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所以次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效果对比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腹股沟疝合并肠破裂的临床特点及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3年12月,湖北省应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合并肠破裂患者36例的手术治疗住院资料。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4例,行肠破裂修补同时行疝修补术;B组14例,一期行肠破裂修补加疝囊颈荷包缝合术,3个月后择期行疝修补术;C组8例,一期行肠破裂修补加疝囊颈荷包缝合术,术后未行疝修补术。结果B、C二组患者手术后愈合时间均长于A组(χ2=33.873、13.981,P=0.000、0.007);术后复发率均较A组低(χ2=22.789、10.139,P=0.006、0.004);手术成功率较A组高(χ2=5.789、4.569,P=0.036、0.041)。B、C二组患者术前休克发生率较A组高(χ2=4.543、9.793,P=0.037、0.003);术前腹腔感染发生率较A组高(χ2=33.805、34.139,P=0.000、0.000);术中休克发生率较A组高(χ2=14.475、4.837,P=0.008、0.039);腹股沟伤口感染率较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56、34.376,P=0.044、0.000)。结论对于病情相对较重的老年腹股沟疝并肠破裂患者,传统的二期处理方式即一期行肠破裂修补同时行疝囊荷包缝合,二期再行疝修补术是较合适的手术方式,而对于病情相对较轻的老年腹股沟疝并肠破裂患者,也可以选择行肠破裂修补同时行疝修补术。重视腹股沟疝并肠破裂老年患者并存疾病及并发症的防治,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腹股沟 破裂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调控气腹所致应激反应的程度,为临床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将90例腹腔镜气腹病人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组(A组),全麻组(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C组)。观察记录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20min、放气后20min血液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肝脏分泌的急性反应蛋白(CRP)浓度,同时常规监测MAP、HR、SPO2。结果三组患者中气腹时A组和B组的应激反应显著增强(P<0.05),且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现为E、NE、CRP在气腹后20min明显升高(P<0.05),而C组病人在气腹前后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气腹对机体呼吸、循环和内环境干扰导致应激反应显著增强,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明显降低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是气腹下腹腔镜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应激反应 麻醉方法 对比研究 调控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诊治宫外孕的过程中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疑似宫外孕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阴道超声、腹部超声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腹部超声检出宫外孕患者18例,诊断率62.1%,阴道超声检出宫外孕患者28例,诊断率为96.6%,p<0.05。同时阴道超声对于包块直径小于3cm的宫外孕的检出率达62.1%,对照组仅有3.4%,检出能力显著优于腹部超声检查法。腹部超声检测胎囊型宫外孕检出率为17.2%,阴道超声的检出率为34.5%,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宫外孕相较于腹部超声检查,在检测包块直径、结构、宫外孕分型以及小型包块方面更具有优势,且迅速、安全无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外孕 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尿毒症行腹膜透析并发腹股沟疝患者改变治疗策略后产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5月,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附属深圳市人民医院尿毒症行腹膜透析并发腹股沟疝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腹股沟疝28例,双侧腹股沟疝21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分组对比分析改变治疗策略前后的术后并发症。结果49例患者共施行了70侧疝修补术。49例有7例(7/70,10%)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2例、切口出血2例、阴囊血肿3例,经非手术治疗后均痊愈。随访2~96个月,有3例复发(4.29%)。结论尿毒症行腹膜透析并发腹股沟疝患者选择无张力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尽快恢复腹膜透析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膜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与X线诊断肺下叶结核的准确率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下叶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对其接受X线检查与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X线检查与CT检查得到的卫星灶、钙化、空洞以及支气管扩张等各类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下叶结核的诊断,CT影像学检查能够获得相比于X线更加准确的影像表现,对于疾病的确诊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在临床上将CT诊断结合其他诊断方式进行综合确诊。

  • 标签: CT检查 X线检查 肺下叶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结石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胆结石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结石手术时,采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开腹手术,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胆结石 腹腔镜手术 常规开腹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降温速率制备方法对冰冻血小板凝血质量的影响,以选择最优降温速率。方法收集16例健康捐血者200ml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按照不同冷冻速率(A组1℃/min、B组10℃/min、C组20℃/min)冰冻血小板,储存1周后复温,测定血小板凝血质量,与对照组(新鲜血小板)及(D组)非程序降温组比较。结果A、B、C、D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小板计数、回收率及聚集率均明显高于A、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组CD42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组CD62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4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冻血小板凝血质量受降温速率影响比较大,10℃/min为最优降温速率。

  • 标签: 降温速率 冰冻血小板 凝血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