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子宫切除术后氟洛芬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把62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31例患者在手术切皮前的15min,为患者使用氟洛芬酯静脉注射设为观察组,另一组31例患者使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设为对照组,手术完成后均选择布托啡诺PCIA,统计两组患者术后24h的VAS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应用氟洛芬酯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氟比洛芬酯 镇痛效果
  • 简介: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在体内与己糖发生缓慢的非酶促化反应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化合物。而真正与葡萄糖发生结合的糖化血红蛋白称为HbA1C,测定HbA1C可以反映两到三个月之内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目前HbA1C测定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离子交换微柱层析法。但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繁琐,试剂和操作要求均较高。2005年2月1日至2005年3月30日期间,我们利用ROCHE公司的免疫透射浊试剂,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HbA1C,现对该方法作评价。

  • 标签: 免疫透射比浊法 HBA1C 测定 方法评价 糖化血红蛋白 ROCHE公司
  • 简介:目的研制氟洛芬滴眼剂,扩大临床应用,满足眼科需要.方法滴眼剂处方中用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剂,Tween-80为增溶剂,PVA为增稠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氟洛芬的含量,测定波长为247Bn.结果该制剂工艺简单、质量可控制,含量测定回收率为100.29%,RSD为1.36%.结论该制剂既适合医院制剂室配制,也适合药厂大批量生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氟比洛芬 滴眼剂 质量标准
  • 简介:盐酸表柔星是临床常用的肿瘤化疗药物,因该药是细胞毒性发泡剂化疗药,属于蒽环类抗生素,对皮肤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在输注过程中一旦发生外渗,会与体内核酸结合,引起组织损伤,导致皮肤溃疡、组织坏死等现象,首先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红、肿、热、痛,继而局部皮肤出现硬结形成坏死,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且病灶不断扩大,故积极有效地预防及护理,能减少因药液外渗给患者的带来的痛苦。

  • 标签: 盐酸表柔比星 组织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灵治疗偏头痛效果。方法:研究2020年6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偏头痛患者,用完全抽样法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将西灵治疗应用在对照组中,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灵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6.67%)相比对照组的(86.67%)要高(P0.05)。结论:在偏头痛患者治疗中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灵治疗的效果相比单独使用西灵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 偏头痛 西比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心脏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脏介入治疗的高龄患者942例按照是否存在迷失神经反射分为观察A组与对照A组,按照是否存在严重心率时常分为观察B组与对照B组,探讨诱发上述两种病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焦虑、尿潴留、出血量超标、禁食时间过长是引发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术前焦虑、出血量超标、鞘管置留、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引发严重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很多危险因素都会诱发严重心律失常与迷走神经疼痛,在临床治疗时要具有预先性,确保患者的安全,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老年患者 迷走神经反射 严重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红眼病患者接受复方氨基林、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4例红眼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患者使用复方氨基林、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使用阿昔洛韦、阿莫西林和板蓝根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红眼病治愈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85%(61/6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氨基林、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红眼病具有良好疗效,可广泛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红眼病 复方氨基比林 庆大霉素 地塞米松
  • 简介: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中的抗凝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与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一步,以往都是以普通肝素作为抗凝剂,但是普通肝素有非直接作用、可激活血小板等缺点,迫切要求新的抗凝剂的出现。伐卢定是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剂,半衰期短,起效快失效也快,使其成为PCI治疗中最有前景的抗凝药。本文就伐卢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 比伐卢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布卡因在剖宫产手术腰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剖宫产的46例孕妇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6年2月-2018年4月,采用随机选号的方法将所有孕妇分为2组,其中接受1.5ml布卡因进行腰麻的23例孕妇为对照组,接受1.2ml布卡因进行腰麻的23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孕妇在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0%,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3.09±0.27)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3.22±0.28)min、感觉阻滞恢复时间为(173.45±16.95)min、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为(151.62±14.98)min,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孕妇接受小剂量的布卡因进行腰麻,可以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剂量 布比卡因 剖宫产 腰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罗哌卡因与布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析,先入院的35例设为对照组,后入院的35例设为观察组。分娩镇痛中,对照组应用布卡因,观察组应用罗哌卡因,观察镇痛效果。结果第一,评价镇痛效果,观察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比较MBS评分,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中,相比布卡因,罗哌卡因应用价值更高,可有效抑制运动神经阻滞作用,适合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黛力新与西灵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占4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西灵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用药治疗的基础之上,应用黛力新,完成为期8周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疗效达到了95%,对比常规组82.5%的总疗效,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治疗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率(12.5%VS1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与西灵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肯定,建议临床将其作为治疗偏头痛患者的首选方案。

  • 标签: 黛力新 西比灵 偏头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罗哌卡因与布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析,先入院的35例设为对照组,后入院的35例设为观察组。分娩镇痛中,对照组应用布卡因,观察组应用罗哌卡因,观察镇痛效果。结果第一,评价镇痛效果,观察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比较MBS评分,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中,相比布卡因,罗哌卡因应用价值更高,可有效抑制运动神经阻滞作用,适合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氟洛芬酯治疗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后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行腰麻后头痛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治疗组(单纯电针治疗)、氟洛芬酯组(单纯静脉输注氟洛芬酯)和联合治疗组(电针联合静脉输注氟洛芬酯),每组20例。观察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脑血流图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前,VAS评分及正常脑血流图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正常脑血流图波率明显升高,三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电针 氟比洛芬酯 腰麻后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的布卡因对妇科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03月-2022年02月本院收治的7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以使用布卡因的浓度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0.5%的布卡因予以麻醉,观察组采用0.75%的布卡因予以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浓度 布比卡因 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全氟烷基化氟治疗腰麻后头痛的临床疗效。该方法随机将87例腰果头痛分为44例对照组和43例观察组。监测组对全氟辛烷磺酸进行了处理,观察员小组将电针处理与监测组处理相结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参数(血管内径、峰值速度和阻力指数)以及脑血流图的变化。因此,观察组的处理一向观察组的处理效率(93.0%)高(77.2%),差异在统计上很大(p < 0.05)。差异在统计上有意义(p < 0.05)。术后观察组正常波的比例(83.7%)高于观察组(61.4%),差异在统计上很大(p < 0.05)。结论电针联合氟洛芬酯可明显降低腰麻后头痛的程度且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脑血流。

  • 标签: 电针 氟比洛芬酯 腰麻后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