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前的自我管理能力状况。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病患,共抽取119例,对所有病患于发病前的自我管理能力加以调查。结果高血压病患发病前的自我管理能力标准分为50.36分,其总体水平得分为(78.23±20.47)分,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较低。结论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病患并不具备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护理工作人员可针对病患的自我能力水平以及病患的相关影响因素对病患展开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导以及护理干预,以此来提升高血压疾病的控制率,降低以及防止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发病前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不仅仅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需要,而且对于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也有指导意义。本文从树立培养高职医学生科研意识、明确需要培养的几种科研能力和不断强化科研能力培养措施三方面,探讨了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科研能力在教学中的意义与方法等。

  • 标签: 医学生 专科 科研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骨科专科护士科研水平与评判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骨科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科研水平和评判性思维特质量表调查。结果71名专科护士科研水平平均分为(11.80±3.56)分,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为(227.51±56.614)分。科研水平与批判性思维特质量表呈正相关(r=0.306*,P<0.05)。结论骨科专科护士科研水平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偏低,培训基地应为专科护士开设系统性的科研知识培训课程,加强评判性思维能力训练,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护理。

  • 标签: 骨科 专科护士 评判性思维能力 科研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合格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制定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评判标准,根据QCC步骤就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合格率低的原因展开分析,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的数据。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使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由开展前的66.67%上升到开展后的91.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认为通过此次活动提升了自己工作能力,提高自我专业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临床护士自身综合素养,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更好地实现了优质护理,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实施有效。

  • 标签: 品管圈 床边综合能力考核 临床护士 优质护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培养护生实践创新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级120名本科护生作为对照组,2012级116名本科作为实验组。实验组运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对照组实行传统的演示授课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实验组学生对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98.05%,带习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结论运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培养了护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 标签: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 护理学基础 实验教学 护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持续性血透(Malntenancehemoidalysls,MH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实施自我效能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以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73例MH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在专科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开展自我效能干预,应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测评干预效果。结果在干预后,本组患者的ESCA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提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MHD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改善和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自我效能干预 维持性血透 自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动导向法对提高急诊护士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招聘的72名急诊科新护士为研究对象,选取方式为便利抽样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招聘的36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招聘的36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行动导向法,比较两组护士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结果观察组护士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P<0.05)。半年的培训结束后,观察组护士的操作技能及理论考核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P<0.05)。结论动导向法对提高急诊护士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突发公共事件 行动导向法 应对能力
  • 简介:摘要近年来,卫生监督人员在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由于卫生监督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上也有较大的差异,这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救治造成的严重的影响。为了强化卫生监督人员的监督能力,承担卫生监督职责,本文主要介绍卫生监督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具备能力,在承担卫生监督职责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提升卫生监督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的提升卫生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出巨大的贡献。

  • 标签: 卫生监督人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能力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医护人员以后的学习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解剖学的内容较为复杂,教师想要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在教学中不仅要发挥自身“教”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医护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本文针对如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医护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教师更好地开展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自主学习能力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接受骨折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模式。术后进行半年随访,通过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及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模式在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护理模式 骨折手术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用SET悬吊系统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站立平衡能力训练的效果。方法将30例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除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之外,还采用SET悬吊系统加强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四周,观察患者患者站立平衡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采用Fugl-meyer(FMA)平衡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来评定。结果训练四周后进行效果评定。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得分较治疗前均上升,实验组更高于对照组;FMA平衡量表评分两组均明显提高,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恢复期利用SET悬吊系统加强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站立平衡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站立平衡能力 SET悬吊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微课形式对护生综合能力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某护理学院2014级护理专业81名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人)和实验组(41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结合微课模式授课,两组学生均由同一老师同步授课,学期末采用相同理论试卷同时对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护生进行考核,并进行实践能力测试,另外还向每位学生方法调查问卷以评估学生其他各项能力。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4人不及格,与实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总分在60-80分之间人数远多于实验组,而80分以上人数实验组远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护生对调查问卷各项内容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均多余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微课形式可以提高护生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其他各项综合能力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翻转课堂 微课 综合能力 护生 调查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提高老年期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作用。方法将3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行为干预措施,内容包括记忆训练,行为矫正、文体活动训练,定向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内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病人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于2、4、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评定干预前、后数据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进行6个月的干预后,患者的指标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经过行为干预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有效延缓痴呆的进程。

  • 标签: 行为干预 老年痴呆 生活自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习生主动参与护理带教工作对护生能力培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此处改为2015年)年6月—2015(2016年)年6月实习护士100名,将其分为观察组50名和对照组50名,观察组使用实习生主动参与护理带教工作的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带教方式,对两组的能力培养效果及满意度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对护生能力培养效果比对照组更优,且医院对实习生满意度及实习生对医院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习生对护理带教工作主动参与能有效提高实习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还提高了实习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使其专业能力提升更快、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实习生 护理带教工作 护生能力 培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管道自我管理能力调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通过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对患者实行调查。结果维护依从性、运动、导管信心、异常情况应对、日常生活、日常导管观察、信息获取的管理评分分别为(23.29±2.9)分、(16.71±2.52)分、(29.82±3.53)分、(17.95±3.18)分、(30.41±5.32)分、(24.44±3.53)分、(8.86±3.45)分。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管道自我管理能力较低,为此需护理人员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进行处理,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管理能力

  • 标签: 乳腺癌化疗 PICC管道 自我管理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生对灾害护理的认知情况和能力现状,为高校开展系统的灾害护理相关课程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对武汉市600名高校医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医学生灾害护理知识最大来源为网络途径;医学生对灾害护理内容了解及具备的技能均有欠缺,普遍需要进行灾害护理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培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学生进行灾害护理学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高校与社会相关部门应通过不同途径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使灾害护理教育逐渐得到普及。

  • 标签: 医学生 灾害教育 灾害救护 灾害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上肢瘫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脑梗死患者采用单纯康复护理,观察组脑梗死患者进行针灸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康复训练。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以及Fugl-Meyer评分。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与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上肢瘫痪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健康恢复。

  • 标签: 针灸康复护理 脑梗死 上肢瘫痪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士层级管理对其工作压力和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本市的5所医院中随机选取120名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儿科护士实行层级护理管理,分为5个层级,处于不同层级的护士负责不同的护理工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护理任务,组成责任制小组进行护理工作。分别于实行层级管理前后对儿科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压力进行评估,工作能力的测评运用科室自制量表,包括科研能力、技能操作、专业知识等项目,工作压力采用国内常用的护士压力量表进行测试,分析比较实行层级护理管理前后的测试结果。结果实行层级护理管理之前对儿科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评定,优秀的仅有4人,良好的65人,合格率为57.5%,对于工作压力的评定结果,有很大压力的占31.7%,有较大压力的为40.1%,有一般压力的为28.2%,没有压力的为0%。实行层级护理管理之后的对儿科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评定,优秀的有45人,良好的有66人,合格率为92.5%,对工作压力的评定结果,有很大压力的占8.1%,有较大压力的占15.1%,有一般压力的占33.3%,没有压力41.5%。实行层级管理后儿科护士的工作能力明显提高,工作压力明显降低。结论对儿科护士实行层级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对儿科护士的管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各大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儿科护士 层级护理管理 工作压力 工作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建医院护理管理者核心能力和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建立科学的护理管理培训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某新建医院98名护理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管理者的核心能力总评分是171.50±22.06分,社会支持评定得分是42.26±6.97分。护理管理者核心能力和社会支持水平因婚姻、学历和职务的不同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建医院护理管理者的核心能力和社会支持为中等水平;主观社会支持是影响其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强主观社会支持,可提高护理管理者的核心能力

  • 标签: 新建医院 核心能力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教育培养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护理实习生5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护理实习生,观察组护理实习生采用循证护理教育,对照组护理实习生采用常规护理教育,比较两组实习生护理教育后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实习生护理教育后在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的比较中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实习生,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在对护理教育的总满意度的比较中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实习生(P<0.05)。结论循证护理教育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 标签: 循证护理教育 常规护理教育 护理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