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妇女在医院的健康普查报告,分析妇女的健康情况,为预防其妇科疾病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1057例妇女的健康报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057例妇女中,有722例患有妇科疾病,其患病率高达68.3%,宫颈肥大、乳腺增生、宫颈糜烂的发病率高,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此外,还有188例伴有宫颈涂片查脱落细胞异常现象。结论在本次普查中发现,妇科疾病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病症,其发病率较高,因此对妇女进行健康普查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妇女 健康普查 妇科常见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哮喘患者急诊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及时除去病因,心理护理、搬动患者,健康指导等。结果通过院前护理方案和实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方案有利于患者及时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哮喘 院前护理 方案
  • 简介:一、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3例患者在进食高浓度食物(白酒、辣味食品、巧克力)时激发气急发作,持续一段时间后自行缓解。符合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经文献检索(PubMed、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未发现类似病例报道。鉴于这些患者哮喘发作诱发因素的特异性,可称之为“食物刺激性哮喘”。考虑可能与患者气道对相应高浓度食物过敏,导致强烈的支气管收缩反应(气道高反应)。

  • 标签: 食物刺激型哮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致睾丸扭转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3例外伤致睾丸扭转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受伤侧睾丸肿大、痛感,阴囊呈青紫色或紫红色精索,增粗且有压痛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提示患睾丸增大,回声改变,供血明显减少或消失。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热敷睾丸促进供血恢复。结果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固定术后,睾丸组织间血供恢复,细胞的有氧呼吸重新建立,睾丸组织即有可能重新恢复机能。结论外伤致睾丸扭转临床并不多见,因此根据睾丸扭转临床表现作出准确判断是确定手术治疗的关键,才能有效的避免患侧睾丸坏死。

  • 标签: 外伤 伤致睾丸扭转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受理的29例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案例,29例外伤性鼓膜穿孔者均行电耳镜鼓膜检查、声导抗和耳内窥镜录像检查,通过分析鼓膜穿孔的临床表现,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特征和鉴定要点。结果29例鼓膜穿孔者中单耳、双耳分别为25例和4例,鼓膜穿孔形态以裂隙样为主,大部分鼓膜穿孔者有不同程度的血性分泌物或充血。29例鼓膜穿孔者均出现听力受损,其中传音性耳聋15例,感音性耳聋12例,混合性耳聋2例,外伤类型中以掌击受伤为主。鉴定结果中轻伤21例,重伤8例。结论鼓膜穿孔的法医学鉴定重点在于区别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以此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外伤性 鼓膜穿孔 法医学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医学鉴定在脑血管病变死亡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市法医学鉴定中心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因脑血管病变致死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尸体临床资料和剖验记录,分析法医学鉴定的结果情况。结果脑血管病变死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40~50岁年龄段的人群构成比最高、20~30岁次之,0~10岁最少;构成比较高的职业分别为农民、工人和个体;并以冬季死亡率最高,春季最低;对死者进行尸体解剖,除了神经系统病变之外,还可见其他病理改变,最为常见的是冠脉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结论法医工作者通过剖验尸体可了解出血位置和死亡诱因,熟悉并掌握脑血管病变和死亡诱因、死亡之间的关系,做出准确的以医学鉴定,从而降低死亡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法医学 脑血管病变 死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制何首乌多糖的纯度鉴定和理化性质。方法采用热水浸提乙醇分级沉淀法提取制何首乌中的多糖成分,并采用凝胶过滤法、紫外光谱扫描和比旋度法对多糖成分进行纯度鉴定,分析理化性质。结果制何首乌多糖为均一多糖,溶解于温水中,不不易溶于冷水中,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试剂。结论采用的多糖提取方法、纯度鉴定方法以及理化性质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 标签: 制何首乌 多糖 纯度鉴定 理化性质
  • 简介:摘要血型鉴定结果的正确性对于临床患者治疗活动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际临床检验过程中,往往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血型鉴定结果出现错误,继而为后期的治疗活动造成错误指导,甚至还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预防与控制患者临床血型鉴定结果出现失误情况,则有必要结合血型鉴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而分析其鉴定出现错误的原因,并且就这些原因而提出相应预防对策,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其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血型鉴定 血液采集 错误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在父亲基因缺失的条件下,结合三种不同方法进行半同胞(同父异母)亲缘关系鉴定。方法本案例结合ITO方法、判别函数法和反转亲子鉴定演绎法进行比较鉴定。其中反转亲子鉴定演绎法,是以1个家庭为蓝图,通过分析母亲与其多个孩子的基因分型,推导出其生父的可能基因分型,再与另一家庭的孩子进行父权指数(CPI)计算,判断亲子关系,进而确认是否为半同胞(同父异母)亲缘关系;而ITO法是鉴定两个体间具有某种血缘关系的经典方法,本文在父母基因均缺失的情况下,对两个家庭的孩子直接进行半同胞亲权指数(HSI)计算;另外本文还采用陆惠玲等建立的半同胞与无关个体的判别函数(准确率86.4%)来辅助鉴定。结果本案例中由于孩子数量不多,推导出的生父基因型部分不完整,故引入LeeJW(2001)给出的嫌疑父基因型不全的亲权指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在母亲基因不缺失的情况下,可认定同父异母亲缘关系;在父母亲基因均缺失的情况下,通过ITO方法计算,亦支持他们的半同胞关系,之后用判别函数对此进行验证,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结论结合多种方法交互验证能提高半同胞鉴定的准确率。

  • 标签: 同父异母 半同胞鉴定 ITO方法 判别函数法 嫌疑父基因型不全的亲权指数计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凶杀案的案例特点。方法对118例凶杀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医学、法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病人作案有其普遍性,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有文化低、人口流动性大特点,作案随意性强,以亲人为作案对象多见,手段凶残,再作案机率高。申请司法鉴定主体呈多样化。结论精神病人的救治、监管应制度化,加大社会支持,以减少类似案件发生。精神病司法鉴定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加强对司法鉴定工作的研究,完善司法鉴定工作体系。

  • 标签: 精神病人 凶杀案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医学 法学
  • 简介:摘要现代医学技术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从本质上而言,医疗过程中存在着高危险性,又因为患者对于医疗技术存在着较高的期望,而医患纠纷以及医疗矛盾更加激烈,患者的医疗维权意识更加强烈,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医疗鉴定这一概念孕育而生,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对于法医而言,需要充分认识到医疗纠纷鉴定不仅仅是一项医疗认识活动,同时更是一项诉讼活动,因此,在鉴定时,需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处理相关事件。与此同时,法医还应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意识到医疗技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医疗服务依然存在着风险,确保医疗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让患者、家属及医疗单位均能够接受。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简述医疗纠纷以及医疗鉴定入手,重点探究在医疗纠纷鉴定中法医的地位以及作用,以供参考。

  • 标签: 医疗纠纷 法医 医疗减低 地位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的菌型鉴定与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以改良罗氏法培养所分离培养出的650株菌株予以菌型鉴定,且对5种抗结核药物(INH、SM、RFP、EMB、PAs)实施耐药性检测。结果在本文所选取的650例痰培养阳性标本内具有人型分枝杆菌552株(81.2%),牛型分枝杆菌98株(18.8%)。耐单药菌株318例(48.9%),耐二药菌株154例(23.7%),耐三药菌株118例(18.2%%),耐四药菌株50例(7.7%),耐五药菌株10例(1.5%)。结论在患者治疗过程汇总合理选用抗结核药物,可以明显降低耐药菌株出现几率,对于结核病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肺结核 菌型鉴定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出生后其红细胞抗原弱,2-4岁后成熟,其抗原表达才完全。6个月前,自身没有其相应的血型抗体产生,反定型没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大量的有关新生儿血型正反定研究的结果不一致也证明了新生儿反定结果没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常规新生儿血型鉴定采用玻片法和试管法经常漏检A或者B型。为了研究新生儿和6个月内幼儿ABO、RhD血型正确鉴定方法和影响因素,采用试管法和新生儿微柱凝胶ABO、RhD血型检测卡对我院出生婴儿和住院3个月的1500例新生儿进行血型鉴定对比。试管法为85.3%。新生儿微柱凝胶ABO全部正确,二法RhD结果一致。新生儿微柱凝胶ABO、RhD血型检测明显优于试管法,在新生儿ABO,RhD血型检测应推广使用。

  • 标签: 婴儿 新生儿 新生儿微柱凝胶ABO RhD血型检测 试管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离、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基础。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特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29、CD44进行表型鉴定。结果原代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接种后培养24小时,细胞开始贴壁,胞体呈圆形或多边形,培养第3-5天,细胞开始较紧密贴附壁上并开始有细胞呈梭形,培养第7天开始观察到细胞分裂,随着细胞数的增加,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快,逐渐成漩涡状排列,培养第12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的80%,并融合成片。传代后细胞生长迅速,培养7天左右即可长满瓶底的80%。传至10代仍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代及第8代MSCs细胞均不表达CD34、CD45,但表达CD29、CD44,纯度分别为73.8%、91.65%。结论采用贴壁培养法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的间充质干细胞,随传代数增加,其纯度增加,且该方法简单、实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