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阻肺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骨骼肌蛋白分解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选取30只健康小鼠,将其按双盲法平均分为对比组、实验组,每组15只小鼠,以单纯熏香烟法建立慢阻肺模型,后取小鼠伸趾长肌,将其分别置于有或无TNF-α的孵育液中,并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泛素蛋白、mRNA水平。结果实验组泛素mRNA、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TNF-α对慢阻肺骨骼肌蛋白分解有促进效果。

  • 标签: 骨骼肌 慢阻肺 蛋白分解 TNF-&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标准预测住院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并评价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对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测定189例住院TIA患者的ABCD2评分值、基本临床特征和脑梗死的发生率。用SPSS13.0分析不同评分的TIA患者的脑梗死率差别,并分析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对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应用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BCD2评分及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预测TIA进展脑梗死的价值。结果①评分≤3分的TIA患者有35例,发生脑梗死者2例(6%);②评分4或5分的患者总共98例,发生脑梗死者21例(21%);③评分≥6分的患者总共56例,脑梗死者21例(37%)。TIA患者的不同ABCD2评分值的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两组TIA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2联合纤维蛋白原评分法和ABCD2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667~0.896)和0.772(0.621~0.818)。结论TIA患者不同的ABCD2评分值脑梗死的发生率不同,分值越高,发生率越高,ABCD2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简单的方法。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为TIA进展脑梗死的危险因素。ABCD2联合纤维蛋白原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联合纤维蛋白原评分法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诊断中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例纳入观察组,且取同一时期健康体检人员92例纳入对照组,均做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联合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含量、血清C肽水平分别为(11.50±3.50)%、(0.55±0.25)ug/L,对照组分别为(5.05±0.58)%、(1.35±0.55)ug/L,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联合用于糖尿病患者诊断中,可用于患者血糖指标的检测以及胰岛素功能障碍的判断,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C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血常规、尿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方法给予儿科急性阑尾炎患儿临床检验,探究临床价值。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儿科急性阑尾炎患儿中选取66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8月~2016年8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66例患儿实行均分,2组患儿分别命名为A组、B组,每组33例患儿。对于A组患儿来说,在检验过程中应用C-反应蛋白检验,对于B组患儿来说,在检验过程中应用血常规、尿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将2组患儿实行不同检验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B组患儿样本阳性率、术后1d、术后5d、术后10d的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均显著性优于A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应用血常规、尿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方法给予儿科急性阑尾炎患儿临床检验的临床价值较高且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血常规 尿常规 C-反应蛋白 检验 儿科急性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医大儿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被确诊为巨大儿的新生儿病例33例,另选6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病例组新生儿体重在4000g以上,对照组新生儿体重在4000g以下,全部样本均为活产间胎新生儿,收集新生儿脐带血以及孕妇胎盘组织标本和静脉血标本,对对照组与病例组进行实验指标检测。结果病例组女性新生儿比例底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大儿发病风险与新生儿性别、孕周、孕期增生、孕前BMI4个因素相关联。结论研究对象脐带血IGF-1与母亲静脉血中GHb水平升高是引发巨大儿的主要风险。

  • 标签: 巨大儿 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弥漫性角膜上皮点状脱落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DECB)眼用凝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牛碱性的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4天。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视力、泪膜的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及角膜的荧光染色情况。结果①角膜荧光的染色评分研究组治疗后的评分为3.591±1.03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视力情况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泪液分泌及泪膜的破裂时间研究组治疗后泪液分泌的长度为11.398±4.621mm,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泪膜的破裂时间为5.967±1.002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弥漫性的角膜上皮的点状脱落治疗来说,DECB眼用凝胶疗效较好,且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 标签: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DECB) 眼用凝胶 弥漫性 角膜上皮点状脱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协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运用到给平稳期慢性阻塞型肺疾病(COPD)患者予以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抽取2015年1月到2017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平稳期慢性阻塞型肺疾病(COPD)患者58例并分为两组,试验组29例予以N-乙酰半胱氨酸协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开展治疗,对照组29例单独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实施治疗,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数改变状况。结果比较表明了,试验组经过治疗以后的肺功能指数改变状况好于对照组同时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协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运用到给平稳期慢性阻塞型肺疾病(COPD)患者予以治疗期间具备较优的成效,值得大力推行及应用。

  • 标签: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N-乙酰半胱氨酸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展性颅内出血(PHI)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9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45例,设为PHI组,未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151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浓度与PHI的关联性。结果PHI组D-二聚体的平均浓度为(8.39±3.35)mg/L,对照组为(6.06±3.05)mg/L;PHI组C-反应蛋白平均浓度为(6.79±1.65)mg/L,对照组为(4.36±1.03)mg/L,PHI组的D-二聚体、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标准,PHI组的恢复良好、轻残、重残、植物生存、死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浓度可作为预测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重要依据。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进展性颅内出血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急性呼吸道患儿按照感染病原菌类型分为细菌组和病毒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对象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结果细菌组患儿血清PCT、hs-CRP和WBC水平都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患者血清PCT、hs-CRP和WBC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组患儿血清PCT、hs-CRP和WBC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病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和WBC检测可提高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早期诊断正确率,避免病原菌诊断不准导致的抗生素过度使用。

  • 标签: PCT hs-CRP 急性呼吸道感染 早期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其易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显示蛋白激酶Cβ(proteinkinaseCβ,PKCβ)基因与若干自身免疫病相关。本文分析在汉族人群中PKCβ的rs16972959是否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并收集508例RA患者和503例健康对照。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PKCβ基因位点rs16972959的基因型。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病例组和对照组PKCβ基因(rs16972959)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28,95%CI:0.761~1.131,P=0.460),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GvsAA:OR=1.054,95%CI:0.632~1.759,P=0.839;GAvsAA:OR=0.963,95%CI:0.570~1.627,P=0.888)。研究发现rs16972959等位基因频率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ACCP)有关(P=0.041)。此外,rs16972959基因型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有关(P=0.042)。但是,本研究没有发现rs16972959与抗角蛋白抗体有关。结论以上研究表明PKCβ基因位点rs16972959与汉族人群RA遗传易感性无关。Rs16972959与部分实验室指标存在关联。

  • 标签: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关节炎 类风湿 类风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辛伐他汀并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予以辛伐他汀并氯吡格雷治疗,比较2组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TG、LDL-C、TC等血脂水平及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HDL-C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并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症 氯吡格雷 辛伐他汀 血脂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和C反应蛋白(CRP)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诊断为GDM的35例产妇作为糖尿病组,同期选取年龄、孕周、孕前体质量指数等指标与糖尿病组相匹配的孕妇45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chemerin与CRP水平,并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HOMA-IR)、白细胞(WB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比较两组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血清chemerin与CRP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比较,糖尿病组的血清chemerin、CRP、FPG、Fins、TG、HbA1c、HOMA-IR、WB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T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hemerin水平与TG、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4,0.412,P分别为0.014,0.011);血清CRP与FPG正相关(r=0.452,P=0.035)。结论血清chemerin和CRP可能与调节脂肪细胞生成、胰岛素抵抗等机制有关,进而参与GDM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脂肪细胞因子 C反应蛋白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阑尾炎临床病理体征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收治的78例阑尾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对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检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体征进行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病情、病原菌类型及病理类型下患者各指标的水平。结果在阑尾炎病情上,急性阑尾炎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慢性阑尾炎组(P<0.05);在病原菌类型上,大肠埃希菌组、铜绿假单胞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类型上,坏疽性阑尾炎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化脓性阑尾炎组>单纯性阑尾炎组(P<0.05)。结论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阑尾炎病情及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其检测可为阑尾炎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阑尾炎 临床病理体征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 简介:目的表达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O104∶H4的融合蛋白GST-AatA,获得单克隆抗体。方法人工合成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O104∶H4的转运蛋白基因aatA,连接至pMDl8-T载体,转化E.coliDH5α,双酶切回收,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GST-AatA,测序鉴定后,转化E.Coli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并纯化该重组蛋白。将纯化后的融合蛋白GST-AatA免疫Balb/c小鼠,制备相应单克隆抗体;并对该单克隆抗体的纯度、亚型、效价、特异性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GST-AatA能表达融合蛋白GST-AatA;亲和层析纯化后融合蛋白GST-AatA纯度达到95%,免疫小鼠后得到相应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论成功制备出一株抗转运蛋白AatA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为IgG1亚型,特异性好,效价高,纯度可达97%。

  • 标签: 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抗体 单克隆 抗体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水平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的57例CHD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CHD共14例,合并CHF共30例,合并CHF及肺炎共13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的小儿肺炎、健康小儿各20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儿外周血的CRP及BNP浓度,分析CHD合并CHF患者BNP及CR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结果CHD合并CHF及肺炎组、CHD合并CHF组的CRP及BNP水平均显著高于肺炎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CHD组的BNP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合并CHF及肺炎组与合并C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合并CHF组的CRP及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和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的CRP、BNP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度组的CRP及BNP水平显著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与CHD合并CHF组的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CRP及BNP在小儿CHD合并CHF早期诊断中有一定协助作用,BNP可用于CHD合并CHF患儿心功能的评估。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C-反应蛋白 脑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7年02月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96例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观察组32例、对照组132例以及对照组232例患儿的分组依据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的不同;观察组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对照组1全血C反应蛋白;对照组2血常规;通过对比诊断准确率,以突出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临床联合检测价值。结果在最终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准确率方面,三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联合应用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儿科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清胆红素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血脂检验在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本院进行治疗的5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就诊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2例同期收治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血脂检验在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检验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00例观察对象,收取时间2016年5.25日至2017年6.28日,将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且分析2组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0.85±0.13)ug/L;糖化血红蛋白(11.85±1.68)%,对照组各项指标——血清C肽(1.98±1.02)ug/L;糖化血红蛋白(5.54±1.03)%,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值<0.05。结论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观察对象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研究。

  • 标签: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尿病
  • 简介:目的坎地沙坦酯联合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沈阳市某医院就诊的106例早期D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坎地沙坦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比较2组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UAER及肾功能指标。治疗3个月时,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IL-6,IL-1β,TNF-α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L-6,IL-1β,TNF-α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UAER,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UAER,BUN及SC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DN,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微炎症状态,降低UAER,延缓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坎地沙坦酯 依那普利 早期糖尿病肾病 炎性因子 24h尿微量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