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7 个结果
  • 简介:国际联盟的成立及性质国际联盟是根据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形成的《凡尔赛条约》成立的。《凡尔赛条约》的第一部即为《国际联盟盟约》。依据该盟约,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为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下设秘书处协助工作,所在地为日内瓦;行政院由美、英、法、意、日五国代表和其他四个会员国代表组成,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处理属于联盟行动范围以内或关系世界和平的任何事件;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每年秋季召开,但遇重大事情,可随时召开大会,在大会对有关事务进行表决时,每一会员国只有一票表决权。国联在创立时,共有44个创始会员国。中国作为巴黎和会的参加国,虽然因为山东问题未在凡尔赛对德和约上签字,但在对奥、匈、保各

  • 标签: 国民政府 “九一八”事变 政府依赖 行政院 非常任理事国 联盟
  • 简介:明末清初,西藏的黄教对中国三北地区影响日益增大。其间既有蒙古等游牧民族对该宗教的虔诚与信仰因素,又有黄教僧侣政权利用有利时机扩大自身影响的需要;同时还有各游牧部落力图通过对黄教的扶持来扩大自身影响的考虑。正是在这些相互影响,相互利用中,满洲政权在东北日益壮大,它同其他游牧部落一样对西藏以及黄教加以密切的关注,同时主动采取行动加强自身与西藏及黄教的联系,并且利用黄教在三北地区的巨大影响来为自己统一中国,成为新的华夏共主服务。

  • 标签: 明末清初 黄教 西藏 政权 满洲 政策
  • 简介:6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各部相继进行了铁流万里的战略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商军的长征都经过西南、西北广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10多个少数民族发生了频繁的接触。如中央红军从江西到陕北整整1年的长征中,通过少数民族地区所用的时间占总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

  • 标签: 中国 红军长征 民族政策 区域自治 革命政权 武装力量
  • 简介:本文就我国西部一些地方退耕还林(草)工程(试点)实施中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诸如补偿期短、补偿标准低、相关费用未能补偿、退耕还林农户生活受到影响、执行地区财源萎缩等作了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和配套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与措施的建议,可供进一步研究和实施的决策参考。

  • 标签: 退耕还林 公共产品 受益补偿
  • 简介:加盟共和国民族意识的增强及民族问题的激化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系统分析了苏联语言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思潮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苏联民族语言政策存在如下失误:一是语言政策与宪法原则及苏共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不一致,存在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这使得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情绪具有正当性并对其有很大程度的强化作用:二是过分强调语言政策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作用;三是双语政策仅针对非俄罗斯民族,不利于俄罗斯民族与非俄罗斯民族之间的交流。这些失误强化了加盟共和国已存在的民族主义思潮,成为苏联解体的文化因素之一。

  • 标签: 语言政策 民族主义 乌克兰 苏联
  • 简介:智利诗人加布里艾拉·米斯特尔说:"有很多我们需要的东西是可以等待的。孩子却不能等待。他的骨骼在不断形成,他在不断地造血,他的大脑在不断发育。对于他,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而对于北京市顺义区李桥中学而言,无论是打造优美的育人环境、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还是构建三级课程体系、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创设学校特色课程,其目的无疑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孩子

  • 标签: 双引擎 北京市顺义区 加布 特色课程 校园文化 学习过程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坛,戴望舒和叶灵凤的名字让人无法忘怀。他们一个是在新诗发展中领导一个艺术流派的著名诗人,一个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文坛的作家和画家。作为与苦难中国同行的知识分子,他们一同感时忧国,寻求探索,与灾难的民族一同抗争,以他们的作品与活动,烛照出那段复杂痛苦的历史背影,记载了一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他们之间于患难中结成的深厚情谊,

  • 标签: 叶灵凤 戴望舒 文坛 中国现代 艺术流派 30年代
  • 简介:张一琴(1869—1952年),字鹤廉,福州南台义洲乡人。林纾(林琴南)在苍霞洲龙潭书院主讲时,张一琴拜他为师,由于家贫无法交学费(束脩),每日为其师教蒙童以偿学费。家越穷,他越发励志勤学,手不释卷,最终融会贯通,学业日进。

  • 标签: 张一 诗人 平民 融会贯通 学费
  • 简介:本文对1911-1949年间的新疆与苏(俄)关系做了较全面的概述,认为近代新疆历任主政者都十分重视和苏(俄)的关系,采取了请中央政府派员处理交涉事务、在中亚设置领事馆维护权益、积极发展经贸往来筹政策,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保持和发展对苏(俄)友好的基本方针没有改变。

  • 标签: 近代 民国时期 新疆 对苏(俄)政策 一个中国原则
  • 简介: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欧盟各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积极调整其能源政策,并以大力发展新能源为主要方向。法国作为欧盟的主要大国之一,在新能源政策发展过程中具有引领作用,并以电力政策为代表,法国政府不断依据国内外形势的要求调整其能源结构,表现出法律规范性和明确的目标性两大特点,并在国内和欧盟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法国 新能源政策 欧盟能源政策
  • 简介:奥斯曼帝国解体后,什叶派曾试图主导伊拉克的政治走向,但英国殖民者却扶持费萨尔为代表的逊尼派阿拉伯人执掌伊拉克政权,致使什叶派在国家的初次权力分配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1921年,哈希姆王朝建立后,伊拉克政府打击什叶派乌里玛,削弱什叶派圣城的影响,收买什叶派部落酋长,消除波斯人势力,进而巩固了逊尼派阿拉伯人对国家的主导权,致使什叶派彻底边缘化。哈希姆王朝的政策塑造了逊尼派阿拉伯人支配什叶派的权力结构,不利于伊拉克的社会整合,成为日后教派矛盾的潜在诱因。

  • 标签: 伊拉克 哈希姆王朝 什叶派
  • 简介:自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历任美国总统都实行"双轨政策",在海峡两岸之间保持脆弱的平衡.但在各任总统之间、在同一总统的不同时期,他们对台湾的政策仍然有不同的侧重和调整.乔治·沃克·布什在他第一任期对台湾的政策也与前任的政策有不同的特点.

  • 标签: 任期政策 布什任期
  • 简介:民族政策是汉——前赵、后赵政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这两个政权在阶级矛盾极端尖锐的情况下,对晋王室及其残余势力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对于被统治民族的政策则带有野蛮性和强制性的一面。但是,从这两个政权所执行的民族政策的细微差别分析,我们发现这种差别其实是匈奴、羯族走上封建化的过程,也是他们民族共同体的瓦解过程。

  • 标签: 前赵时期 后赵时期 民族政策 晋王室 阶级矛盾 政治制度
  • 简介:西洋教士入华是明朝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遭遇的一个新问题。广东地方政府首先允许西洋教士入华,并对其施行一定的管理和控制。至利玛窦进京之后,西洋教士的问题逐渐为明廷所重视。从西洋教士在明代中国分布和扩散呈现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待传教士的主流态度是包容的,但以不违背他们所考虑的国家利益为前提。1616年南京教案的爆发凸显了明政府对西洋教士宽容的有限性。

  • 标签: 西洋传教士 明政府 态度 政策
  • 简介:本文在总结新加坡种族格局的形成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国的偶然独立造成的国族认同困境和新加坡政府40年来处理种族问题的主要政策,涉及住房、语言、教育、国防等方面。其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多元种族主义 新加坡 国族与种族
  • 简介:清朝是继承中国历代传统而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清廷治理边疆多民族地区时,制定了适宜新疆的民族政策,即:用“因俗而治”原则管理新疆。本文拟分析清政府治理新疆之因俗而治政策的实施并评价其利弊。

  • 标签: 清代 因俗而治 新疆 利弊
  • 简介: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考察法国古堡式园林的发展背景,园林类型及其风格特征,并重点剖析法国相关保护此类园林、建筑的法规和政策。因为比较起其他国家,法国的园林风格自成一派且影响深远,而其建筑保护政策或许更有特点并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 标签: 法国古堡式园林 保护政策
  • 简介:<正>虽然七七事变前日本侵华政策是一个不使人感到陌生的题目,但从目前的研究中仍能看到有些概念不够明确,有些理解囿于某种定式的现象。对此,本文将谈点一孔之得。一日本“分治华北”的政策起于何时有的文章把“分治华北”与华北自治运动”混为一谈,认为《塘沽协定》时,日本并未形成“分治华北”的政策。此说不妥。日本图谋华北,其来有渐。大量的历史材料说明,日本对与“满洲国”相毗邻的华北甚为关切。重光葵承认对华北的“政治工作”“是在建立

  • 标签: 日本侵华政策 塘沽协定 华北 自治运动 关东军 七七事变前
  • 简介:<正>发生在清朝中叶的“大小金川事件”,历来为史学界所关注。近年来不少学者以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很有建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存有大量关于金川事件的珍贵文件,笔者仅依据这些档案史料,就清政府对金川土司所采取的政策及其演变作一些探讨和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清政府 小金川土司 土司制度 清代档案 大金川 改土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