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白,安徽风阳人。号白云、野竹翁、老藤、如莲老人。一九三三年考入苏州美专,后拜顾彦平为师入住苏州“过云楼”潜心研摹顾氏历代藏画并随乃师造访苏吴名流、藏家。抗战期间携家人流徙于西南诸省。一九四二年在广西全州与钱十严等共筹书画会社,

  • 标签: 刘知白 抗战期间 苏州 藏画 书画
  • 简介:白(一九一五——二00三),号白云,晚号如莲老人等。安徽凤阳人。一九三三年考入苏州美专,后拜顾彦平为师,潜心临摹顾氏“过云楼”藏画。一九四八年提出“学时有他无我,化时有我无他”的画学思想。二00三年在贵阳去世。其艺术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最终法古变今,创造了泼墨大写意山水画的新技法,成为中国画史上深具代表性的泼墨大家。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刘白》《刘白中国画集》及刘白研究专著《清气和诗醉墨痕》《知白守黑》等。

  • 标签: 刘知白 中国近现代 《知白守黑》 画学思想 研究专著 山水画
  • 简介:民间舞蹈的呈现不仅具有娱乐性,还承载着文化传播的使命,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生活形态、信仰习俗的缩影。民间舞蹈来源于民俗文化、依赖于民俗文化而存在,面对当下民间舞蹈存在的弊病,有必要呼吁民间舞的教学实践,一定要紧扣民俗文化背景,让演员了解舞蹈背后的成因,知道自己为什么起舞,如此一来,舞蹈表演不仅更真挚感人,还正确地传扬了民俗文化。

  • 标签: 舞蹈研究 民间舞蹈 民俗文化 舞蹈教学
  • 简介:“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饱经风雨沧桑,与妻子黄玉兰共同生活了8年,养育了3个儿子,大儿子王海燕、二儿子王海星和三儿子王海成。黄玉兰红颜薄命,28岁时就因病溘然长逝。从此,3个年幼的儿子跟着父亲,从青海到北京,又从北京到新疆,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颠沛流离,受尽煎熬,有许多鲜为人的故事催人泪下,发人深醒。下面是王洛宾幼子,新疆洛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海成先生深情的回忆——

  • 标签: 王洛宾 生活 家庭 音乐 人生经历
  • 简介:1995年春夏之交,大型电视连续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武则天》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就故事本身而言,这两部作品相去甚远:一是写历史,写叱咤风云的英雄;一是写今天,写平凡卑微的百姓。但它们之间有一点却是相通的,即表现的都是时间中的女人。如果说它们之间还有什么相通之处的话,那就是它们的大部分插曲的词作者均为张藜先生。在这之前,张藜已创作过许多以妇女命运为歌唱主题的歌词作品,如《苦篱笆》、《情渊》、《火辣辣的娘们》、《女人不是月亮》等,

  • 标签: 女性题材 男人河 女性世界 武则天 妇女命运 作品
  • 简介:<正>在对台湾地区当代文学的研究中,人们对其所呈现的“中国情结”予以了必要的关注。但同时,一般人着意的,往往停留在“血浓于水”之类的情感与文词上,而忽略对其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型及其在台湾的本土新质的探讨。这种“原型”与“新质”的关联,在文学层面上,若以知识命题论之,即

  • 标签: 当代文学 文学母题 中国传统文化 台湾地区 原型 中国情结
  • 简介:遥的专著《走向田野的智慧——社会转型期冯骥才文化观念研究》把冯先生的文学和文化打通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面对冯先生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与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作者全面评述了冯先生的各种文化思想的核心意旨,并个性化地使用“圣人情怀”来描述冯先生的文化情怀特征。本书附有作者梳理的两个重要附录,一个是《冯骥才先生大事年表》;一个是《冯骥才文化艺术思想研究的相关文章索引》,可见其搜罗广博,勾沉广泛。

  • 标签: 《社会转型期冯骥才文化观念研究》 冯骥才
  • 简介:说唱诸宫调是宋元时期具备了强大叙事能力的艺术形式。它对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无论是在音乐上、文学上,还是戏剧技巧上,都起到了强大的奠基作用。说唱诸宫调发生和发展在宋代商业繁荣、文化下渗的大背景下,成长在市民文化日渐勃兴的轨迹中。现存的三种诸宫调中,《刘远》是民间文化初步崛起、步入勾栏的产物;《董西厢》是文人文化下渗勾栏的产物;《天宝遗事》则是高度成熟的、综合性的勾栏商业的产物,它们基本可以代表诸宫调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的三种文化形态。这三种诸宫调文化形态的演进,表明金元之际文艺领域已经出现重大变异:文学语言开始变化,源于口语文学的虚构叙事文学逐渐转化为文学的主干,市民意识逐渐侵入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 标签: 诸宫调 文化形态 勾栏 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