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的期刊是借西学东渐之风发展起来的。最早的中文期刊是英国耶稣会教士于1815年在马六甲共同创立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最早的文学期刊当属晚清四大小说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期刊是发表和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或载体,因此其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学术成果的传播影响。就中国的文学研究而论,从新文学运动开始,学术期刊已经在世界文学的研究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基本特点是外国文学的输入。当前,中国的学术期刊在同国际接轨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需要在期刊专业化、优秀化和国际化方面做出努力。

  • 标签: 学术期刊 世界文学 研究 交流
  • 简介:18世纪的著名莎剧演员、戏剧家、剧院经理大卫·加里奇(DavidGarrick,1717--1779)十分清楚,观众希望看到的是一部纯洁无瑕的《罗密欧朱丽叶》,他为此将其改编为一部感伤剧,而且,这个本子的舞台演出持续了长达一个世纪。为表现年轻人爱的勇敢,加里奇简化了剧情,首先将开场的“罗密欧单恋罗瑟琳”删除,因为每一个观众都会觉得罗密欧为另一位女子失魂落魄令人难堪,这既显示出他不忠实牢靠,又会对朱丽叶造成伤害。

  • 标签: 《罗密欧与朱丽叶》 爱情 人物 诗性 18世纪 舞台演出
  • 简介:在宋词唐诗的关系史上,山谷词至今仍是不被人重视的一环。它不如周邦彦的“多用唐人诗巢栝入律,混然天成”(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也比不上辛弃疾的“运用唐人诗句,如淮阴将兵,不以数限”(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加上它内容驳杂,“妙脱蹊径,迥出慧心”的佳篇雅制之中,又夹杂有“亵诨不可名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山谷词》)的俚词淫句。在这种印象之下,似乎很难将山谷唐诗联系起来。但细读《山谷词》(马兴荣、祝振玉校注本),

  • 标签: 《山谷词》 唐诗 《直斋书录解题》 《白雨斋词话》 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
  • 简介:<正>众所周知,列夫·托尔斯泰是最著名的俄国作家之一:每当涉及俄国小说家,那么通常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并列在一起的就是他的名字。同样是众所周知的是,列夫·托尔斯泰不仅是一个作家,他还是一个生活的导师,并且,他那在各个不同国度里都找

  • 标签: 列夫·托尔斯泰 基督教 儒家著作 上帝 宗教 老子学说
  • 简介:“歌声传到家,春树都开花。望子子不归,落日又天涯……”在思念我们的时候,爷爷总是会唱着这样的壮欢山歌。调子一叹三咏,唱得惊心动魄、魂牵梦萦,声声打动人心。对于我而言,在漫长岁月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壮欢都是我的精神家园和慰藉。

  • 标签: 爷爷 望子 思念
  • 简介:阿瑟的朋友中,有一个正在经历一场婚姻危机。另一个离婚闹得一塌糊涂,不过亏了律师精明,如今总算摆脱掉了。第三个满口谈的全是他的小家伙,而且提到自己妻子

  • 标签: 阿瑟 朱迪思 婚姻危机 度蜜月 她说 就这样
  • 简介:十一岁,她已被注定是一个舞者之身。好扭摆躯干、拉扯面孔、生性古怪的她似乎是为此行而生。而此前每一步都很幼稚的她,现在开始学习压迫自己富有弹性的韧带和过分灵活的关节;她谨慎而耐心地一次又一次潜入脚趾、踝骨、膝盖;贪婪袭击那瘦削的肩膀和修长手臂的肘关,悉心监督那紧绷绷躯体的嬉戏。即便是对最生动的舞蹈,她也随心播撒着彻骨冷意。

  • 标签: 《舞者与躯体》 德国 短篇小说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当代
  • 简介:本文从象征主义诗人叶芝对神秘主义哲学的研究入手,分析了该研究对其象征主义诗歌理论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与其他象征主义者一样,叶芝认为世界是象征的,"象征"不仅是文学创作手段,更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只要借助固有的"通感",凭本能直觉去感知,就能达到目的.善于使用"象征"的象征主义诗人则担负起传达宇宙秘密的神圣任务.通过自己的各种神秘体验,叶芝对象征主义诗歌的一些重要艺术原则进行较细致深入的阐述.他强调诗歌韵律的重要性,认为它对读者有类似催眠的作用;并从"魔法"的角度肯定诗歌意象的功能.他还注重情感和智力在诗歌中的作用.对魔法的研究在叶芝的诗歌创作上也有相应体现.叶芝的象征主义理论客观上契合了诗歌美学的大部分.

  • 标签: 叶芝 象征主义诗歌 诗歌美学 诗人 重情 神秘主义
  • 简介:毛姆《世网》黄水乞英国当代伟大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于一八七四年诞生于法国巴黎。他父亲罗伯特·毛姆是个富有的英国律师,母亲则以她的美貌和出色的沙龙闻名于巴黎。就父系而论,毛姆的祖籍是爱尔兰。曾祖父把他祖父罗伯特·阿曼德送到伦敦来“碰碰...

  • 标签: 毛姆 菲利普 自传体小说 主人公 第一次世界大战 短篇小说
  • 简介:和折柳赠别相比,饮酒送别是一种起源更早、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覆盖面的习俗。古籍中经常提到的所谓"祖送"、"祖席"、"祖帐"、"祖筵"、"祖饯"等,都只不过是对这一习俗的雅化的异称。正因为这样,酒也就与别离诗酒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又一意象。元人杨载在《诗法家数》中指出:"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可知前人

  • 标签: 诗法家数 折柳赠别 祖送 祖饯 祖筵 祖席
  • 简介:蒲松龄的《种梨》,可能是《聊斋志异》中最受读者喜爱的篇目之一,这里的读者不仅指中国读者,也包括外国读者。在日本,它被收入高中教材。在西方,它也流播甚广。章灿兄曾经介绍过这篇小说在欧美的译介情况。早在1848年,美国汉学家卫三畏(SamuelW.Williams,1812—1884)就在《中国总论》(TheMiddleKingdom)第一卷第十二章《中国人的雅文学》(PoliteLiteratureoftheChinese)中收入了《种梨》的译文,作为说明中国小说特征的主要例证。

  • 标签: 种梨 外国读者 古典小说 聊斋志异 雅文学 十二章
  • 简介:"圣灵从我眼前走过,我的心动了,我的生命受到鼓舞。"——2006年,冯秋子在她的散文集《圣山下》的扉页,写下了这句题记。那时,她或许并没有意识到,六年后会用文学之外另一种她相对陌生的艺术语言——水墨绘画,来铺陈心迹,捕捉意念,拓展力量,发出纯粹的艺术之声。面对她新近创作的现代水墨作品,观者不仅受到了鼓舞,还能感受到自在生命之建构和时空意象之生成——看着那蕴含其中的审美能量,如此生动地从我们眼前走过.

  • 标签: 现代水墨 冯秋子 实验 艺术语言 水墨作品 时空意象
  • 简介:迄今为止,对《诗品》这部文论典籍的研究已经很深透了,有关《诗品》及其作者诸多方面的问题,大都得到周详的观照和周当的说明。不过问题研究、学术进展的任何阶段都不拒绝新问题——哪怕是基础性问题。《诗品》的原貌如何,即《诗品》原本就是单纯的评论著作还是另如他样,这就是一个可能成立也值得探究的基础性新问题。

  • 标签: 《诗品》研究 原貌 考证 性问题 文论
  • 简介:<正>人类文明发展史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文化现象既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又彼此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完整图像。文学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和文化现象,它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解释人类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反映并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文学和宗教有着各自发展

  • 标签: 俄国文学 文化现象 文学作品 俗文学 社会意识 口头创作
  • 简介:陈寅恪氏的学问博大精深,自成一家。其指导思想、治学方法、学术成就,不是一二本书所能谈完的。以古典文学来说,也不是一二篇文章所能谈完的。这篇小文,仅将其所具有的四个鲜明特色,作一些客观的介绍,供青年读者参考。本文未谈到的问题,以后还可以续谈。限于水平,理解甚浅,谨以纪念陈氏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 标签: 陈氏 陈寅恪 纪念 诞辰 治学方法 学术成就
  • 简介:汉代经学兴起,小学亦随之迅速发展,并出现了《尔雅》、《方言》、《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释名》等重要字书。在传统目录学上,这些字书通常被视为经学的附庸,归入经部小学类。今人探讨这些著作,则多从文字、音韵、训诂等角度入手,较少关注语言学之外的思想、文化价值。其实,字书就是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所下的定义,从中可以看出时人的思想观念和思辨水平。从文体学研究角度看,早期字书可以作为研究文体语义和语源的材料,

  • 标签: 文体学研究 字书 早期 《说文解字》 汉代经学 传统目录学
  • 简介:<正>在二十世纪无英雄反英雄的文化背景下,似乎再没有象《伊利昂纪》、《埃涅阿斯纪》这样的史诗问世了。是荷马和维吉尔等人开创的传统灭绝了,还是他们在其作品中埋伏的无尽的史诗契机的种子,已发芽成长并必然地形成全新的史诗之林的格局?E·庞德的《诗章》、W·C·威廉斯的《裴特森》以及艾略特的《荒原》等,是从天而降的“现代派”还是荷马和维吉尔传统的巧妙继承和发展?在被机器电子进化论相对论心理分析核武器多元多极等改变了的新文明下,作为文学批评术语的史诗,该有什么样的定义?欧洲史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模式?这些象史诗本身一样博大精深的问题,远非笔者能企图回答的。这篇小议式的文章努力提供的,只能是找出其中一些答案的思路。勾划欧洲史诗的“模式”,其实是试图发现史诗的定义。然而,给包容了《伊利昂纪》、《序曲》等作品的这样一种文学样式下个简单定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里所谓的模式,指的是欧洲古今史诗之间的相互联系。E·庞德在其《阅读入门》中称史诗为“一部包含着历史的诗作”;玛

  • 标签: 口头史诗 荷马史诗 维吉尔 伍尔夫 欧洲史 埃涅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