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以往学界在研究汤显祖的思想时,多认为他的“至情论”核心是“以情抗理”,“有情人”杜丽娘就是他的代言人。在《牡丹亭》中,生前的杜丽娘固然可以视之为觉醒的青春形象(这些性格因素恰是作者继承素材而来的),但她的回生之路却是一步步走向传统,回归礼教。杜丽娘由人而鬼,再由鬼而人,始于情,终于礼,最后重新融入到了现实秩序之中。可以说,杜丽娘的形象内涵虽然有心学挑战传统礼教的激进因素,但更多的体现了作者“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的追求与倡导礼乐教化的苦心,这恰恰体现了他对心学的回拨态度,其复古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 标签: 至情 礼乐 心学 传统 回拨
  • 简介:《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TheNortonAnthologyofWorldLiterature)系列从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数百万的教师、学生和普通读者阅读使用,获得了较高的声誉,在现有诸多世界文学选集中占据权威地位。本文以2012年最新版《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若干以往版本。对其选用、译介、编排、解释世界文学作品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呈现其世界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世界文学是多元起源,其发展不是汇聚在一起的河流,而是多条线索的交织;世界文学的范围从西方拓展到全世界,从“名著”扩大到“代表性作品”,从纯文学作品延伸到思想文献、民间文学和大众作品。《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按“主题”划分教学模块,每个主题模块统领若干文本,增强了作品的关联性,而大量辅助性资源也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标签: 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 世界文学理论 世界文学
  • 简介:马克思把时间区分为感性时间、活的时间和自由时间,认为人的感性就是形体化的时间,人类劳动时间是"活的时间",自由时间是个体可以自由支配的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儒家时间属于内在于生命的时间,要求生命把握宇宙时间的节拍,"与时偕行",实现生命的永恒,即在辩证时间的体验中获取超验时间。马克思与儒家都站在人的存在的视角来审视时间,得出了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结论。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二者又表现为外在时间与内在时间、现实时间与超验时间、线性时间与循环时间的差异,属于两种异质的时间,二者存在互补性。

  • 标签: 活的时间 劳动时间 自由时间 超验时间 辩证时间
  • 简介:公正是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在西方,自柏拉图至罗尔斯,均立足于人性自私,将关于它的理论侧重于制度设计。中国的公正思想则是道德自律主义的,朱熹首创式地实现了它的心本哲理化,具体在他解释程颐以公正解释《论语》的"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章时。朱熹用公体正用解程子的公正,体现了其将公正哲理化;以无私心解释公字,以好恶当于理解释正字,则体现了其公正思想的心本指向。朱熹的公正思想离不开其时代土壤:邢昺、刘畅、陈祥道、郑汝谐、张栻等的对"能好人能恶人"章的解释已包含他公正思想的因子;程门之学则是其源头。朱熹的心本哲理化的公正思想,在元点和意义生成上由阳明所完成:元点是"良知"(心体);意义生成上则是"致良知"(格物)。当下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公正,应是整合中西的道德自律和制度设计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公正。

  • 标签: 朱熹 公正 体用 心本 西学 核心价值观
  • 简介:摘要科学管理是人事管理内在本质的必然要求,人事干部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 标签: 人事管理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 简介:《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亨利·詹姆斯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小说。本文认为,作品对主人公伊莎贝尔婚姻问题的探讨突出反映了作者矛盾的婚姻:一方面,詹姆斯认为婚姻不是商业契约而是神圣永恒的,从而让伊莎贝尔拒绝了好友亨利艾塔离婚的建议,回到奥斯蒙德的身边;另一方面,离婚作为伊莎贝尔走出困境的一个选择始终贯穿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詹姆斯对离婚的支持。詹姆斯婚姻的矛盾性是其复杂的文化宗教背景作用的结果。

  • 标签: 亨利·詹姆斯 《一位女士的画像》 婚姻观 矛盾性
  • 简介:忽然来谈文学教育,自觉十分僭越。我缺乏谈这问题的资本,既不具备理性的文科教育的知识,也没有身历的实际体验。我没有受过正规有序的学校教育。说来可怜,只插班读过一个学期的初中和一个学期的高中,而且心不在焉地读得很呀呀呜。我是从家塾和自学求取知识的,是未经“三考出身”的野路子。所谓家塾,不是旧式培养蒙童的规模颇像学校的私塾,

  • 标签: 文学教育 文科教育 学校教育 知识 高中 自学
  • 简介:本文以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健康心理教育的思考为题,从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健康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健康心理教育落实的有效策略两方面展开论述,寻求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健康心理教育的合理途径。

  • 标签: 初中 美术教育 健康心理教育
  • 简介:拓璐:陈老师您好,了解了一下您的履历,您在1994-1997北大中文系读博期间主要研究什么领域?现在在您看来,当时在中文系所关心的问题和现在在艺术学领域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共通之处?陈旭光:我在北大中文系的硕士和博士攻读的都是现当代文学,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新诗、现代诗学的研究。我当时还算是比较先锋的青年诗评家,对先锋诗歌、第三代诗、后朦胧诗等特别关注,记得我的硕士论文的题目是《后循朦胧诗研究》,博士论文是《中西诗学的会通——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研究》①,我还一直到现在,都还是一个重要的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的编委和编辑。

  • 标签: 中国现代主义 兼容并包 陈旭 整体观 先锋性 访谈录
  • 简介:<正>《文化报》“社会热点”栏目《自杀成为中国青少年头号死因》一文报道:北京市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公布:每年全国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占15—34岁人群死因首位。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名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

  • 标签: 自杀未遂 改革走向 样本总数 调查分析报告 干预中心 教育改革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方兴未艾,时代呼唤国学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受到更多关注。国学能培养人以德为先、正人正己的人格,与仁爱共济、立己立人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价值自信,塑造以理节欲的性情,平衡人生,培养理想人格。中国文化中的礼仪和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教育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高校应积极推动中国国学研究的发展和传播。促进整个社会基于民族文化知识的认可和自信。

  • 标签: 国学 教育 研究
  • 简介:  演讲人:周国平  地点:四川大学  现场实录  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价值  我今天的讲演题目是《人文精神与教育》,因为在座的都是大学生和研究生,面对同学们,我想从人文精神的角度着重谈一谈我对教育的理解.……

  • 标签: 人文精神教育
  • 简介:客观地讲,现今学术界涉及艺术史学、艺术理论、美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文章与书籍详尽而且系统。这些有关艺术现象、观念动机、传统与现代艺术比较、艺术走向等诸多方面的探讨开展得深入而全面。同样,有关教育学、教学方法论、现代教学论等方面的研究也十分全面而彻底。而搭建艺术和艺术教育之间桥梁的、正面的、建设性的重要著述却较少出现。当代中国艺术教育和现当代艺术二者径渭分明,如同两条平行的轨道,有意无意地永不交汇。一方面,关于艺术的研究更多地关注艺术的哲学方法论、艺术自律与发展、艺术形式与功能的拓展等形而上思考层面上;另一方面,关于艺术教育方面的书籍多停留在技法、技能、教育教学体系实施等形而下层面上。

  • 标签: 艺术教育 学院 教育教学体系 教学方法论 现代教学论 哲学方法论
  • 简介:吴晓东在《北京大学学报》2003/5如题一文中指出:一直困惑着我的一个忧虑是:这些年来,大学里的文学教育随着学院化和体制化过程的日益加剧而越来越有走向“知识论”和“制度化”的倾向。我们往往更喜欢相信一系列本土的尤其是西方的宏大理论体系,喜欢建构一个个的知识论视野,但是文学中

  • 标签: 吴晓东 《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 大学 知识论 制度化 学院化
  • 简介:摘要社区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也是社区文化的一个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来实现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对于当前社区的和谐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

  • 标签: 社区音乐教育 实践 意义
  • 简介:……快摆开你们新的雁阵啊,把这大写的“人”字——写向那万里长空!……——《雷锋之歌》贺敬之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最近,由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拍摄的文献艺术片《诗人贺敬之》以贺敬之在戏剧和诗歌道路上的创作与成就为线索,艺术地再现了贺敬之经历的时代及其心路历程,也展示了中国人在20世纪抗争、奋斗、探索的心灵史。

  • 标签: 《诗人贺敬之》 艺术片 大写 文献 万里 社会主义文艺
  • 简介: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通过小说《喜福会》,向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下,中国人在面对逆境所显露出的喜乐与福运,以及它们所代表的中国式的人生态度和价值

  • 标签: 《喜福会》 中国式的喜 中国式的福
  • 简介:<正>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引子2007年2月17日,农历年三十。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浓的过年味。江苏省滨海县界牌乡华林村邓正文一家沉浸在幸福而又喜庆的气氛之中。这天,

  • 标签: 劳务合作 个人追求 华林 农民出身 欣然前往 三年五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