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传统并没有西方学科分类意义上的心理,也没有纯粹的心理思想。中国传统关注的是人,而对人的关注则不能不涉及人的心理。因此,尽管中国传统没有纯粹西方意义的心理,但是若以西方的心理观念来衡量,其心理思想还是非常丰富的。心性论是古代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传统,对于心性理论的阐发,则离不开对于人之“情”的关注,在对心性论重视的前提下,对于情感问题的讨论也成为了传统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以西方的心理观念来衡量,称之为情感心理亦不为过。中国传统的情感心理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仅就传统对情感的产生、心理基础、生理基础的阐释略作梳理,以期对传统的情感心理做一个概观的了解。

  • 标签: 心理学思想 中国传统 情感问题 情感心理学 心理学观 中国哲学
  • 简介:<正>世界观是多科学共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要不要对它进行研究,又应当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以及世界观在心理结构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现在仅根据苏联的某些资料,并且结合自己的一孔之见作一些评价。一世界观的研究与心理的关系心理要不要研究和讲授世

  • 标签: 世界观 心理学研究 心理结构 苏联心理学 共产主义信念 认识
  • 简介:本文对西方、苏联和我国有关技术培训心理研究的改革和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据此分析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员工培训心理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研究新领域,不同的心理分支的学者们纷纷参与研究,目前,研究者们注重方法学的探讨,并特别关注对认知能力形成规律的研究,此外,由于国际技术交流的发展,跨文化培训的比较研究亦引起各国学者的兴趣,最后,笔者提出了在我国开展技术培训心理研究的初步设想.

  • 标签: 心理学研究 技术培训 心理学家 员工培训 培训心理学 发展趋势
  • 简介:<正>十月革命后到三十年代末期,苏联教育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以马列主义观点分析、批判俄国教育心理遗产,确定重建教育心理的道路。维果茨基于1920年出版的《教育心理》,是十月革命后第一本教育心理专著,是苏联教育心理教材的里程碑。后来又写了《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00年)和《思维与语言》(1934年)。维果茨基对苏联教育心理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反对把普通心理的现成篇章移入教育心理,强调把教育心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分支来研究。他明确提出要重新审查教育心理

  • 标签: 教育心理学思想 维果茨基 十月革命 心理机能 苏联教育 三十年代
  • 简介:<正>自本世纪初以来,概念形成问题一直是心理的一个传统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很长的时期内,心理有关概念的研究几乎完全限于概念的形成过程,而概念的结构问题,即概念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如何,则没有受到心理家的重视,很少得到直接的研究。但是,概念的结构问题与概念的实质密切有关,所以概念形成的

  • 标签: 析取概念 概念结构 概念形成 形成过程 人工概念 特征表
  • 简介:文化心理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已有30余年,但其研究成果对理解信仰改变体验的贡献却非常有限。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宗教的文化心理模型”,并以这一全新的理论框架对LewisRambo和CharlesFarhadian的著作《牛津宗教皈依手册》进行分析。该手册所汇集的论文以个体或/及其社群的重大信仰转变为主题,并对之做了广泛、多视角的讨论。本文对《手册》中与文化心理理论相符或相悖的案例加以分析,并着重探讨了自我、社群和宗教的本土化理解,以及如何应用本土化的视角去解读宗教信仰的改变。在宗教的文化心理视角下,文化、心理和宗教现象是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的关系结构。因而无论微妙细致或极端激进,从一种文化/心理世界向另一种文化/心理世界的转化都是一次重大的转变。我们将引用《手册》中三个灵性信仰改变的事例(分别来自穆斯林、基督新教和传统犹太教)以及其他一些宗教的文化心理领域的研究对前述观点加以剖析。

  • 标签: 文化心理学 宗教 皈依 灵性信仰转变 改变
  • 简介:在积极心理的背景下,人格研究取向是更多关注人格中的积极力量和正向特质,即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视野下的心理健康被称为积极心理健康,它不仅意味着消除或摆脱了各种心理问题,同时还意味着正向力量或积极品质的产生与增加。很多研究已表明积极良好的人格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影响,那么这种作用具体如何发生,影响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健康 影响
  • 简介:2016年,宗教心理学科继续平稳向前发展,成绩显著。学科发展理论和实践并重,理论层面上开始宗教文化心理探索,研究方法取向丰富多样,宗教心理研究的学者队伍多元包容,包括宗教学界、心理界和宗教和心理工作者,研究人数持续增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整合研究的效果显著,共同为推动探索中国的宗教心理而努力。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 综述 文化心理学 宗教学 工作者
  • 简介:心智哲学是20世纪中末期西方哲学所发生的继语言(义)学转向和语用学转向之后的一次重要转向,它为心理提供了新的元理论和方法论。(1)为心理提供了“心智-语言-世界”新的世界观;(2)从哲学角度对人的心理进行了探讨,促进了哲学与心理的结合并互哺;(3)促使人们对“人是什么”重新审视与理解;(4)引发了对以往心理尤其是主流心理的基石———身心二元论的质疑;(5)催生了第二代认知科学、活动主义、情境认知等新取向的兴起。它对心理有很大启示:第一,人工智能、动物研究等研究是有限度的;第二,应重视身体的作用;第三,应重视人的意向性,注重隐喻分析;第四,应关注人的存在,尤其是生命的意义。

  • 标签: 西方哲学 心智哲学 心理学 意向性 具身性
  • 简介:本文从宗教心理的起源出发,阐明了宗教心理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宗教心理问题研究落后的原因及重视和发展我国宗教心理的深远意义。

  • 标签: 宗教 宗教心理学 中国人 无神论
  • 简介: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管理心理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认为,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企业不断变革的情况下,组织变革、领导行为、激励机制和组织文化是管理心理的研究新热点,管理心理的发展趋势是:重视组织层面的变革研究,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更加关注国家目标.并提出了管理心理研究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建议.

  • 标签: 管理心理学 发展趋势 组织变革 人力资源开发
  • 简介:“无我”不仅是佛教心理的核心,也是佛教心理关于自我本质的独特见解:微细难知的末那识是自我产生的根源;东方式禅定是自我研究的方法;自我是五蕴和合的幻相,无我是假我与真我的统一。佛教心理以“无我”揭示了自我的真谛,是对西方心理自我研究范式的一种补充与超越。

  • 标签: 无我 佛教 自我观 末那识 禅定
  • 简介:社会心理多种多样的知识来源及研究取向使得社会心理的知识显得颇为零散,因此,如何建构系统的社会心理知识体系就成为其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社会心理家史密斯和马珂在整合社会心理知识上的主要贡献:(1)提出了社会心理的八大基本原理,找到了将多样化的研究题目贯通起来的主线;(2)将社会过程和认知过程整合起来;(3)将基本理论和应用整合起来。然后,作者简要地讨论了他们的整合工作对我国社会心理研究的启发意义。

  • 标签: 社会心理学 知识来源 社会过程 认知过程 学科建设
  • 简介:环境心理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它反对传统心理简单的刺激—反应因果论,提出以整体、生态的观点来研究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即人创造环境、赋予环境意义,而环境又鼓励、限制和塑造人的活动和经验,并且校正过去心理研究过于疏忽环境的观点。强调人类主动处理以及塑造环境的能力,而并非只是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刺激。本文以环境心理的基本内容、研究特点、理论观点为线索,介绍国外环境心理最新进展。

  • 标签: 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新进展
  • 简介:卢梭在18世纪最先提到儿童教育中的尊重和平等对待原则,以后蒙台梭利和杜威把这些原则付诸实施,逐渐形成当代发达国家的主流教育思想.我国由于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缺乏尊重与平等,制约了我国教育改革.尊重平等教育的心理基础包括弗洛伊德、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家的观点,以及笔者提出的两颗种子的观点.过去10年间,笔者在承担教育部重点课题过程中,提出了一套实施尊重平等教育的具体方法,在全国近200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进行实验,取得明显效果.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教师树立尊重平等的教育观;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尊重平等;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注重学生态度的培养;德育的自我-他人模式;加强外控,引导内控;激趣、启思、导疑的教育原则;加强对儿童的社会技能训练;教师的前尊重平等教育.

  • 标签: 尊重平等教育 两颗种子
  • 简介: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P.Seligman1942-)美国心理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会主席。

  • 标签: 心理学家 马丁 习得性无助 终身成就奖 精神病理学 1998年
  • 简介:<正>国外心理对人才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分支进行过不少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智力超常的研究根据心理的研究,智力水平在人口中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智力低下和智力超常是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是一般的。心理在研究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时候,采用超常、正常、低常的概念来概括儿童智力水平的三个等级。智力水平超过正常儿童

  • 标签: 运动心理学 智力水平 智力超常儿童 人才问题 正常儿童 科学研究
  • 简介:西方心理中的宗教研究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它对理解人类经验中灵性方面的尝试提供了很多经验。过去,心理家在研究宗教的时候往往使用如下三种范式:诠释现象学、实证自然主义、宗教整合。这些范式中的每一个都有很多理论假设,还有首选的一套具有不同优缺点的方法论。强调数量调查方法论的实证自然主义范式是最有影响的,但是对从心理角度理解宗教来说也是最没有帮助的,尤其是在非西方背景下。而与之相对应的,历史调查的范式通常会对在21世纪如何研究宗教心理提供很多有益的观点和实践中的建议。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历史 理论 方法
  • 简介: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一大主流思潮。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心理的两大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现象学哲学对人本主义心理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实证主义,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本主义心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

  • 标签: 现象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