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不仅包括创造性地把革命重点放在农村,而且能够适时地夺取全国政权并创造夺取全国政权的民主形式。而民主建政是'夺取全国政权'的基本要求,协商民主则是毛泽东和我们党独创的民主建政形式。

  • 标签: 毛泽东 夺取全国政权 民主建政 协商民主
  • 简介:1900年之前,社会主义思潮已开始在中国有了零星的译介,但真正形成第一次传播热潮,是在1900—1911年间。甲午之后,日本成为中国知识界取法西学的主要通道,社会主义思潮也主要通过日本传入中国。在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孙中山、梁启超等人有关社会变革的思想逐渐成熟,他们之间的不同随后体现在一场论战中,即以孙中山为中心的《民报》与以粱启超为中心的《新民丛报》之间的论战。1907年后,无政府主义的介绍也渐成热潮,这也是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重要部分。

  • 标签: 社会主义思潮 日本 孙中山 梁启超 无政府主义
  • 简介: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是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的扬弃。从来源上看,毛泽东博采众家,以古代、近代中国各种理想人格观中的合理成分作为重要的理论来源,吸收其精华于自己的党员党性观中,使自己的党员党性观具有了继承性和丰富性。从内容上看,毛泽东坚持批判改造和古为今用的方针,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进行了革命性的发展,超越了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个体自省与主观直觉等内容和方式,实现了党员党性观的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通过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断胜利,毛泽东最终实现了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的创造性转化。

  • 标签: 毛泽东 党员党性观 理想人格 创造性转化
  • 简介:本文就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首先谈到习近平提到的论点:改革就是“啃硬骨头”,指出“硬骨头”是阻碍“全面深化改革”的经济的、生态的、社会的各种严峻问题和矛盾;其次,本文评析中国的民营经济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和特征,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新评价民营资本的职能与政治和法律责任,同时作出加强民营资本的社会地位的新决议。作者认为,中国的所有制关系改革适应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进程不仅对中国经济而且还对中国的上层建筑产生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中国新领导层的改革战略可能会使中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危机周期,中国革命性力量面临新的任务,即重新组织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斗争。

  • 标签: 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 民营资本 功能性社会主义 全球化进程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同为毛泽东在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两个重要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与王明政治论争的产物,而在'中国实际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这一口号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毛泽东思想',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实质上,这两个命题的关系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一种承继关系,我们在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时,必须重视中国实际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实际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 毛泽东思想
  • 简介: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既面临着威胁新政权稳定的反革命分子和散兵游勇问题,又面临着旧社会遗留的烟毒赌问题、娼妓问题和游民乞丐问题。同时还需要解决失业、社会救济、通货膨胀等问题。其中娼妓问题既是旧社会遗留的问题,又是对新社会产生严重危害的问题。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把娼妓改造与其他社会问题的治理相结合,不仅废除了存在中国几千年的娼妓制度,而且把昔日的娼妓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娼妓改造的成功也为当今卖淫嫖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现实启示。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娼妓问题 社会问题 共产党 改造 治理
  • 简介: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农民观为指导,以中国革命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为依据,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毛泽东的农民观。在现阶段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与时俱进地发展毛泽东的农民观,提出用教育、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化并进,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利益为出发点,探究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农民问题的消解路径。

  • 标签: 中国特色城镇化 毛泽东 农民观 农民问题 消解路径
  • 简介: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近30年中,毛泽东和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其他成员一起,确定并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先后提出和实施了'一边倒'、'两面出击'、'中间地带'、'一条线、一大片'和'三个世界'等不同侧重点的外交战略,并据此制定和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粉碎了一些国家的战争威胁和战略包围,维护了我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树立了新中国的外交形象,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争取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有利的国际环境。这些成就加上探索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为改革开放后开创外交工作的崭新局面提供了重要基础和经验借鉴。

  • 标签: 毛泽东 外交战略 历史贡献
  • 简介:薄一波至少在1994年10月、12月,以及2004年8月三次直接提到'始于毛,成于邓'。这一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提法因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特定的指代对象和丰富的内涵实质,加之精准的表达而被广泛传播,但要对其引申使用则需进行具体分析。

  • 标签: 始于毛 成于邓 薄一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这个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既是正确认识发展的规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党的理论创新是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方法。群众路线既对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指明了方向,又对理论创新的具体实现途径指明了方向。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只有这样,党的理论创新才拥有永不枯竭的源泉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根深叶茂和蓬勃发展。

  • 标签: 人民群众 实践创新 理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