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脊柱关节炎是一种影响全身多系统的炎性风湿性疾病,它与诸多共患病互相促进,形成炎症的恶性循环。而运动康复通过抗炎和抗免疫衰老机制对患者的病情改善、共患病防治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当前生物制剂不断涌现、移动医疗广泛应用的良好契机下应更加关注运动康复,通过疾病教育和慢病管理推动其实施、普及和完善,使患者获得病情的全面改善。

  • 标签: 椎关节炎 运动康复 生物制剂
  • 简介: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多多少少的接触到药物。特别是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的发展和进步,药物的品种也步入多样化时期。现在生活中很常见的是,对同一种病的药物就有很多种,它们的药理作用和剂型等方面都有很多的不同之处,面对诸如此类的现象,合理用药就成了大众十分关心的话题。自出现青霉素以来,抗生类的药物品种也进入了多样化,它在医院药品中,消费量占有主要位置,同时,也成为临床应用上最广泛的药物种类之一。

  • 标签: 抗生素 合理 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华蟾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40例病例既不能手术切除,亦不能耐受全身或局部化疗者中晚期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华蟾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1疗程。休息2周后再行下一个疗程,2个疗程为1周期。治疗同时给予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使用华蟾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在控制肿瘤方面,病情的恶化率较低,在生存质量方面,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较高,在肝功能方面,用华蟾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有明显下降;在甲胎蛋白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华蟾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瘤的生长,对不(能手术、化疗、放疗的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有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作用。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7-35-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姜敏敏  雷撼(通讯作者)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5-11-2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防御素是一类小分子抗菌肽,对各种致病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人β防御素-2(hBD-2)是被发现的第一个受炎症及细胞因子刺激后可诱导表达的人类防御素,在皮肤、粘膜尤其是气道粘膜的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扼要综述β防御素-2的分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生物学效应以及与皮肤疾病和肺部疾病的关系。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降低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能源消耗,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绿色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绿色节能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资源的损耗,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确保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就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建筑工程施工 新型绿色节能技术 绿色施工 应用
  • 作者: 马素素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9-10-20
  • 出处:《建筑实践》 2019年第10期
  • 机构: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当前造价的动态管理和相应的控制工作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造价工作的管理质量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前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工作的开展会受到造价的各方面和同行竞争的影响,因此需要对造价动态管理的现状和相关的优化措施进行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在中国被纳入医保,已有大量肿瘤患者从中获益,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的出现导致了肿瘤患者非预期死亡率增加,降低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本建议结合国内外文献、国内外药品说明书、已发布的指南及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重点围绕“防”和“管”两大主线,贯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的“预防-评估-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围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临床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提供可切实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防治水平、改善患者用药安全的实践建议,以进一步促使各地区防治和管理达到同质化水平。本建议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的概述、风险评估、监测、随访建议,还描述了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的早期识别和管理建议,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管理者提供临床实践参考。

  • 标签: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毒性 防治 管理
  • 简介:摘要中药制剂主要指,以中药材为基本原料,在中医药学的理论指导下,利用不同的处方、制备工艺与制作手艺得以加工与改造的制剂,因带有独特疗效、毒副作用小及对疑难杂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的特色,在医疗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因中药制剂本身具有制作成分复杂、药效研究落后等特点,相关典籍中对于中药含量及成分进行检测,将其分为两种一是活性有效的成分;二是指标成分,可为非活性成分,也可为活性成分。我国在1985年开始将现代色谱技术引用到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中,经过长期实践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说明现代色谱技术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含义进行分析,再对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的有效运用深入研究。

  • 标签: 中药制剂 质量控制 色谱技术 运用策略 含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治疗成人晚期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例成人受体施行了5例次同种异体胰岛移植。选用同血型成人脑死亡胰腺供体,在GMP实验室制备胰岛,通过门静脉途径将移植胰岛悬液30~60 min内注射移植入受者肝脏内。免疫抑制方案采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三联,并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抗抑制移植后炎症反应。术后暂时应用胰岛控制血糖,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用量减量直至停用。结果4例晚期糖尿病患者共施行了5次胰岛移植,其中1例患者施行了2次胰岛移植。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血糖及门静脉压力稳定。术后继续应用外源性胰岛控制血糖(4~12 mmol/L),4例次患者(包括2次胰岛移植患者)在第3~4周开始停用胰岛,另外1例患者未完全停用胰岛但用量较前减少74%。所有患者胰岛移植术后未再出现低血糖反应。3例患者C肽水平术后2~3周达到正常范围,1例患者(胰岛未脱离)保持在0.45~0.6 μg/L(0.15~0.2 nmol/L)。另外,1例患者在停用胰岛半年后再次出现血糖升高,遂行第2次胰岛移植,再次移植后10 d停用胰岛。3例次术后肝脏穿刺口出血,其中2例次即行超声射频消融止血,1例次出血自行停止,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治疗晚期糖尿病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远期疗效及维护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胰岛移植 糖尿病 早期疗效
  • 简介:摘要在外科临床应用抗生必须注意针对性要强,配伍要恰当,方案要合理,用法要得当,疗程要充足,剂量要准确。临床医生应当有一定的认识,才能最有效地发挥抗生的作用,最小限度地减少耐药性,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加快伤口的愈合。

  • 标签: 抗生素 外科
  • 简介:摘要重金属废水主要是指在进行工业化的生产过程中所排放出来的含有重金属成分的废水,而容易产生重金属废水的工业领域大部分是采矿和冶金、化学工业、机械制造、仪表工业、电子工业等。重金属有包括金、银、铜、铅、锌、镍、钴、镉、铬和汞等45种。从环境污染的角度来谈重金属的种类与上文提到的不同,它主要指的是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这类金属的毒性比较大,锌、铜、钴、镍、锡等这类金属也具有一定毒性,而汞、镉、铬等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重金属,因为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大。

  • 标签: 生物制剂法 重金属废水 研究与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天然气集输系统也有了很大进展。天然气生产和运输系统容易在冬季低温时形成水合物堵塞管道,水合物抑制剂注入法在实际中是比较常用的方法,针对P气田A气井冬季的实际情况,通过运用PIPESIM软件分别对三种水合物抑制剂用量进行优化,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甲醇、乙醇的最优注入量分别为65、200L/d,甲醇和乙二醇配比为32时,水合物抑制效果最好。该研究为气田集输系统提供了可靠的醇类抑制剂用量优化方法,降低了生产成本。

  • 标签: 水合物 醇类抑制剂 注醇量 天然气采输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实现肿瘤免疫治疗的同时可产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其中一种较为罕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生1型糖尿病,伴有危及生命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与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PD-1配体(PD-L1)治疗有关,称之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的1型糖尿病(ICIT1D)。由于肿瘤免疫治疗普及,ICIT1D越来越多。本文就ICIT1D的患病情况、临床表现、免疫遗传特征、发病机制与监测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糖尿病,1型 免疫检查点 PD-1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是狂犬病暴露后处置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狂犬病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之前发挥作用,在伤口内尽量中和掉可能存在的狂犬病病毒。但目前临床对于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不够规范,而其规范使用是减少狂犬病暴露后免疫失败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狂犬病 被动免疫制剂 预防
  • 简介:摘要微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自发形成的透明或半透明、低黏度、各向同性的且热力学稳定的溶液分散体系。本文主要概述了微乳制剂透皮给药的渗透机制和发展前景。

  • 标签: 透皮给药系统 微乳 渗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