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气压(IPC)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期间外科术后卧床患者124例进行分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按摩、翻身和双下肢按摩;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IPC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静脉栓子直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在护理之前,两组患者静脉栓子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静脉栓子直径显著比常规组小,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IPC对DVT的预防效果确切,可有效缩小静脉栓子直径,预防DVT发生,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气压泵(IPC)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自控镇痛在术后止痛副作用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200例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止痛的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轻度恶心、呕吐62例,轻度皮肤瘙痒17例,轻度呼吸抑制9例,轻度排尿困难14例,血压下降16例,腹胀、便秘33例,疼痛治疗期间无中、重度副作用发生。结论虽然使用镇痛可能带来并发症,但通过临床应用表明,只要预防及时,措施到位是可以避免的。

  • 标签: 静脉自控镇痛泵 术后镇痛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根治性手术后置入门静脉进行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行根治性手术的97例IC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7例患者中经门静脉化疗14例(门静脉组),经外周静脉化疗33例(外周静脉组),术后未接受化疗患者50例(对照组)。三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门静脉组和外周静脉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时间(OS)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虽然两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门静脉组对于肝内转移灶的控制优于经外周静脉的全身化疗,其各项化疗副反应几乎都低于经外周静脉组。结论门静脉置入化疗可改善ICC患者手术预后,尤其是对肝内转移灶的控制效果较好,并且可减少全身化疗副反应。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内胆管癌 门静脉置入泵 预后 化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妇科手术后应用静脉镇痛并发症进行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行妇科手术的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62%(P〈0.05)。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5.15%,明显高于对照组79.61%(P〈0.05)。结论妇科手术后应用静脉镇痛需加强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做好护理工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妇科手术/护理 镇痛泵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踝运动对预防骨科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骨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锻炼来进行预防,观察组医护人员每天鼓励并且指导病人做踝运动以此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观察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进行踝运动之后,观察组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并发症的概率比对照组的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并发症的概率要低,P<0.05;观察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励并且指导骨科的病人进行踝运动,可以提高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和死亡率,降低住院的时间以及住院的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骨科 预防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踝运动对预防骨科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骨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锻炼来进行预防,观察组医护人员每天鼓励并且指导病人做踝运动以此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观察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进行踝运动之后,观察组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并发症的概率比对照组的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并发症的概率要低,P<0.05;观察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励并且指导骨科的病人进行踝运动,可以提高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和死亡率,降低住院的时间以及住院的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骨科 预防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在预防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将65例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足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0例),在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基础上,足治疗组术后第一天起使用足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按摩治疗,观察两种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足治疗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P<0.01),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动静脉能有效预防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对提高该类手术病人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脊柱侧弯矫形术 动静脉足泵 D-二聚体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传统人工手推静脉注射与微量静脉注射胺碘酮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分析我院进行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患者 140例,按照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70例,在给药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给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1.4%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P

  • 标签: 人工手推静脉注射 微量泵静脉注射 胺碘酮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真皮组织包埋于足底皮瓣内加厚真皮以增加足底皮瓣的耐磨性。方法对15例足底瘢痕和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术后的病例,在修理皮瓣时取腹部全厚皮肤组织,刮去表皮和毛囊结构,切成条状,卷为厚度达1厘米,合适圆盘,直径3cm,埋于皮瓣下方,伤口愈合后下地负重。结果15例患者负重能力平均增加30kg,1例患者皮瓣外侧出现边缘坏死约0.7cm×3cm。后经过换药愈合,本组病例随访8月后皮瓣未磨破皮肤。结论对于不耐磨损的足底负重区皮瓣,我们可以通过加厚真皮组织的方法缓冲压力,增加皮瓣的耐磨性。

  • 标签: 足跟 皮瓣 真皮移植 自体
  • 简介: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青年人在正常行走过程中足底峰值压强和接触面积数据的个体稳定性,及左右足和性别的差异性,为足迹的量化分析和检验提供基础和科学验证。方法是选取无特殊行走习惯的正常青年人16名,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采集每个受试者多次赤足行走的足底数据,运用SPSS19.0对足底10个区域的峰值压强和接触面积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发现,足底不同区域的峰值压强和接触面积的稳定性有所不同,青年女性第一跖区峰值压强的稳定性要高于青年男性,左右足第三、四跖区接触面积的稳定性低于青年男性,第二跖区接触面积的稳定性较差。其他足底区域稳定性与男性相比并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足迹 压力分布 稳定性
  • 简介:摘要足底溃疡是麻风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后遗症,也是主要的导致畸残的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30%,由于溃疡经久不愈,加之缺少医疗条件,癌变病人逐年增多1-2。调查本地麻风病溃疡发生率53.8%,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为5例麻风足底溃疡合并癌变病人进行了截肢手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麻风 溃疡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足底压力分布、压力中心(COP)轨迹的形态、变化规律特点,为利用足迹动力形态特征检验鉴定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运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采集青年人、中老年人赤足行走运动足一地接触动态图像数据,比较分析COP轨迹线形态及足底不同区域压力分布。结果:青年人与中老年人COP坐标变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者的COP轨迹线形态、足底压力分布存在一定差异。结论:COP轨迹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行走运动的特点,可以用于人身特点的分析。

  • 标签: 赤足行走 动力形态 足底压力 压力中心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T血管造影(CTA)辅助下,采用含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筋膜岛状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11年5月至2019年10月采用含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筋膜岛状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域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足部CTA检查,通过计算机软件重建足底血管三维数字化模型,了解供区穿支解剖情况,设计与受区缺损形状、大小相适应的个性化修复方案。术后随访皮瓣修复效果、足部功能及感觉功能。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CTA与术中实际测量的穿支血管管径、足跟缘距穿支起始距离的差异。结果共纳入9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6~65岁,平均41岁。创面缺损范围为2.0 cm×2.0 cm~4.0 cm×5.0 cm,穿支筋膜皮瓣切取面积为6.0 cm×4.0 cm~12.0 cm×8.0 cm。术后9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半年~5年,皮瓣满意度评分达(8.7±3.1)分,患者均表示满意。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3例,良5例,中1例。周围神经损伤临床效果评价:感觉恢复达S4级3例,S3级5例,S2级1例;感觉恢复范围达R4级4例,R3级4例,R2级1例。术前测量的各穿支血管管径及足跟缘距穿支起始距离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筋膜岛状皮瓣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是修复足底负重区域中、小范围软组织创面缺损的较好方式。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穿支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足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利用血透机自有肝素静脉泵入铁剂提高安全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0例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利用血透机自有肝素进行静脉泵入铁剂的治疗,观察输入的安全性,有无空气进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90例患者1120例次利用透析机自有肝素泵入铁剂的治疗过程中,1109例次(99%)安全准确的完成输入。均无空气进入透析管路。仅1例出现过敏反应,其余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凝血。结论利用血透机自有肝素静脉泵入铁剂,安全性明显提高,合理的护理措施在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血透机 肝素泵 铁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胶体敷贴降低脑动脉瘤患者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选取使用尼莫地平注射的脑动脉瘤患者共80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予以康乐保公司提供的康惠尔水胶体敷贴预防静脉炎,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Ⅰ级静脉炎9例、Ⅱ级静脉炎3例,Ⅲ级静脉炎1例,静脉炎发生率32.5%;研究组患者Ⅰ级静脉炎2例,静脉炎发生率为5.0%,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胶体敷贴预防尼莫地平注射所致静脉炎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动脉瘤 尼莫地平 静脉炎 水胶体敷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静脉注呋塞米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50例,随机分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呋塞米静脉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呋塞米静脉推注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临床指征: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小于治疗前,且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②肾功能指标:治疗后两组的肾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的24h尿蛋白、尿素氮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静脉注呋塞米治疗危重症患者更有利于保持其心率和血压稳定,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泵注 静脉推注 呋塞米 危重症 临床疗效
  • 作者: 唐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重庆梁平405200
  • 简介:目的:探究微注射尿激酶对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内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位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尿激酶封管法和尿激酶微注射法对其进行治疗,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从两组导管的再通情况,透析中血流量及通畅率,以及治疗前后PT、APTT的变化情况的比较来看,尿激酶微注射法治疗效果更为理想。结论:尿激酶微注射法在对患者静脉导管溶栓的治疗效果更佳,应该进行宣传和推广。

  • 标签: 微泵注射尿激酶;中心静脉导管;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