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根据确诊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对照组实施导管切开取石治疗,对治疗组实施切除治疗,选取指标,评价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7.40%,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较对照组的81.48%高,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但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风险性也较高,建议引起重视,加强干预。

  • 标签: 肝叶切除术 胆管切开取石术 肝胆管结石 临床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就腹腔镜切除与开腹切除治疗内胆管细胞癌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2016 年 3 月至 2017 年 4 月,选择 35 例行腹腔镜切除治疗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 35 例行开腹切除治疗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 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优,且 P<0.05 ;观察组 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优, 且 P<0.05 。 结论 对患者采取腹腔镜切除治疗内胆管细胞癌,不仅能改善手术情况,减少手术时间及中出血量,还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

  • 标签: 腹腔镜 肝切除术 开腹 肝内胆管细胞癌
  • 简介:摘要距幽门2 cm开始紧贴胃大弯壁用超声刀离断大网膜,同时充分游离胃后壁与胰腺之间粘连,直至胃底,显露出左侧膈肌脚及食道左侧。经口置入36 F粗胃管,沿胃小弯直至到达胃窦处,距幽门4~6 cm开始用成钉高度较高的内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进行袖胃裁剪,然后换用为钉腿高度较低的内镜下直线闭合器切割,切割线距离胃管边缘1 cm,在胃底部离食道左侧缘1~2 cm处离断胃底。用倒刺缝合线连续浆肌层缝合加固胃切缘,可将大网膜一并缝合在胃切缘。移除胃管,清理腹腔,扩大主操作孔,取出切除的胃组织,在左侧膈肌脚放置引流管,用不可吸收线全层缝合10 mm及12 mm戳卡孔。

  • 标签: 腹腔镜 减重代谢手术 袖状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传统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法对其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减重代谢手术不仅旨在减轻体质量,同时可改善或解决多种代谢合并症,例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高脂血症等,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减重代谢手术的不断发展,其式也在更新迭代,目前主流式中,超过50%是腹腔镜袖切除(LSG)。应用LSG要注重精准的手术操作及适应证的掌握,来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以达到减重代谢手术效果的最大化。同时,规范的术后管理,多学科团队(MDT)及院内数据库建设,出院后的饮食营养及运动指导、规律随访复查仍是减重效果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袖状胃切除术 肥胖症 减重手术 精准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30岁,BMI36.6,诊断代谢综合征。患者平卧"大"字位,头高左侧高30°,主刀右侧站位。距幽门2 cm开始紧贴胃壁游离胃大弯,充分游离胃底,显露左侧膈肌脚及食道左侧,经口置入36 F减重胃管,沿胃管距幽门4 cm开始进行袖胃裁剪,根据胃壁厚度应用不同钉脚高度的切割闭合钉,连续全层缝合加固胃切缘,并将胃切缘复位固定于大网膜及胰腺背膜,经主操作孔取出切除的胃组织,清理腹腔,放置引流管,缝合戳卡孔。

  • 标签: 腹腔镜 减重代谢手术 袖状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应用在肿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80例按照护理方案随机设置成实施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比和分析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优势,(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肝尾状叶肿瘤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半切除后病人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我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32例胰左半切除病人手术后的护理情况,从中总结经验。结果我科32例左半切除病人均未发生并发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加强手术前后病情的细致观察和精心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

  • 标签: 左半肝切除 护理
  • 简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laparoscopicpartialhepatectomy),该式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适用于良性疾病包括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海绵血管瘤,有症状的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囊肿,内胆管结石等,以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腹腔镜左半切除步骤包括:游离肝脏,解剖第一门,解剖第二门,标志切除线,离断实质,处理断面,移除标本。

  • 标签: 半肝切除术 肝脏恶性肿瘤 第二肝门 继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laparoscopicpartialhepatectomy)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适用于良性疾病包括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海绵血管瘤,有症状的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囊肿,内胆管结石等,以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恶性肿瘤 半肝切除术 继发性肝癌 肝内胆管结石 原发性肝癌 HEPATECTOMY
  • 简介:目的:总结完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左外切除的临床疗效与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62例左外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32例,常规开腹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中失血量、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腹组术后2例发生切口感染。两组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不解剖段血管及左静脉的完全腹腔镜左外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有望成为腹腔镜左外切除的新技术。

  • 标签: 肝左外叶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预见性护理用于外伤切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外伤切除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3月止于2023年3月,共50例,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5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经预见性护理干预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外伤切除患者中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切除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肝外伤肝叶切除术 效果
  • 简介:肝癌病人多合并有肝硬化,手术时常规第一门阻断切除,肝功能损害重,我院1994~1998年采用半血流阻断切除58例,避免了上述缺点,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9例,女19例,年龄28~69岁.原发性肝癌54例,转移癌2例,海绵血管瘤2例;右肿瘤36例,左肿瘤22例.合并肝硬变49例,术前肝功能ChildA级35例,B级23例.

  • 标签: 肝肿瘤 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 外科治疗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采用腺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优势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入住的439例甲状腺结节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甲状腺切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比例等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手术用时、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例等均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甲状腺结节采用腺切除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 腺叶切除术 临床体会
  • 简介: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胰腺手术也得到进一步开展,其中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手术是目前开展例数最多,最具有腹腔镜技术优势的手术。目前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手术主要适应证为位于胰体的良性或者低度恶性肿瘤。随着脾脏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保留脾脏功能的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腹腔镜下保留脾脏功能的方法主要有保留脾脏血管和不保留脾脏血管的式,即Kimura法和Warshaw方法。Kimura方法技术要点是在离断胰腺后,将远端胰腺提起,由右向左分离远端胰腺和脾脏血管至脾门,分离钳夹分支血管,切除远端胰腺及肿物。Warshaw方法是在离断胰腺后,同时离断脾脏血管,连同脾脏血管一起游离远端胰腺至脾门处,分离出脾门血管后离断,保留胃短血管及胃网膜左血管,以保证脾脏血液供应。本文对两种方法的技术环节及优缺点进行论述,以其最大程度保留脾脏功能。

  • 标签: 胰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胰腺切除术 保留脾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和开腹肝癌切除治疗肝癌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73名肝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8名,观察组35名。对照组选用传统的开腹肝癌切除,观察组选用腹腔镜肝癌切除,对比两组短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指标手术耗时和切口大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肝癌 短期疗效 腹腔镜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与开腹切除治疗肝癌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00例肝癌患者,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开腹切除治疗,观察组腹腔镜切除,并对比手术各项指标。结果: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发病例数显著减少;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具有一定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术 开腹肝切除术 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切除中精准外科理念的指导价值。方法以精准外科理念指导手术切除肿瘤7例患者,对血流控制方式,切除方式,出血量、输血量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个体化的血流控制方式,5例病灶整块切除,2例分别切除,中位出血量800ml,红细胞悬液输入量0~5U,7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重大并发症。随访0.5~7年,5例血管瘤患者情况良好,1例肝细胞癌患者已无瘤生存半年,1例囊腺癌患者因严重抑郁于术后7个月病故。结论以精准外科理念为指导,可以达到切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及微创化的理想统一。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精准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包埋于左外及左之间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 2022年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63.0±9.2)岁(范围:48~78岁);体重指数(24.1±3.2)kg/m2(范围:15.4~31.6 kg/m2)。在常规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将患者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包埋于左外及左之间,并用可吸收线对拢缝合左外及左实质。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胰瘘、胆瘘、术后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脓肿)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7.5±52.0)min(范围:192~360 min),其中中包埋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用时(3.1±0.6)min(范围:2.3~4.2 min),中出血量[M(IQR)]300(200)ml(范围:50~800 ml)。术后第1天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均提示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发生胰瘘3例,其中B级胰瘘2例(1例伴腹腔感染),生化漏1例。3例胰瘘患者经持续腹腔引流后顺利出院。未发生胆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脓肿、术后肝功能不良。结论左外、左包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可能是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且较为安全。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出血 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 肝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翼胬肉患者进行单纯翼胬肉切除和复合式翼胬肉切除的疗效。方法从本院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翼胬肉患者中随机选择130例,组别分类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对照组(65例)的手术方式为单纯翼胬肉切除,观察组(65例)的手术方式为复合式翼胬肉切除(带蒂结膜瓣移植和丝裂霉素C),比较临床疗效和术后复发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显然低于观察组;在术后复发率方面,对照组显然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对翼胬肉患者进行复合式翼胬肉切除(带蒂结膜瓣移植和丝裂霉素C),可以将治疗有效率有效降低的同时,术后复发率也会有较为显著的下降,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复合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翼状胬肉 术后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左切除治疗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内胆管结石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45例)对照组或(45例)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分别接受开腹左切除、腹腔镜下左切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il水平、DBil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经比较,得出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开腹左切除相比,腹腔镜下左切除风险更小,是个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案。

  • 标签: 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 开腹左肝外叶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