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例1】据说某国外餐馆为招揽顾客想制作一块1m^3的特大豆腐,结果豆腐瘫软而告失败.其实即使是坚硬的岩石处在太高山体的底部也会瘫软.这是因为山峰高度到一定程度后,岩石基部压强过大,会发生熔化而开始流动的缘故.

  • 标签: 中等教育 物理教学 物理习题 牛顿第二定律 摩擦因数 运动学
  • 简介:《考试大纲》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而物理问题涉及的数学知识面广,学生往往很难将数学知识迁移到物理思维中去,这正是高考物理的难点之一。本文列举2008年高考物理中体现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一些实例,探讨在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 标签: 高考物理题 数学方法 《考试大纲》 物理问题 问题提出 物理思维
  • 简介:例1已知1mo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升,现有1mol的气体从P—V图中的A状态沿直线变化到B状态(如图1),求此变化过程中气体体积多大时温度达到最高?最高温度为多少?

  • 标签: 构造法 函数 高中 物理 解法
  • 简介:在高考中,考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好的成绩,不仅要熟练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解题速度,从而有充足的时间更好地完成试卷,本文就解答2004年全国春季高考理综试卷中的部分物理试题的解法举例说明。

  • 标签: 中等教育 物理试题 春季高考 整体法 图象法 对称法
  • 简介:在做完一道简单的物理习题之后,经过反思解题过程,引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数学问题.题目:对于一定质量气体,其P-V曲线为一个圆,判断是否存在Tmax.

  • 标签: 数学问题 物理题 物理习题 解题过程 气体
  • 简介:"减负"前提是教与学的高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题的精选、精炼、精析,以及解法的渗透。就初中情景相似物理得分率低这一现状的分析,本文提出"求同存异"巧解物理试题的观点,并作了一些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 标签: 物理题 求同存异 巧解
  • 简介:人们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时,所用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一开始并非都正确;而是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正,才能一步步接近真理,发现真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有些问题的解答也只有经过必要的修正,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或结论.

  • 标签: 物理题 大自然 真理 才能 学习
  • 简介:题目:(2004·全国理综卷)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与桌的一边AB边重合.如图1,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盘与桌面间的动摩察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 标签: 2004年 高考 理科综合 物理 力学问题 试题解析
  • 简介:1999年高考第14是一道求静电场中电势的题目,该概念性强,立意新颖,解法灵活,下面利用数学知识给出此的几种解法,仅供参考。

  • 标签: 物理题 高考 数理结合 解法 高三 高二
  • 简介:上海实施素质教育领先全国,高考单独命题也最早.上海高考中,年年总有一些新题型,体现出高考的改革方向和命题趋势.02年上海理综试卷物理部分的特点是:(1)题目难度下降,体现了高考重在考查能力的改革方向;(2)紧密联系实际,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生产、社会和科技;(3)出现了探索型、说理型题目,保留了以某一材料为背景的信息给予.下文对综合卷物理问题的逐一评析(题号是原试卷中的题号).

  • 标签: 上海高考 分析上海 物理题高一
  • 简介:多解是一种很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使我们灵活地掌握基本的物理原理和技巧,现就一道大家很熟悉的题目用两种新颖解法分析如下:

  • 标签: 物理题 解法分析 高三 高二 一题多解 熟悉
  • 简介:物理中的几何制约关系就是指题目中存在的几何关系.几何制约关系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物理中,它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它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特点是隐蔽性强,常潜藏在物理情景当中,很难寻找.同学们往往会用物理知识

  • 标签: 高中教育 物理教学 高考物理题 几何制约关系 受力分解 牛顿运动定律
  • 简介:许多学生在遇到有复杂物理过程的题目时望而生畏,不是无从下手,就是凑合解答。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对分析判断物理过程这一环节显得束手无策。分析是解题的关键,许多物理的求解,特别是复杂过程的题目,需要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对物理过程进

  • 标签: 物理过程 物理题 目的分析 分析判断 小物体 传送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