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气象现代化发展,区域自动气象站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墨玉县2016~2020年自动气象气温资料,从年、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对其空间分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空间分布特征南部山区、萨依巴格乡、雅瓦乡、普恰克其真和奎雅镇较低、次是县城周边其他乡镇,较高位县城、喀瓦克乡、乌尔其乡。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大体与年平均气温分布一致。

  • 标签:  区域自动气象站 气温 分布特征
  • 简介:北上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其带来的大风和暴雨,常常造成我国北方地区的风灾和水灾。利用建国以来56a的气象资料,对影响我国的北上热带气旋进行气候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平均每年约有3个北上热带气旋,最早出现在5月下旬,最晚出现在11月中旬,其中以7月和8月为最多;每年6~9月为北上热带气旋登陆季节,7月和8月登陆的热带气旋占85%。从强度上看,能够到达北方的热带气旋一般都是较强的热带气旋,在进入北上热带气旋定义区后,总体强度明显减弱,但在进入黄渤海时仍能够达到台风的强度;与北上热带气旋相比,北上登陆热带气旋的强度更大。统计分析发现,在辽宁和华北登陆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大于在山东半岛登陆的热带气旋。北上登陆热带气旋和北转向、中转向的热带气旋一般均能产生暴雨和大风。

  • 标签: 北上热带气旋 气候分析 强度特征
  • 简介:摘要:利用 2011~ 2015年观测资料,分析了莱芜雾的气候特征,研究发现:冬季出现雾的次数最多,秋季次之,春夏最少;雾日主要集中在 11月至次年 2月;雾的年际变化明显;地面风速≤ 3 m/s、温度露点差≤ 2℃、相对湿度≥ 80%、近地面层有逆温层有利于雾的形成。

  • 标签: 气候特征 环流形势 预报指标
  • 简介:摘要:利用海盐县 1973-2019 年 47 年梅汛期的逐日气象资料,对海盐地区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日数、梅雨期降水总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梅雨强度、入梅日期、出梅日期等要素年际差异大,入梅迟的年份梅雨强度易偏弱;出梅迟的年份梅雨强度易偏强。本文还对影响海盐梅汛期降水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怀化市近50年常规气象资料,得出怀化市年平均气温增长率为上升0.269℃/10年,增长率高于我国年平均气温增长率(1951~2016年中国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达到 0.23℃/10 年),说明怀化市是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明显的城市之一。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是最高气温的1.5倍左右。伴随着全球变暖滞缓,平均气温近十几年也出现了变暖速率减小现象。

  • 标签: 气象因子 气温距平值 气候特征
  • 简介:利用福建1960~1999年的观测资料和1980~1999年的欧亚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福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春季降雹的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福建冰雹灾害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双峰现象。主峰在早春,次峰在盛夏,地理分布内陆多于沿海,山区多于平原。造成春季降雹的天气型主要为冷切适中型、低涡冷切适中型、低涡切变偏西型、冷切偏南型、冷切偏西型。福建省春季冰雹的主要机理是冷空气与强暖湿气流相遇而引发的。高空西风槽和南支槽及其前侧的副热带急流和低空强西南急流及准静止切变线是诱发福建省春季冰雹天气最主要的天气系统。

  • 标签: 冰雹 气候特征 冷切变 西南急流
  • 简介: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量,它是评价期刊的重要参考指标,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大、小期刊由于发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则它的影响力和学术作用也越大;由于我院学报受学院整体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不高,教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水平不尽人意等因素的影响,学报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很低;指出通过获得学院相关政策的扶持,采取办特色栏目、约专家稿、提高编辑人员业务素质等方式,提高学报质量,增加学报影响因子.

  • 标签: 高校学报 影响因子 学术质量 学报发展
  • 简介:摘要要确保气象观测资料的可靠性,气象观测环境具有直接的影响,它的设置能够为气象分析和天气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同时,如果要对特定范围内气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其也需要通过有效的观测资料来进行,这也让气象观测的环境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目前气象观测环境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气温序列在不同气象观测环境下所产生的变化和影响。

  • 标签: 气象观测环境 变化 气温序列 影响
  • 简介:摘 要:在高寒地区,要注重做好气温气象装备保障力量支持工作,在气温气象方面有效强化和优化,这样才能为高寒地区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必要的支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气温气象装备保障力量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问题导向意识的引导之下,进一步提出和落实相对应的解决对策,进而促进高寒地区气象装备保障力量能够得到有效增强。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高寒地区气温气象装备保障力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标签: 高寒地区 气温气象 装备保障对策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西宁市三县灾情普查资料和降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法分析了西宁市基于降水百分率的气象干旱指标对农业气象干旱的适用性,同时采用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回归等方法,用近年来自动站土壤墒情资料,建立了简单易行的农业气象干旱预测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西宁市生长李各月降水主要为正常年型,其次为轻旱和稍丰年型;季节正常为主要降水年型,其次为轻旱、稍丰,其余降水年型出现频率小。干旱发生频率从大到小均为春、秋和夏;年降水量基本不出现重旱或超丰以上的降水年型,正常年型占58%~66%,气象干旱发生频率为14%-22%。轻旱出现频率为15%左右,而中旱和重旱出现频率不足5%。用降水、气温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建立墒情模型,参数获取简单,实用性强,开展农业气象干旱发生、发展趋势预测,对农业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降水距平百分率 农业气象干旱 吻合度 预测
  • 简介: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为探究拉萨市本地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关系,并找出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国家气象局收集了2000年到2020年的拉萨市气候日数据(包括降水、气温、光照强度)为基础,利用美国地球观测系统计划中的EOS所携带的MODIS[1]传感器观测的250米的地面分辨率得到2000年到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之后进行偏相关性分析得出气候因子影响,在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2]得出各因素对降水的预测模型,本文以拉萨市为例。

  • 标签: 气候变化 植被覆盖度 偏相关性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如热浪、洪水等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健康,同时,大气污染对疾病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与高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对疾病发生是否有共同的作用,还存在分歧。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气象对疾病的作用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象 疾病研究
  • 简介:体育运动是在一定的气象气候条件下进行的,气象气候条件时刻制约着体育运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并对其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影响运动员的情绪、行为和健康,影响着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正常发挥。因此。分析体育环境中的气象气候等因素对体育运动的影响,对拟定运动训练和比赛计划、选择各种运动装备、提高运动成绩和防止运动创伤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气象环境 气候环境 体育运动 体育训练
  • 简介:摘要:红枣具有重要的经济、药用和观赏价值,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红枣种植面积广大,个大、味甜,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红枣种植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众多地区的特色产业。本文主要对红枣种植气候条件及气象服务措施进行论述,详情如下。

  • 标签: 红枣 种植 气候条件 气象服务 措施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的影响,并通过研究相关数据和现象,分析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可能的应对策略。通过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减少灾害风险、保护环境和人类生活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气候变化;气象灾害;风险;应对策略
  • 简介:利用1954—2017年秦皇岛市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等方法,对秦皇岛市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4a秦皇岛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趋势率为0.169℃/10a;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率为0.153℃/10a和0.156℃/10a;不同季节升温不同,春季和冬季升温更为突出;月气温变化中3月升温趋势最大,2月次之;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范围在31.0~40.0℃,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范围-26~-8.6℃;秦皇岛观测站搬迁后气温比20世纪90年代明显下降。

  • 标签: 秦皇岛 气温 变化特征 变暖
  • 简介:运用常规统计方法、线性拟合方法、累积平方法等分析了1962—2011年聊城市8个国家气象站50a气温资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都随时间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18℃/10a,各季增温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而夏季则呈现一定程度的弱降温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趋势以1994年为分界点前后分为一个降温阶段和一个升温阶段;年极端最低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分为4个降温阶段和3个升温阶段;冷指数即冷事件频率呈减少趋势,且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开始显著减少,而暖指数则以增加趋势为主,但开始发生显著变化的年代在90年代中期。

  • 标签: 气温 极端气温指数 气候变化 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