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自宋朝起,每逢端午,珠玑便组织“游茅船”、唱“旱地龙船歌”,这一独特的客家民俗活动,一直流传至今。文章作者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将与“旱地龙船歌”活动相关的起船、转船、扎茅船、游茅船以及送茅船这几个环节进行实录,分析了“旱地龙船歌”的旋律、歌词、演唱方式以及伴奏乐器特征,并指明了其特定的社会功能。

  • 标签: 岭南 珠玑 闹端午 游茅船 旱地龙船歌
  • 简介:该文通过对黄土高原旱地果园经不同处理后的集流面相关的经济指标对比分析后认为:对面积为3m×4m、3m×3m的坡面进行有机硅喷涂和压实拍光处理均是提高黄土高原旱地果园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对面积为3m×4m的坡面进行有机硅喷涂处理,效益最好,其9年(从造林至结果)的净现值为37060.28/hm2,其产出投入比最高;对面积为3m×3m的坡面进行有机硅喷涂,效益其次,其9年的净现值为30408.72元/hm2;对面积为3m×4m的坡面进行压实拍光处理后,9年的净现值为25198.68元/hm2.在所有处理中,对面积为3m×3m的坡面进行压实拍光处理的效果最差,9年的净现值为21233.32元/hm2,但产出投入比仍较高,为4.52:1.

  • 标签: 径流集水技术 旱地果园 经济效益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迅速。水资源作为各行各业建设发展的必备资源,日渐紧张缺乏。众所周知,水资源对农业发展建设的影响最为深远,水资源紧张局面会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我国幅员广阔,西部地区干旱少雨,对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所以本文针对如何做好干旱地区农业技术革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以此促进我国干旱地区的农业长远发展。

  • 标签: 旱地农业 技术 发展
  • 简介:摘要通常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树木的成活率非常低,主要是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目前,中国的林业研究界以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以期扩大森林覆盖面,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并根据林业发展特点,从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针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

  • 标签: 干旱半干旱地区 抗旱 造林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多年的苗圃种植经验,总结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苗圃的管理养护关键技术,希望能为广大林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彬州市地处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小麦、玉米是该市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果树以苹果为主。近年来,该市在发展基本农业的前提下,开始发展黑小麦、鲜食玉米及荞麦、高粱等特色粮食作物及杂粮作物,同时在一些坡台地发展种植黄花菜、菊花、芍药、羊肚菌等经济作物。

  • 标签: 彬州市 农业生产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 简介:摘要:针对干旱地区枣树高产育种栽培进行分析,探讨枣树高产育种栽培的条件与优势,总结高产育种栽培技术在干旱地区应注意的要点,并从引种、种植设计、大田管理、施肥、灌溉、枣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展开讨论,分析高产育种栽培技术的应用,提高干旱地区枣树栽培种植产量与质量。

  • 标签: 干旱地区 枣树 高产育种 栽培技术
  • 简介:摘要:在青海高原植树造林,不仅有利于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也有一定的助力作用,然而青海高原由于地理环境比较恶劣,所以造林成活率比较低,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探索造林技术优化措施,根据青海高原地理环境特点确定造林模式,不断提升青海高原造地成活率。本文以青海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作为研究主题,分析了青海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地质特点和造林条件和整地技术、育苗技术、栽植技术和种苗质量管理技术等造林技术,以期为当地造林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青海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 环境特点 造林技术
  • 简介:摘要:鹰嘴豆作为我国乃至于世界范围内的一种较为常见的食用豆类,不但营养成分齐全,而且营养含量较高,作为长日照类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够在温度较低的干旱地区进行种植。本文以鹰嘴豆的介绍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鹰嘴豆的营养价值及功效,并且研究了山旱地鹰嘴豆单产200千克栽培技术,希望能为我国山旱地鹰嘴豆种植产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山旱地 鹰嘴豆 栽培技术 产量技术
  • 简介:  摘要:旱地西红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能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文拟探讨旱地西红柿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 标签:   旱地西红柿 高产栽培 抗旱抗病
  • 简介:摘要混凝土裂缝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的安全性,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因混凝土受气候、环境、养护条件、使用材料、施工技术、应力分布等因素影响,导致混凝土出现塑性、沉降、干燥、外力、温度变化等各种裂缝。分别研究了水灰比、砂率、塌落度、骨料配比、水泥用量、温度控制、减少外力、加强养护和优化施工工艺等控制措施,降低了混凝土的收缩性,提高了抗拉和抗裂性能,提出了寒冷干旱地区预防混凝土开裂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修补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工程质量出现裂缝的范围、使用部位、功能用途等进行具体的修补优化,为寒旱地区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提供一些技术经验和方法。

  • 标签: 寒旱地区 混凝土裂缝 产生原因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针对西北地区渠井双灌区存在的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无序开采、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土壤次生盐碱化、缺乏渠井双灌区特点的水资源调控技术标准和调控手段等共性问题,本文从渠井双灌灌区的水资源调控;地下水模拟软件及模型;灌区用水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渠井双灌灌区的灌溉理论、技术等的研究状况及研究趋势。通过归纳,利用地下水模拟软件和建立数学模型,对地下水进行模拟计算,寻求基于生态安全的灌区水资源最优化配置方案。

  • 标签: 渠井双灌区 水资源调控 地下水模拟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干旱地区园林施工技术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待广大干旱地区园林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人员解决,本文重点分析了干旱地区园林施工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干旱地区的园林施工进行具体的方案分析,最后针对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特点提出几点节水技术与措施,以期以期,表示通过上文所说的做法,希望达到下文的目的。为我国新时代干旱地区园林施工技术管理的发展提供助力。

  • 标签: 干旱地区 园林施工 技术管理
  • 简介:湿地—大气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并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区域小气候特征,本文采用小气候梯度观测法对比分析了2015年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与同纬度锦州地区玉米旱地的近地层(0—30m)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年平均气温为9.91℃,比玉米旱地年平均气温低0.58℃,湿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具有降温作用,冬季具有保温作用。芦苇湿地和玉米旱地年平均气温的日变化范围分别为7.50—12.92℃、6.16—15.59℃,芦苇湿地平均气温振幅和层次间气温差小于玉米旱地,玉米旱地存在明显的逆温现象;芦苇湿地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58%,比玉米旱地年平均相对湿度高7.97%,芦苇湿地月相对湿度主要受水文和植被蒸腾作用的综合影响,芦苇湿地和玉米旱地平均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范围分别为51.78%—74.38%、41.00%—73.00%,二者均存在逆湿现象但高度不同;芦苇湿地春季风速为玉米旱地的两倍以上,风速随高度升高呈指数增大,芦苇生长季湿地具有较高的粗糙度,随高度降低风速下降明显,挡风作用明显好于玉米旱地。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湍流是玉米旱地风速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芦苇湿地风速日变化体现了海陆热力差异的特点。芦苇湿地由于地表有水层覆盖,植被蒸散能力较强,叶面积指数较高,减小近地层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速率,可有效降低风速,调节区域小气候的生态功能比玉米旱地强,本文研究可为辽河三角洲湿地对区域气候形成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芦苇湿地 玉米旱地 近地层 小气候
  • 简介:针对采用《宁夏暴雨洪水图集》计算设计洪水、计算成果与典型实测暴雨洪水频率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宁夏地区洪峰与洪量的发生频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差。洪峰与洪量不同频的现象较多,与设计条件认为是同频率的暴雨产生同频率的洪水有一定的差异。

  • 标签: 宁夏 暴雨洪水 重现期
  • 简介: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其产值和效益居蔬菜作物之首。云南作为我国辣椒主要种植区之一,辣椒年种植面积10万hm^2,辣椒产业已成为云南部分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干制辣椒作为辣椒产业化生产的主要原料,在辣椒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2014年干制辣椒面积达6.67万hm^2,

  • 标签: 干制辣椒 丰产栽培技术 旱地覆膜 早熟 集雨 蔬菜作物
  • 简介: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大陆,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养殖周期短、一年即可养殖成商品鱼等优点。罗非鱼自1957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内地以来,现已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 标签: 养殖试验 池塘养殖 罗非鱼 干旱地区 防渗膜 成鱼
  • 简介:摘要:本文对农艺节水的内涵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在我国干旱地区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艺节水的策略及具体措施,以期为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干旱地区 水资源利用 农艺节水 策略 具体措施
  • 简介: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逐渐匮乏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旱作农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实现我国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