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获得药物在生物机体的反应,推断人类用药是否安全有效,实验对象是实验动物,药物非临床研究工作者已认识到实验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很重要.但实际工作中许多人仍没建立关注实验福利的理念,树立这种理念对我们的研究结果,以及人类对待实验动物的态度是很重要的.

  • 标签: 实验动物福利 药物非临床研究 实验动物 非临床研究 动物福利 药物
  • 简介:摘要:动物饮用水的质量是保证实验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也影响了动物实验数据的可靠与否。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饮用水系统的设计,包含了制备系统与管路分配系统。根据动物饮水系统特点,结合项目案例汇总成设计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 标签: 动物饮用水 动物设施 反渗透 分配系统 减压装置。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介绍荧光定量PCR技术,并详细说明了其使用前的准备工作、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为广大动物实验爱好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动物实验检测 PCR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介绍荧光定量PCR技术,并详细说明了其使用前的准备工作、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为广大动物实验爱好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动物实验检测 PCR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对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在临床前研究中,通过动物实验可以验证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在临床研究中,通过动物实验可以发现潜在的毒性作用机制,为设计新药提供依据。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统一的、科学的、系统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设计规范。因此,我国新药开发中应在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体系。

  • 标签: 动物实验 细胞实验 药物安全性评价
  • 简介:实验动物实验课程具有高度的实践性与专业性。在生物技术专业以“新西兰兔”为实验材料进行“雌雄鉴别、标记、麻醉、肺水肿动物模型、采血和自由练习”六个方面综合性设计实验。在以往的实验方案中增加了肺水肿动物模型和自由练习板块。让学生更加真切地认识兔肺水肿的造模原理、过程与症状,并让其用更少的动物取得更多的实操经验,开阔了学生的科研思路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并能在实验中如何贯彻实验动物福利。

  • 标签: 实验动物学 肺水肿 新西兰兔
  • 简介:1982年,郑智民报道了自本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厦门市区由于城市改造、人口增加和灭鼠措施必然引起家鼠群落结构,特别是各种家鼠数量组成关系改变的状况,并提出今后防制的重点对策、时机与对策。1994年,吴春贤等根据1983~1987年的调查结果,报道了厦门市区住宅、饮食、食杂和市场四类生活区域鼠

  • 标签: 群落结构 鼠形动物 特殊行业 褐家鼠 小家鼠 厦门市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一类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因其复杂的病理机制,目前尚无有效治疗策略,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化创新与发展,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存在一道"鸿沟",阻碍了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究其原因,不规范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造成了基础研究结果的不准确,降低了基础研究对于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本文对目前动物脊髓损伤模型制备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和讨论,并就建立完备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进行展望,为脊髓损伤相关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以促进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进程。

  • 标签: 脊髓损伤 病理机制
  • 作者: 胡骢 马大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育英儿童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温州 325027 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麻醉、疼痛和重症医学系,英国伦敦 SW10 9NH,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麻醉、疼痛和重症医学系,英国伦敦 SW10 9NH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外用药在实验阶段常用动物创面进行药物毒性和疗效等观察,创面敷料必须妥贴、包扎牢固.若敷料滑脱易使创面暴露及受到意外损伤,甚至令动物自食创面组织及药物,导致实验失败,以豚鼠和大白兔等实验动物多见.为此,近4年笔者单位采用改进的背心包扎法包扎131个豚鼠创面,较传统方法包扎的130个创面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药物实验 创面 包扎方法 技术改进
  • 简介:摘要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对实验动物的研究理论,并将此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也逐步有了不少的成果研究。但由于我国在这个方面起步较晚,对实验动物科学尚无完整的体系构建。虽然目前我国的生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仍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如何改善我国动物科学存在的局限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研究问题之一。本文将从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现状出发,总结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且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实验动物 发展现状 建议
  •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式微波对猪活体状态下,正常松质骨组织的灭活作用及其灭活范围、形态、短期内病理变化。方法采用12头清洁级成年猪,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术后2、4周2个时间组,每组6只猪。术后2、4周分别处死参加实验的6只猪,每组取猪的胫骨、股骨干骺端松质骨部位共24个实验对象,再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灭活时间120s,240s,360S3个小组,每组8个样本,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灭活,灭活功率为60W,微波频率为2450MHz。每个标本行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标本大体观察见置人式微波在相同功率下不同工作时间的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纵截面上看类似一个椭圆形,微波灭活的范围随着时间的增加明显增大,且微波灭活形态随着灭活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近似圆形。组织学观察微波灭活2周后凝固区内骨小梁结构基本正常,骨细胞完全坏死,可见大量凝固性坏死灶,其外围形成了由肉芽组织构成的交界区;微波灭活后4周凝固区内凝固性坏死灶已被吸收,边缘坏死骨小梁周围见大量破骨细胞及类骨质沉积,交界区肉芽组织大量侵入坏死骨区域,与破骨细胞一起吸收死骨,并可见新生骨小梁的形成。结论置人式微波对活体松质骨有明确的灭活作用,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灭活范围内细胞坏死彻底。松质骨微波灭活后,骨坏死区域修复进程快于皮质骨。

  • 标签: 微波 骨骺 骨坏死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前,实验动物在科研设计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较多的新药研发以及手术技巧创新均是在实验动物模型中开展。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离不开良好的医学科研设计,选择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动物,才能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因此,本文将对实验动物在医学科研设计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模型,动物 小鼠 标准化 科研设计
  • 简介:本文从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等几方面阐述了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标签: 动物生理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氩气71对动物脾脏部分切除创面进行止血的实验,观察氩气71对脾脏创面止血的效果。方法对脾脏创面分别行缝扎法和氩气刀止血法,对两者的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组织学检查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并测量氩气刀封闭血管的直径、形成焦痂的厚度。结果实验表明,氩气刀止血时在脾脏创面形成一层厚约2.5mm的焦痂,可以封闭2mm以下的血管,从而有救进行止血。具有速度快、出血少、损伤轻、愈合快等优点。结论氩气刀止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脾脏创面止血方法。

  • 标签: 氩气刀 脾脏创面 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