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选取了冯内古特不同创作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小说《猫的摇篮》(1963)、《五号屠场》(1969)和《囚鸟》(1979),分析了作家对基督教的态度,发现冯内古特对基督教体系和基督教思想的态度迥然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恰恰体现了冯内古特独特的人道主义宗教观。

  • 标签: 冯内古特 《猫的摇篮》 《五号屠场》《囚鸟》 宗教
  • 简介:"五四"是一个呼唤"人"的时代,胡适、鲁迅、陈独秀、周作人、梁实秋等在文学创作中都曾旗帜鲜明地举起人道主义大旗。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贯彻"双百"方针的活跃背景下,文学中的人性、人情、人道主义思潮崭露头角,但不久就受到猛烈的批评。20世纪70~80年代,文艺界再次提及"十七年文学"期间曾讨论过的"共鸣说"、"真实说"和"价值说"等,从不同角度为文学表现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立论。20世纪9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文化精神的冲突和都市消费文化的兴起,理论界开展了"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的讨论。

  • 标签: 现当代文学 人道主义 人性论 思潮
  • 简介:《1Q84》是村上春树蛰伏7年的集大成之作,该作品将矛头直指当今世界的敏感话题——新兴宗教,以现实为依托,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刻画出了一个绝对精神独裁统治的世界。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村上对于日本社会一如既往的担心和遍及全人类的人道主义关怀,同时,也看到了村上在"善"与"恶"的问题上妥协、暧昧的一面。

  • 标签: 村上春树 人道主义 新兴宗教 1Q84
  • 简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理论界就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主要围绕着:“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是否承认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异化”等问题展开的。这场争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异化理论的研究,也纠正了一些学者在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直到今天,这场争论仍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人道主义 异化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系,是一个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陆梅林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一文(载《文艺研究》1981年第3期)中谈了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我认为值得商榷。下面我想就这篇文章中的两个主要论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人道主义 主要论点 文艺研究 梅林 空想社会主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正>一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给予近几年文学创作以积极而巨大的影响,使新时期的文学出现了一种对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普遍注意,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一问题获得如此突出的地位,自然与人们对长期以来的以“人性论”禁锢文艺的反拨不无关系,但主要地还应从文学艺术本身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内在联系上来找原因。文艺作品是写人的——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人的感情、人的欲望、人的性格、人的命运的展示;是人写的——作为艺术家的人以自身的生命活动(感受、思想、情绪、愿望)和创造能力对人的生活和人的灵魂的显现;是写给人的——以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调动欣赏者的生活积累和思想感情,使他们得以观照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无论是艺术产品的创造,还是艺术作品的鉴赏,都是人类生命活动的自觉性的积极表现,是人的创造力、感受力、生命力等本质力量的有力确证。这些都从根本上造成了人性、人道主义问题与文学艺术的不解之缘。

  • 标签: 人性构成 人与人 作品人物 文学创作 阶级性 生命力
  • 简介:若水先生离开我们(2002年1月9日)六年了。一想到若水先生,我眼前就浮现出20多年前那桩惊心动魄的真理与权力抗争的公案。今天,我们回顾这桩公案,再现当年的情景,从中吸取一些教训,也算是对若水先生的一种纪念。

  • 标签: 异化问题 人道主义 争论 先生 公案
  • 简介:人道主义作为一种不断演进的思想体系,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逐渐减弱,人道主义也走向没落。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人道主义为武器,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在《远大前程》中,狄更斯通过皮普、郝维仙小姐、马格韦契的生命历程,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丑恶,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为我们点亮了通往未来的人道主义复兴的明灯。

  • 标签: 人道主义 复兴 资本主义社会 蓝图
  • 简介: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汪曾祺在小说创作中深深地渗入了人道主义情怀,使读者在理解与同情中去体恤人事,关爱芸芸众生,从而激发向善的情怀。

  • 标签: 汪曾祺小说 人道主义情怀 悲悯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0
  • 简介: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一时间,满目废墟,生灵遭难。震灾发生后,国家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救援队伍震后数小时已出现在灾区,媒体全面、及时公开灾区真实状况,通讯、道路功能的恢复,救援人员、物资的调配等等都有条不紊……与两年前的汶川地震相比,玉树地震的救援显然更加高效、有序、透明。

  • 标签: 人道主义 制度化 抗震救灾 玉树地震
  • 简介:人道主义援助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及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自然灾害、人为冲突造成的人道危机导致人道需求不断增加,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抬头,以及经济下行等都对国际人道援助的发展前景构成挑战。本文从历史视角,结合关键历史事件、援助范围、援助行为体变化及相关规则制度的出现,系统分析国际人道援助发展的源流及其内涵特征,并认为国际人道援助体系及内涵经历了一个从狭义到扩展又重新收窄的过程。现阶段人道援助内涵因民粹主义泛起又呈现回归狭义援助的回缩趋势。因此,对国际人道援助发展演变的回顾反思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阶段其所面临的挑战及困境。

  • 标签: 国际人道援助 人道干预 新人道主义
  • 简介:一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悍然发动了科索沃战争。这场战争引发国际社会对人道主义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人道主义干预的实施条件、方式及原则等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 标签: 科索沃战争 国家主权 联合国安理会 人道主义 北约 国际社会
  • 简介:关于人道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道主义讨论中,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可以简称为“相容论”和“互斥论”。前者立论的基础是马克思历史观的“连续性”,认为“唯物史观不仅没有取消或削弱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反而使它建立在真正的科学的基础上而得到了加强”;后者立论的基础是马克思历史观的“断裂性”,认为“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根本不能互相混合、互相纳入、互相包括或互相归结”。

  • 标签: 人道主义思想 唯物史观 马克思历史观 相容性 20世纪80年代 历史唯心主义
  • 简介:<正>我国解放的三十年中,文艺出现过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发展道路是崎岖曲折的。这期间,有右的和左的干扰,特别是林彪和“四人帮”对文艺界施行法西斯专政长达十年之久,对文艺创作和理论凭空设置了一些禁区,强迫文艺界就范,造成了万马齐瘖

  • 标签: 人道主义 文艺创作 文艺界 “四人帮” 人性 法西斯专政
  • 简介:摘要在对手术病人护理中应用人道主义关怀,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接受手术,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手术效果。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人道主义关怀 应用
  • 简介:作者在精读了衣俊卿教授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后,从如下方面讨论了斯大林主义与东欧人道主义化的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斯大林化”时代“斯大林主义”的“要害”和“恶果”;(2)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全面异化”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之的“人道主义批判”;(3)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哲学”,绝非“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回到青年马克思”,为实现“国际人道主义”和“自由人联合体”社会而奋斗。

  • 标签: 斯大林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人道主义 国家社会主义 异化 青年马克思
  • 简介:好莱坞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决定不再担当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的艺术顾问,因为中国未能给苏丹施压去结束达尔富尔的战争。中国正在苏丹的战乱地区开发油田,所以斯皮尔伯格希望北京利用其影响力去结束在该国西部地区的暴乱。斯皮尔伯格认为对于达尔富尔的人道主义灾难,“苏丹政府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但他责怪中国没能多做一些“以结束在那儿的人间灾难”。斯皮尔伯格说到:“中国与苏丹政府在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关系使中国有机会、也有义务改变现状。”斯皮尔伯格在苏丹问题上对中国提了要求,但是,据我所知,他没有要求华盛顿利用其影响力在索马里和伊拉克结束那里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灾难都直接归因于他自己国家的所为,所以应该是美国政府力所能及的事。然而,中国有没有能力结束达尔富尔冲突是一件很不确定的事情。前往达尔富尔的联合国特使扬.埃利亚松(JanEliasson)说在达尔富尔,同苏丹部队作战的五个叛乱团体中有三个不愿意进行和平磋商。连苏丹政府都很难结束这场冲突,更何况中国?除非结束冲突意味着苏丹政府向叛乱分子及其西方支持者投降并交出达尔富尔及其石油资产。当然,这倒很合美国国务院战略家们的意,更不用说美国石油界了。相比较...

  • 标签: 人道主义外衣 外衣沙文主义 披着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