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心理咨询语言语用。方法首先了解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接着总结处心理咨询语言的几大特征,然后详细讲诉心理咨询语言配合性的重要作用,最后进行心理咨询语言语用分析,包括语言的技巧、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提问的一些模式,并且提出相应的策略。结果心理咨询师注重语言语用技巧,能够快速的了解求助者的心理需求,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结论心理咨询师掌握语言语用技巧,施行合适的提问模式,能够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

  • 标签: 心理咨询 语言语用 技巧
  • 简介:目的验证言语呼吸训练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对一名言语呼吸障碍的脑瘫患儿进行言语呼吸训练,采用最长声时(MPT)作为言语呼吸功能评估和监控的参数,分别采集基线期(A)和处理期(B)数据,然后使用A-B设计的单一被试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系统的言语呼吸训练之后,该儿童的最长声时有了极显著的提高(P〈0.01)。结论言语呼吸训练对于治疗言语呼吸障碍的患者是有效果的。

  • 标签: 呼吸障碍 呼吸训练 最长声时 脑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搞患者生活质量恢复语言交流能力.方法对50列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构音器官功能训练,增强构音肌肉动觉训练,可使口、面部、舌、喉等肌群得到锻练,进行康复训练。结果训练后患者的语言功能明显优于训练前(P<0.01)。结论尽早进行有针对性,系统的语言功能训练可使患者逐步恢复语言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 言语功能中图分类号R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20-02
  • 简介:2009年6月22-25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将举办第4期言语障碍、吞咽困难培训班。本培训班由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从事多年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的专家讲课,同时还将邀请从事言语治疗工作20多年的欧阳来祥(美籍华人)教授讲授相关的内容。培训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训,主要教授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的评价与治疗,并针对具体病人,示范训练方法。

  • 标签: 言语障碍 吞咽困难 培训班 北京天坛医院 动手操作能力 神经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了解游戏的应用对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功能训练中的影响与效果。方法:选取82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语言功能训练,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设趣味游戏作为训练辅助框架。结果:接受常规语言功能训练的对照组患儿干预效果中无效、有效、显效以及见效率数据分别为5(12.20%)、20(48.78%)、16(39.02%)、36(87.80%),接受以游戏辅助语言功能训练的观察组患儿对应数据分别为1(2.43%)、18(43.90%)、22(53.66%)、40(97.56%)(P<0.05)。结论:对言语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训练计划中增加游戏作为辅助方式能够提升干预效果。

  • 标签: 游戏 言语发育迟缓 儿童康复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方法:取48例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4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对比治疗效果、言语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监测治疗效果后发现,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梗死后失语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言语康复训练治疗 言语功能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阶梯式言语康复护理模式在帕金森病言语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影响分析。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3年10月,止于2024年3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帕金森病言语障碍的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帕金森病言语障碍患者病例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阶梯式言语康复护理模式用于实验组,就2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实验组嗓音障碍指数、UPDRS-Ⅲ运动部分言语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帕金森病言语障碍患者中应用阶梯式言语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由于帕金森疾病导致的语言功能障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言语障碍患者 阶梯式言语康复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 生活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言语沟通技巧在精神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患者,经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平均分组后,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心理护理支持,实验组则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言语沟通技巧,评价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情绪变化评分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患者心理护理过程中,适当的运用言语沟通技巧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于安抚患者不良情绪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精神科 心理护理 言语沟通技巧 情绪变化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4岁。主诉发作性抽搐、言语不能伴不自主张口2个月,于2008年6月2013入我院治疗。患者于2个月前自诉“受凉”后开始咯血,为鲜血,200ml/d.无呼吸困难和窒息,当地医院诊断为“双侧下肺肺炎”,予以左氧氟沙星(具体剂量不详)抗炎和垂体后叶素(具体剂量不详)止血治疗,2d后症状缓解,继续应用上述药物。

  • 标签: 发作性抽搐 言语不能 止血治疗 垂体后叶素 左氧氟沙星 呼吸困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言语矫治技术在聋儿集体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及原则。其中,重点介绍的方法包括: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嗓音训练.构音训练等。应用的原则有两点:①自主开发与专业指导相结合;②游戏的精心设计与自然生成相结合。

  • 标签: 言语矫治 集体教学 1+X+Y
  • 简介:目的通过评估健听儿童的言语识别能力,修订听障儿童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的评估标准。方法采用听觉语言识别能力评估词表分别对300名健听儿童进行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评估,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评估标准进行修订。结果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岁1个月~2岁12个月健听儿童的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率都低于90%,3岁以上健听儿童的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率均≥90%。结论①制定了2岁听障儿童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评估标准。②对于3岁及以上各年龄段听障儿童可以用实际测试得分代表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

  • 标签: 听障儿童 听觉康复 单音节词识别 双音节词识别 短句识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言语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脑卒中后言语障碍患者患者60例,依据随机抽样法,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护理之后,语言障碍改善情况以及对于护理方案的满意程度。结果(1)护理1个月后,两组患者语言障碍均获得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患者语言能力得分(8.47±1.01)分优于对照组(6.01±0.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言语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语言能力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言语障碍 康复护理干预 语言功能恢复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群体中,以头皮针联合言语康复手段进行治疗,对其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从我院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群体中选取了95例观察对象,对其各自分为48例Y组以及47例X组,对两组患者均以言语康复训练进行干预治疗,在X组患者中增加头皮针治疗措施,对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最终治疗结果中可以看到,X组患者的CRRCAE评分与疗效率显著高于Y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组间具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治疗中,将言语康复训练和头皮针治疗进行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言语功能具有重要治疗干预价值。

  • 标签: 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 治疗结果 言语康复训练 头皮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门诊导医在护患沟通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了解门诊导医护士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及自身心理素质的重要性,通过稳固工作基础条件,实现门诊护患的有效交流,保证拉近双方距离,增强信任程度,构建起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导医护士 语言
  • 简介:听力损失严重影响社交能力。对听障人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康复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已经不断完善,对听障儿童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对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儿的早期治疗即人工耳蜗植入及康复却任重而道远。如何更好地提高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听觉言语康复疗效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就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听觉言语康复方法、康复疗效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及目前存在问题和展望作出如下综述。

  • 标签: 听障儿童 听觉言语 康复 疗效 影响因素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