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对普通单腔气管导管单肺通气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4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其中25例行单腔气管导管单肺通气者设为观察组,将20例行双腔气管导管通气者设为对照组,评估两组在诱导前(T0)、插管前(T1)及插管后(T2)等时点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在T0和T1时点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与对照组较为接近(P>0.05),在T2时点,前者要较之后者稳定(P<0.05);观察组术后有3例(12.0%)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不适,较之对照组的45.0%更占优势,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食管癌手术患者提供普通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治疗,能够在保证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同时,尽量避免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是今后医院提高食管癌手术水平的关键,建议临床普及。

  • 标签: 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食管癌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36例经多导睡眠图(PSG)诊断的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其经C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积极、安全、有效、无创的治疗OSAHS的措施。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5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采用序贯通气和常规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VAP发生率、HAP发生率、院内死亡率、住院天数以及总通气天数方面都比对照组患者要少,即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有创与无创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是一种针对病情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有效的机械通气方式,能够对治疗效果有很好的改进作用,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严重呼吸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选择的时机。方法在不同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机下,对9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分进行分组,可以分为正常组(51例),延迟组(40例)。结果两组患者都比治疗之前的状况好转,正常组氧合指数、PaCO2和延误组相比改善的效果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机械通气总时间、正常组平均有创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延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对有机械通气指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进行气管插管有以下作用改善呼吸衰竭的症状、缩减有创通气时间、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时机选择
  • 简介:摘要讨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护理体会。对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20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资料分析。20例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在经过护理后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效果良好。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意识、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在重症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6例重症哮喘患者分为2组,每组1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感染、改善通气治疗;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结果治疗组血气分析、生命体征、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显示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能有效治疗重症哮喘导致的呼吸衰竭。

  • 标签: 重症哮喘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9.6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8.97%,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参数值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无创正压通气对于急性左心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对照组29例(常规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RR、HR、pH、PaCO2、PaO2/FiO2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RR、HR、pH、PaCO2、PaO2/FiO2各项指标上无论是在组间还是组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早期使用BiPAP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疗效显著,操作简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其痛苦,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 左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对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喉罩)和对照组(气管插管),每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O)、置入前(T1)、置入即刻(T2)、置入后3min(T3)、拔出前(T4)、拔出即刻(T5)、拔出后3min(T6)的HR,MAP,拔出时呛咳、返流误吸及术后咽喉不适、咽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与T0时比较,观察组(喉罩)T1一T4,对照组(气管插管)T1时HR、MAP显著降低(P<0.01);与T1时比较,对照组(气管插管)T2—T6时HR、MAP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T2、T4、T5时HR低于观察组(喉罩)(P<0.05),T2—T4时MAP显著低于T组(P<0.01)。结论喉罩麻醉不仅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还有操作简便、舒适度高、心血管反应轻等优点,是短小手术中理想的麻醉方式选择。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重者卧床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常出现痰液较多或粘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患者缺氧或窒息。为了保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需要进行机械性吸痰。但是清醒患者在吸痰过程中不予配合造成吸痰效果较差。经研究在吸痰时配合口咽通气管的使用可大大提高吸痰效果。

  • 标签: 卧床患者 吸痰 护理 血氧饱和度 口咽通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共76例,将分为两组,对照组先给予面罩加压给氧,麻醉师到场后给予气管内插管给氧;观察组给予喉罩通气。比较两种急救方法的作用与效果。结果观察组上升时间(143.2±40.0)s、置入时间(120.5±43.2)s,均低于对照组;一次置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采用喉罩通气方法建立人工气道,不仅快捷、方便,且可靠性较强,值得在急诊急救中,尤其在院前急救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喉罩通气 急诊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护理干预方法对无创通气患者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9例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2组均实施无创性机械通气,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整体性护理干预。对照2组患者对无创通气的依从性。结果2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之后,观察组21例(60%)在30min内就能适应呼吸机,对照组则只有13例(38.23%)在30min内适应,而观察组在呼吸治疗过程中,出现自感呼吸不畅、惧怕、发抖等心理障碍5例(14.29%),对照组为15例(44.12%),观察组心理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综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依从性,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无创性机械通气 护理干预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以及予以相应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实施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护理治疗前后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以及血液酸碱度(pH)的变化。结果护理治疗前两组患者在HR、PaO2、PaC02以及pH等相关指标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治疗后两组患者在HR、PaO2、PaC02以及pH等相关指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观察组的优化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临床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呼吸系统重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氧疗、通气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0%和6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AMA量表评分分别为(5.43±1.10)分和(12.40±2.9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9.0%和8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舒适度分别为87.0%和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进行心理、氧疗、通气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的急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但治疗72h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4%,显著优于对照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显著改善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心率和气血分析,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急诊 常规治疗 无创正压通气 严重哮喘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创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稳定期的肺康复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同症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常规呼吸康复治疗,研究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肺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气分析(PaO2、PaCO2、pH)相较与治疗前及观察组均有明显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肺部功能情况也改善明显,喘息、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现象均有好转。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更好的辅助患者进行呼吸,改善不良症状,进而保障了肺部得到康复,恢复患者正常生活水平。

  • 标签: 无创通气 COPD 慢性呼吸衰竭 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应用高频喷射通气行全麻支气管镜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患儿进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予静脉复合麻醉后采用国产KR-Ⅲ(MC)型高频喷射呼吸机,电控气动进行喷射通气,设置频率60—120次/min,氧气驱动压0.06MPa–0.1MPa,吸呼比11.5。结果术中缺氧状况明显改善、麻醉平稳,3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在静脉复合全麻下行高频喷射通气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降低了患儿缺氧风险,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气管异物取出 小儿 高频喷射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一个治疗周期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40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2.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老年患者的慢性呼吸衰竭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它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上的推广。

  • 标签: 慢性呼吸衰竭 老年患者 无创正压通气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脾通气合剂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从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间足月妊娠剖宫产分娩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关于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健脾通气合剂,观察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观察组(P<0.05),治疗组腹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健脾通气合剂明显有利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健脾通气合剂 剖宫产手术 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