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楚简1993年出土于纪山镇郭村一号墓,今年是郭楚简出土十周年纪念。由荆门市博物馆主办、加拿大籍华人丁永祥先生赞助的“郭楚简考察·高级研究班”近日在市博物馆举办,以此作为纪念郭楚简出土十周年的活动之一。

  • 标签: 荆门市博物馆 郭店 楚国 竹简考察 高级研究班
  • 简介:  三座遗址位于赤峰市西北40公里,松山区初头朗镇三座行政村三座自然村阴河左岸洞子山上.遗址分布在洞子山山顶及南坡,最高处海拔730米,西侧是临河断崖,北侧与阴河东岸的山岗相连接,南侧和东侧为沟谷冲积的平川地.……

  • 标签: 发掘简报 年度发掘 店遗址
  • 简介:经过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也随之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以往我们认为工艺品都是纯手工的,同样的材料和体裁,不同的民间艺术工作者做出来都不同,如何创立自有品牌,以产业化的形式进行商业运作?

  • 标签: 民间工艺品 有限责任公司 连锁品牌 安庆 艺术工作者 改革开放
  • 简介:河南禹州瓦遗址2007、2009年发掘出土了大量以灰岩为原料的石铲制品以及相应的原料、坯料和废料。本项研究以石铲生产技术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些石制品的观察和分析,并结合实验考古,复原了瓦遗址石铲制作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流程。结合有关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相关理论,我们认为瓦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石器生产属于“松散的专业化生产”,而夏商时期的整个中原嵩山地区存在着以加工灰岩石铲为主的大规模的石器生产工业。

  • 标签: 瓦店遗址 石铲 实验考古 手工业生产专业化
  • 简介:管仲曰"一树一获,谷也;一树十获,木也;一树百获,人也。"在1999年4月30日,于贵阳小十字开出第一家门店,并以管仲名言取名的一树连锁药业有限公司,就这样诞生扎根贵阳。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其不俗的追求,一步步成长为贵州本土名牌企业,成为令国内同行业注目的弄潮者。而这一切,与这个企业的领导者方正的远见卓识密不可分。求学归来投身医药出生于1967年的方正,是土生土长的贵阳人,1989年从浙江嘉兴学院工业经济专业毕业回归故乡,同年进入贵州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公司工作。涉足医药界,让年轻的方正确定了将来的事业之路。

  • 标签: 贵阳市 方正 政协委员 公司 贵州 有限
  • 简介: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在奉天盖平(今辽宁盖州),有“天兴、天德、东来、永记、恒记五家钱铺,广开虚票,收买银货盈千累万,互相磨兑,不付现钱”。据称这“五家原本钱仅止五六万千至二万余千不等,现在共查验五家未付在外票欠共计东钱三百八十三万三千余千,以银核计六十三万八千余两”。这些钱票上书“外兑”字样,即钱票只能换外票,不能付现钱,因无钱应付,故称“虚票”。

  • 标签: 中国 钱票 形制 历史研究 清朝
  • 简介: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祖国建设了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地处福建中西部的三明市,从解放前的山区小镇发展成为著名的新兴工业城.其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一个缩影。

  • 标签: 工业城 三明市 工业基地 豆腐 新中国成立 中西部
  • 简介:提起郭桂和,印尼客家人没有不知道的,但是由于郭桂和的低调,了解郭桂和的人少之又少。为了尽快了解郭桂和,2015年5月24日,我们专程前往印尼拜见了郭桂和。根在客家1903年,郭桂和的父亲郭孟铎出生于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大麻镇的一个客家小山村。因山多田少,粮食不足,加上常年的战乱和贫困,为了生存和发展,1930年,郭孟铎跟乡人乘坐木船,靠着毅力和勇敢,沿着梅江、韩江,直奔大海,经过几个月的漂浮奔波,最终到达印尼雅加达。

  • 标签: 零售业 零售店 客商 摊商 客家人 印尼
  • 简介:"新梅居"是上海市第一家涮热气羊肉的餐饮店。它自1982年开业以来,生意火爆,日日满座。国内许多名人如京剧名伶童芷苓、艾世菊、童祥林等名流经常光顾,甚至国外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游客、侨胞亦慕名前来。近年来,上海电视台《今日印象》栏目多次组织观众给本市的餐饮店打分,每次"新梅居"都名列榜首。

  • 标签: 个体户 上海市 十一届三中全会 创办人 邓小平同志 上海餐饮
  • 简介:战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引起儒家核心理论“仁”论元语言的蜕变,在战国简中,孔丘“仁”本论走向新“仁”论,古典仁义走向多元道德实践,“命”系神性走向人性。

  • 标签: 战国简 元语言 蜕变
  • 简介:“五一”黄金周期间,整装一新的山西大酒店让入住用餐休闲的客人感受到了意外的温暖:房间功能扩容了,服务若能扩容了,就餐用膳扩容了;等离子电视、宽带连接、绿色环保的床上用品、清爽干净的居住环境,加上一缕悠扬的琴声,庭院里的小桥流水,这里成了喧闹都市里一个安谧之所。

  • 标签: 山西大酒店 经营模式 管理体制 经济效益 服务水平 传统文化
  • 简介:华北乡村社会秩序的形成与民间信仰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义村的冰雹会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经过清初改制及数次历史变迁延续至今,其中所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已经充分体现在村民的信仰民俗里,植根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张天师亲自传授这一传说对冰雹会正统性和权威性的确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祭祀仪式亦成为该村村民的一种集体记忆。通过田野调查,结合口述资料和其他文本,对于梳理乡村社会信仰民俗的历史脉络,探析信仰民俗与乡村社会秩序的关系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信仰民俗 乡村社会 历史传承 冰雹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