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早期的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才济济,其中不乏许多在延安时期就已经颇有名望的艺术家。在近期的“人物特写”栏目中,我们已经介绍了邵字、古元等优秀的美术家兼出版人,今天向读者朋友们介绍的邹也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 标签: 艺术家 出版家 人民美术出版社 延安时期 人物特写 出版人
  • 简介:身为一位拥有非凡个性与原创力的作曲家,纳切克的天赋似乎已经等待了太久,它期待呈现于世人面前,甚至为人所欣赏。

  • 标签: 雅纳切克 音乐 捷克 作曲家 原创力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马基维利的另一面:诗人。以往的研究只强调马基维利身上的现实主义层面,而忽略他的诗意世界。这其实是一种将差异变成对立的认识。在马基维利那里,现实和诗意、严肃和纵欲、庄重和轻佻并不构成不可兼容的矛盾和烦恼,只是后世的读者用自己的理性思想去剥离了两者的关系。马基维利在诗歌艺术中便体现出现实思考和艺术想象相交融的思维习惯。

  • 标签: 马基雅维利 文艺复兴 诗歌 现实
  • 简介:我至今还在为10月在北京看到的一个节目而感到困惑。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与阿姆斯特丹话剧团、比利时透明歌剧院(MuziektheaterTransparant)等多家机构联合制作、由曾获托尼奖的导演伊沃·冯·霍夫(IvovanHove)执导的《消失人的日记》(TheDiaryofOnewhoDisappeared),这是根据莱奥什·纳切克(Leo?Janá?ek)同名声乐组曲所改编的舞台演出。说实话,“舞台演出”这个字眼从戏剧文学的角度来看不太恰当。冯·霍夫在组曲的22首歌曲之间(原作是谱写给男高音、女低音与三重唱的不凡之作)穿插了多封作曲家亲自撰写的书信。

  • 标签: 雅纳切克 艺术家 国宝 捷克 庆典 故乡
  • 简介:先秦至晋代文士与古琴关系的发展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文士之古琴从礼制之乐器走向生活与精神之乐器。对于文士来说,先秦的古琴更多承载的是礼制功能而非娱乐功能。经过两汉过渡,三国两晋时期古琴在文人日常生活中已经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古琴最终在两晋成为文士的象征性乐器。先秦至晋代,古琴在文士的生活和思想中的角色经历了从礼制之到道德之,再到和心之,最终到精神之的演变过程。

  • 标签: 先秦至晋代 古琴之雅 文士
  • 简介:即是作家又是画家,即是画家又是作家,这在当代是少有的,廖华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受过专业的训练和名师的传教,而他又是广东作协的一位专业作家,画家中的作家,两种艺术都能兼顾而且都有突出的成就,这就是更加难能可贵。

  • 标签: 书画作品 水墨 传神 广州美术学院 作家
  • 简介:明代许多汉族文人到西南地区为官或流亡,他们亲历少数民族民俗风情,记录了少数民族的歌舞活动,对于后人研究西南少数民族歌舞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本文对《百夷传》、《南昭野史》、《赤》三种汉文史籍所记载的距今三四百年前西南少数民族歌舞活动的史料加以梳理,对史料中的部分歌舞略作考析,同时对三种史籍记述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明代/史籍/少数民族/歌舞
  • 简介:读文琦兄的画,如赏乐章,豪迈畅达而又婉转悠扬,既夺人又舒爽。有绕梁三日的余音可回味。他的画行里圈中人都认可他对章法规矩的把握,更佩服他对品格精神的追求和运载。而行外圈外,普通百姓.在每次展览中都会被他的作品所吸引且赞赏有加,真可谓“雅俗共赏”。

  • 标签: “俗” “雅” “道” 黄文琦 中国 思想品德
  • 简介:生活在晚清时代的吴友如,其画作及成就因《点石斋画报》而为世人所知。然而,因《点石斋画报》作为通俗画报所呈现之“俗”与吴友如的艺术理想相背离,光绪十六年后,吴友如毅然通过前后创办《飞影阁画报》与《飞影阁画册》,实现其由“俗”归“”的“华丽转身”。吴友如的这一选择既在企图实现其“法超三昧,誉播千秋”的传统文人画家理想,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坚守,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弥足珍贵。

  • 标签: 吴友如 光绪十六年 由“俗”归“雅”
  • 简介:画绣亦称“绣画”,它独立成幅且不依附于衣服帷幔等物,制作的主要目的是供人欣赏,属于特种工艺美术。自宋代起,便有闺阁女子精于针黹,以摹仿书画为能事,绣品的题材、构图、设色均近于书画。因此,画绣常被载入书画论著,《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中均著录了不少古代画绣。

  • 标签: 收藏 品鉴 文人 明末 《石渠宝笈》 工艺美术
  • 简介:《三个和尚》是"中国动画学派"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是我国早期动画创作艺术思想的典型代表,也是动画导演的作者精神的浓缩体现,而这种思想和精神在当下已经逐渐远去。本文从动画语言的最简化、深厚的文化和思想内涵、奇巧的构思、以俗为的矛盾统一等方面,并与国外同类动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艺术语言特色。

  • 标签: 三个和尚 动画 艺术特征
  • 简介:浅绛彩瓷施彩浅淡,将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胎上来,集诗、书、画、印于一体,颇具文人画意和笔娶风雅,虽然流行时间短暂,但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写下了绚烂夺目的精彩篇章。文章选介了福州市博物馆6件馆藏浅绛彩瓷器,对浅绛瓷蕴含的文人情趣和艺术魅力略作赏析。

  • 标签: 浅绛彩瓷 文人情趣 艺术魅力
  • 简介:陆质(1884年-1964年)原名昶彬,字衡若,又字若公,号石匐、北堂,别署砚海居士、砚海渔隐、一粟庵主、华山词客等,斋号古镜堂、石匐山馆、五罗轩、倚石居、翠山馆、留香室等祖籍江苏丹徒(今镇江),陕西孝义厅人(今柞水县),后迁居咸阳。

  • 标签: 王文 柞水县 华山 咸阳
  • 简介:  王羲之(307-365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后移居于会稽的山阴,东晋最著名的书法家,又因他曾官居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七岁起跟叔父王广和卫夫人学书,认真钻研了前代的书法理论,饱览了钟繇、梁鹄、蔡邕、李斯、曹喜等秦汉以来篆隶淳古典雅的书迹,博采众长,冶为一炉,创造出一种妍美流便的行书--王体行书.王体行书遒逸劲健,千变万化,尤以晚年书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梁武帝萧衍称其"字势雄逸,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唐朝张怀璀则赞其字"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 标签: 书文 兰亭序点滴 备妍
  • 简介:去年年底,朱芬教授应本刊邀请在我国美丽的风景名胜——桂林,举办了为期7天的《钢琴教学师资班》。在紧张愉快的生活中,参加学习的基层教师们无不觉得学有所获。他们各自记下了自己的听课笔记,有的还在师资班结束后专门写下了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到一首作品的某个小节的处理,大到一种音乐风格的把握。他们对朱老师教学各有不同的收获。他们说朱老师的教学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但又很有逻辑章法,毫不凌乱,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不仅学到了一些演奏技术,音乐知识,更学到了一些教学方面的经验。下面我们就选载一些老师的课堂笔记,让没能出席的教师,也能略知点滴师资班上的教学内容。——编者

  • 标签:
  • 简介:乾隆四十五年(1780)冬,《四库全书》纂修接近尾声.此际,清高宗谕令各地督抚,将民间剧曲亦一并纳入违碍书籍审查中来.其中,特别委托两淮盐政、苏州织造专门办理扬州、苏州地区的剧曲查勘.由此,自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中旬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秋,扬州地区访搜、查勘剧曲,历经伊龄阿(?-1795)、图明阿(?-1782)①两任盐政主办,苏州地区则一直由织造部堂全德(1732-1802)负责搜罗、审查,并汇送扬州办理剧曲中心——“词曲局”覆核,最后会同扬州所得呈送京师,等候钦定.

  • 标签: 乾隆扬州 兼谈 剧曲史事
  • 简介:<正>杨卫列说倪先生是楷书高手,大概无人否认。但要说倪先生的楷书富有独创性,恐怕倪先生自己也不会相信。把倪先生的楷书作品放到众多的魏晋楷书高手的作品中,其风格并不突出。好在,倪先生还很年轻,天赋既高,又很勤奋,假以时日,写出独具风格的楷书作品并非没有可能。

  • 标签: 艺术大家 结体 假以时日 钟王 行草书 结字
  • 简介:郭:据我了解,在我国美术院校您是最早从事比较美术教学的,您能谈谈最初的构想吗?袁:我是从1987年在系领导的支持下于我所在的中央美院美术史系开办了"中外美术交流与比较"专题讲座,对我来说,这就是"比较美术"的雏型。在此基础上,高教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比较美术教程》(1998年6月;1999年6月第二次印刷)。当然,这个《教程》

  • 标签: 美术院校 中国美术史 林风眠 美术交流 吴冠中 中西绘画
  • 简介:傅抱石先生可谓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块巨石。他以沉郁豪放的画风斐声海内外,其流风影响至今,有一代宗师之誉。然而在世人眼中,似乎只知道抱石先生乃名教授、名画家,而不知他还是一位造诣颇为精深的篆刻家和印学家,甚至抱石先生在艺术上最先获得成功的也是篆刻,这恐怕更是鲜为人知的吧。抱石先生一九零四年生于江西南昌。幼时家境贫寒,但他聪颖好学。据博抱石先生讲,邻家的刻字店是最先把他引人篆刻艺术殿堂的,正是在那里他搞到了一本《二金蝶堂印谱》知道了大名鼎鼎的赵之谦,从而对篆刻艺

  • 标签: 篆刻艺术 傅抱石 赵之谦 江西南昌 中国美术史 黄士陵
  • 简介:库特人也称萨哈人,属于突厥语系文化纽带圈的北方游牧民族。人类学家一直以为,库特人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后裔。但是,帮助我们能够证明库特人有中国原始牧民血脉的佐证甚少,除了他们的语言属于突厥语系之一外,就是库特人手中的口弦。口弦最早流行于中国,在华夏原住居民还处于母系社会时,口弦就伴随着他们从黄玄悠远的古代走来,从我国《诗经》的文字记载中的"巧舌如簧",不难看出,口弦出于中国。

  • 标签: 口弦艺术 文化纽带 民族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