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小白纹毒蛾NotolophusaustralisposticusWalker属鳞翅目,毒蛾科,是危害银珠苗木的主要害虫。采用室内观察与林间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及形态,明确了小白纹毒蛾卵、各龄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

  • 标签: 小白纹毒蛾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 简介:以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毛果苔草群落为研究对象,在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研究了毛果苔草植物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季节动态以及养分(氮、碳、磷)特征。结果表明:毛果苔草地上生物量随着植物的生长符合二次函数模型,地下生物量随着植物的生长符合指数增长模型。毛果苔草地上、地下部分有机碳含量随植物生长均呈显著正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83和0.746。地上、地下有机碳累积量随着植物生长的变化趋势与其生物量的变化是一致的,随着植物的生长符合二次函数模型。毛果苔草地上、地下部分总氮含量和积累量随着植物的生长分别符合指数递增模型。毛果苔草磷含量随着植物的生长分别符合二次函数模型,但是磷累积量随着植物的生长分别符合线性增长模型。植物生长季毛果苔草植物体碳/氮的大小与其总氮含量呈反比关系,碳/磷的大小与其总磷含量呈反比关系,研究表明氮含量是毛果苔草生长过程中的限制性养分。

  • 标签: 毛果苔草 养分累积 三江平原 季节变化
  • 简介:维吾尔族与自然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如下基本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具有自发性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所倡导发展观具有适度性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践履模式具有庭院性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构建基础具有宗教性特征,生存环境使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具有民族性特征

  • 标签: 维吾尔族 生态伦理思想 宗教性 民族性
  • 简介:本研究在弄清韩国桂坊山(374030N,128301E)天然落叶阔叶林斜坡和山谷中鸟类群落间的特征差异。调查结果表明:两地鸟类群落的种类组成、丰富度、鸟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都有不同。森林的垂直结构特别是林下覆被度及胸高直径分布多显不同。两地生境结构的不同必然影响着鸟类对可利用生境的选择。表6图2参19。

  • 标签: 鸟类群落 天然落叶林 斜坡 山谷
  • 简介:对闽东沿海木麻黄更新地5种相思与木麻黄二代连栽林的生物量和林分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林分长势良好,具有较高的生产力,适应性、速生性和抗逆性强,7年生林分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木麻提高64.85%、16.05%和13.51%;3种相思林分地上和地下部分结构都较好,相对冠长和根冠比均比木麻黄的小,抗风性和抗干旱能力较强。厚荚相思、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可作为闽东沿海防护林木麻黄更新或重建树种在适宜地栽培。

  • 标签: 相思树种 闽东沿海 生物量 林分结构 根冠比 相对冠长
  • 简介:通过对芭蕉溪小流域2003年降雨特征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芭蕉溪小流域2003年降雨131次,降雨量为1388.5mm,汛期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78.37%;根据降雨类型划分,流域内全年小雨出现的次数为83次,中雨为37次,大雨为12次,暴雨和特大暴雨均为0次,大暴雨出现的次数为1次;次降水时间以6~12h频率出现最多;相当暴雨日为12个,主要集中在4-9月份;各月日平均降雨量以8月份最大,降水强度以9月份最大;流域内月降雨量与其月降雨侵蚀力呈逻辑斯蒂函数关系,次降雨侵蚀力与次降雨量呈现为幂函数关系。

  • 标签: 三峡库区 小流域 降雨特征
  • 简介:简要介绍了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特征及分布地域,其中包括松花江沿岸高保护价值森林、自然保护区高保护价值森林、母树林和风景林等高保护价值森林.

  • 标签: 高保护价值森林 分类特征 分布地域 方正林业局
  • 简介:利用空气负离子测定仪(TC-201A型)对河北太行山区五种主要水土保持林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探讨了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湿度和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总体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即早上较高、中午较低、下午又逐渐上升;2)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月变化为6、7、9月份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5、8、10月份空气负离子浓度较低;3)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着空间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4)不同树种林分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苹果〉板栗〉栓皮栎〉油松〉刺槐;5)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与湿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6)坡中林内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大于沟内的,但二者之间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不显著。

  • 标签: 河北太行山 空气负离子 树种 环境因子
  • 简介:论述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天然森林植物区系的特征及森林植被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为今后森林经营和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森林 植被 特征 分布规律
  • 简介:采用欧氏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上海几种典型植物群落的UVB屏蔽效率和群落叶面积指数、枝下高等冠层特征因子日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所测定人工群落UVB平均屏蔽效率为91.1%,群落内2m高处UVB辐射通量仅为全光照旷地的14%。毛竹群落和女贞群落屏蔽效率最高,分别为98.5%,97.8%。2)不同植物群落UVB屏蔽效率在冠层特征梯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分异,植物群落内UVB辐射通量与群落叶面积指数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群落高度和枝下高成显著正相关关系。3)在植被覆盖较少且紫外地面反射辐射较为强烈的游憩场所,可考虑种植叶倾角较小且叶面积较大的植物,如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女贞(Ligustmmlucidum)、桂花(Osmanthusfragrans)等。

  • 标签: 紫外辐射-B 人工群落 屏蔽效应 城市绿地 冠层特征
  • 简介:运用PTM400氧气分析仪和气象测定仪对福州旗山森林公园中常绿阔叶混交林和停车场进行24小时连续同步观测,据此分析出2类观测点内空气含氧量的日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常绿阔叶混交林中空气含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2类观测点内空气含氧量一天24小时的变化规律相似,呈抛物线形曲线变化,峰值都出现在下午15∶00,呈现出"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但在常绿阔叶混交林中,其各时段空气含氧量都比停车场高,且差异显著。2)常绿阔叶混交林空气氧气含量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照强度呈显著相关,与空气湿度呈及显著负相关,与平均风速的相关性不显著。空气含氧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排序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风速。

  • 标签: 空气含氧量 动态变化 气象因子 阔叶混交林 森林公园 森林浴
  • 简介:对北京地区38个公园绿地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的个体观赏特征及整体景观特色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城市公园绿地中应用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有70余种,全部为落叶树种,以观花灌木种类为最多,体现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的地域性;应用频度超过80%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有15种,以寓意美好的传统花木为主,而应用频度超过40%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仅有28种,仍有大量春季观花植物需要推广;花期时序分布以四月份最为集中且重叠性较高;花色以白色系、红色系及黄色系为主。显著的花相、艳丽的色彩和集中的花期构成了北京春季植物景观繁花景象和色彩冲击力的基础。

  • 标签: 绿地 春季 木本植物 观赏特征
  • 简介:为了提高南京无想寺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和景观质量,对森林公园内典型林分类型进行了标准地调查,并分析了其物种多样性,探讨了林分结构调整的措施。结果表明:(1)物种组成较丰富;(2)各林分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纯林;(3)各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4)各群落均处于顺行演替。最后根据群落结构特征,提出了适当间伐和增加林窗等林分结构调整的建议。本研究可为苏南城市近郊次生林的经营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林分结构调整 群落结构特征 国家森林公园 南京 物种多样性指数 标准地调查
  • 简介:根据神农架南坡6800m抽样区的调查结果,珍稀植物群落中有维管束植物126种,隶属于108属64科。其中,第一批珍稀保护植物9种,占神农架地区珍稀植物总数的27.3%,珍稀植物群落具温带特性。群落外貌以高位芽为主,占65.9%;叶以中型叶占优势,达62.7%;叶质以纸质为主,占84.1%;叶型以单型叶为主,为83.3%;叶缘以非全缘为主,占69.8%。群落垂直分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根据重要值,珍稀植物群落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连香树+涓毛绸李群落、珙桐+木姜子群落、涓毛绸李+地锦槭群落。不同珍稀植物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变化较小,均匀度较高,表明珍稀植物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和群落发展的相对稳定性。表5参8。

  • 标签: 植物区系 珍稀植物群落 生态特征 神农架南坡
  • 简介:通过2004的9月至2005年9月对紫竹院公园鸟类资源的调查,结合公园所持有的地理位置及人为创建的生态环境,分析了紫竹院公园作为鸟类栖息地的特征,公园鸟类群落的分布特征以及鸟类对公园的适应性,根据公园鸟类群落调查结果对公园生态建设提出几点设想。

  • 标签: 公园 鸟类 群落特征 适应性
  • 简介:竹子造园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景观竹种具有密集丛生、秆型多异、色彩多变、体态多姿等观赏特征,成为现代园林造景中十分理想的造园树种。通过景观竹种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设计,使之成为景中之景、景上添花,达到上层成景、中层框景、地被镶景的目的。

  • 标签: 景观竹种 观赏特征 园林造景 设计
  • 简介:测定分析了黄金刚竹竹鞭生长特征及地上部分各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金刚竹竹鞭以2~3年生竹鞭为主,所占比例超过竹鞭总量的50%;竹鞭分布于0~30cm的土层,以10~20cm土层分布最多;在地上部分各生长指标中,秆高和胸径与地径、胸径处节间长、地径处节间长、地上部分总质量及根质量间均呈显著性相关关系;以胸径作为自变量建立的黄金刚竹生长模型,可以可靠地估计其他生长量指标。

  • 标签: 黄金刚竹 竹鞭 地上部分 生长指标 相关性
  • 简介:为了达到防灾减灾减轻对农业灾害损失的目的。利用实际监测1961—2011年初霜日、无霜日数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突变计算,等级的划分等方法,分析了近51年初霜日、无霜日数年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初霜日大有后延及无霜日数增加特点;初霜日51年来后延速率1.2天/10a计后延6天,突变时间在1983年。无霜日数增加速率为3天/10a,计51年增加15天。一旦发出早霜预警,应尽早尽快做好预防早霜各项措施。

  • 标签: 初霜日 无霜日数 时空变化 气候变暖
  • 简介: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然分布的毛金竹林分为样地,初步调查了毛金竹林分的群落特征。结果显示:毛金竹群落分布于海拔50~1500m,垂直分布跨度大,生长表现差异明显;海拔、降水和土壤类型是影响毛金竹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毛金竹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其中灌木层植物种类最为丰富,而乔木层与草本层物种相应较少。

  • 标签: 毛金竹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群落特征 江西
  • 简介:运用定位监测研究了雷竹林不同垦复方式(块状垦复、沿等高线带状垦复和全垦)下地表径流量和氮素养分流失状况。结果表明:垦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表径流,与未垦复林地相比,块状垦复减少幅度最大,平均减少23.49%;带状垦复次之,减少18.93%;全垦减少幅度7.52%。就土壤中全氮养分的维持而言,块垦效果优于带垦,带垦好于全垦;不同垦复方式对土壤中铵态氮含量的维持有一定差异,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垦复方式径流中的泥沙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全垦〉未垦复(对照)〉带垦〉块垦;块垦和带垦分别较全垦减少泥沙流失10.60%和8.02%,林地的水土保持效益十分明显。

  • 标签: 雷竹林 耕垦方式 林地垦复 地表径流 氮素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