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半枝莲黄酮类有效部位(HSB-FEP)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先制备HSB-FEP;以$180、U14、EAC、HepA实体瘤小鼠模型进行体内实验,评价HSB-FEP的200、50mg·kg^-1对各实体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体重、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等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体内试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180、U14、EAC、HepA实体瘤生长,平均抑制率分别为33.87%、39.89%、37.60%、46.29%,胸腺、脾指数显著升高。

  • 标签: 半枝莲 黄酮类 抗肿瘤 $180 U14 EAC
  • 简介: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及其主要亚型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分别为溶剂对照组,170、500和1500mg/kg大黄素染毒组,大黄素蒸馏水混悬后连续经口给药16d,结束后次日取大鼠肝脏组织制作微粒体,分别采用CO还原差示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大鼠肝脏微粒体总CYP450水平,红霉素脱甲基酶(CYP3A)、氨基比啉-N-脱甲基酶,CYP1A、CYP2B和CYP2E1酶活性变化。结果大黄素连续经口给药16d,能够引起大鼠肝脏微粒体总CYP450显著升高、可轻度诱导CYP3A、CYP1A、CYP2E1和CYP2B酶,500mg/kg剂量组最明显。结论大黄素对大鼠肝脏中CYP3A、CYP1A、CYP2B和CYP2E1酶均有诱导作用。

  • 标签: 大黄素 细胞色素P450 红霉素脱甲基酶 氨基比啉-N-脱甲基酶 CYP1A CYP2B
  • 简介:药物与体内各种转运体的相互作用是药物体内药动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从肠道转运体出发,介绍了它们在药物吸收过程中的作用,旨在利用肠道转运体的作用增加药物向组织器官的靶向分布;利用转运体的作用改变药物的消除途径,从而减轻其毒副作用;利用转运体的作用进行新药设计从而避免药物间有害相互作用的产生;最后通过构建转运体的高通量筛选系统模型,进行新化合物筛选和候选药物的药动学机制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合理化给药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 标签: 肠道转运体 药物吸收 药物设计
  • 简介: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1位,寻找新的生物学靶点来进行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对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通过与靶mRNA的3'末端非翻译区域(UntranslatedRegions,URT)特异性结合抑制转录后基因表达。

  • 标签: MICRORNAS 心血管疾病 相关性 循环 特异性结合 人类健康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选用最佳树脂,确定纯化两面针中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对比不同型号的树脂,对两面针总生物碱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及其洗脱率进行考察,筛选出合适的树脂;通过考察树脂的动态吸附量、泄漏曲线、洗脱曲线等,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纯化工艺条件。结果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两面针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为上柱药液浓度为9.6361mg·mL-1总生物碱,洗脱流速为3BV·min-1,树脂柱径高比为1∶7,药液过柱2次,以5BV水洗脱。纯化物中总生物碱的纯度可达40%。结论采用该方法纯化两面针总生物碱简单、可行。

  • 标签: 大孔吸附树脂 两面针 生物碱
  • 简介:目的:研究肝X受体激动剂TO901317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TO901317处理MCF-7和MDA-MB-231两种人乳腺癌细胞不同时间(0,12,24,48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33342染色及流式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进一步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3等的表达。结果:随着TO901317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凋亡现象逐渐明显。进一步通过Westernblot检测发现,TO901317可下调Bcl-2蛋白表达,促使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表达增多,进一步证实TO901317促进两种乳腺癌细胞凋亡。结论:TO901317能促进MCF-7和MDA-MB-231两种人乳腺癌细胞凋亡。

  • 标签: TO901317 人乳腺癌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风湿性疾病是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结缔组织为主的一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病。目前该类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多数认为是由机体免疫紊乱导致,但又是什么诱导了这种紊乱的产生仍然未知。随着2006年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基因测序的完成,人类基因图谱绘制的完成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后基因时代。近年研究表明,表观遗传机制在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风湿性疾病 RNA 自身免疫病 后基因时代 完成标志 人类基因组计划
  • 简介: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测定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的测定方法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包括直接分析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的浓度,分析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衍生物的混合物浓度及分析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衍生物的浓度。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将推动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和临床研究

  • 标签: 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 测定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DOI由美国出版协会(AAP)于1994年提出,为互联网上的数字对象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标识,它具有可靠性和永久性的特性,方便了计算机的互操作,并可逐步实现各种数字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因而被形象地称为"互联网上的条形码"。

  • 标签: 药学服务 论文 互联网 永久性 可靠性 计算机
  • 简介: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分析了解临床药学学科发展情况。方法:中文文献以《药学服务与研究》网站、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为检索工具,英文文献以PubMed作为检索工具,分别以"临床药学、临床药师"等10大临床药学中文主题词和"clinicalpharmacy、clinicalpharmacist"等10大临床药学英文主题词进行检索。统计2002-2013年《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发表的泛临床药学论文情况,并与同时间段国内外相关论文发表情况作对比,分析《药学服务与研究》在国内外同类期刊中所处地位及其对临床药学学科发展的影响。结果:我国临床药学研究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2002-2013年国内泛临床药学论文发表量占2014年之前全部同类论文量的88.36%,西方国家该时间段只占61.93%。《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2002-2013年刊载的20篇高被引论文中有17篇与临床药学有关;2002-2013年年均刊载泛临床药学论文96.17篇,高于国内医药卫生同类期刊(每种期刊年均40.05篇),年均增长率为8.80%。国内泛临床药学论文发表量年均增长率(17.67%)高于国外同类期刊刊载英文文献量的年均增长率(5.53%)。结论:《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较好地反映了我国临床药学的总体发展趋势,年均泛临床药学论文刊载量发展速度处于较高水平,对临床药学学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临床药学 文献分析 《药学服务与研究》
  • 简介: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武汉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从2007年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0年已降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通过流行病学、社会学和眼视光学研究方法对武汉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制定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监测预警系统及以视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体的防治方案。

  • 标签: 视力健康 学生体质 管理服务模式 武汉市 视力低下状况 中小学生
  • 简介:对酸浆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波谱以及质谱方法鉴定其结构。从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酸浆苦味素P(1),4,7-二去氢新酸浆苦味素B(2),酸浆苦味素D(3),5α-羟基-25,27-二氢-7-去氢-7-脱氧新酸浆苦味素A(4),4,7-二去氢酸浆苦味素B(5),熊果酸(6),汉黄芩素(7),布卢门醇(8),川陈皮素(9),甘草素(10),五味子醇甲(11),5-羟甲基-2-呋喃甲醛(12),5-(羟甲基)-2-(二甲氧基甲基)呋喃(13),1-O-[3—O-2-甲基-5-(2,3,4-三甲基)苯基-2,3-戊二醇1-β-木糖-(1→6),β-D-半乳糖苷(14)。其中,化合物14是一个新的化合物,化合物7-11和1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酸浆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 简介: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病理特点为不同程度髓鞘脱失、炎性细胞浸润、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轴索损伤。近年通过建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EAE)来研究Tau蛋白与神经元及轴索损伤相关性[1],并且以Tau蛋白为治疗靶点的药物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 标签: TAU蛋白 多发性硬化 轴索损伤 髓鞘脱失 脱髓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响应面法优化哈蟆油肌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加热提取哈蟆油核苷类成分肌苷得率的主要因素(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优化,建立影响因素与肌苷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为o,即为纯水提取,时间为67.0min,料液比(g:m1)为1:71,在此最佳条件下,得到肌苷的含量为23.31μg/g,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该研究可为哈蟆油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哈蟆油 肌苷 响应面分析法
  • 简介:1引言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疾病谱、死亡谱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死因不再是传染性疾病,而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冠心病、肿瘤、中风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是这些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方式有益于减低危险因素,预防各种“生活方式病”。

  • 标签: 健康教育 疾病相关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低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病 发展中国家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慢性心力衰患者合并贫血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出院病历240例,其中120例出院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实验组),并依据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余120份心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与肌酐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6.77±2.51,6.09±1.58)×10^9·L^-1,红细胞(3.70±3.13,4.63±3.76)×10^12·L^-1,血红蛋白(118.07±22.97,132.36±17.87)g·L^-1,红细胞压积(37.57±8.37,40.70±5.30)%,血小板计数(145.74±65.81,178.78±65.26)×10^9·L^-1,尿素氮(46.26±57.80,5.16±1.47)mmol·L^-1,年龄(73.9±11.97,65.0±13.14)岁,射血分数(51.18±10.16,65.37±5.92)%,左室舒张末内径(55.53±10.26,48.18±3.56)mm均有统计学意义或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心功能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贫血程度没有在心功能内呈现正线性相关,但是贫血多见于心功能较重患者,心功能Ⅲ与Ⅳ级合并贫血更为显著。结论慢性心衰合并贫血高于心功能正常者,年龄较大多见,贫血程度没有随心功能级别升高呈正线性相关,心功能Ⅲ级与Ⅳ级贫血更为显著。

  • 标签: 回顾性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贫血
  • 简介:杜仲又名木棉、思仙、思仲、思锦树,是第三纪冰川运动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杜仲的主要资源在中国,是我国二级珍稀保护植物。从杜仲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按其结构可分为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多糖类等。杜仲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保肝护肾、抗骨质疏松等药理作用。其在中国、韩国、日本等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本文综述了杜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杜仲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杜仲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目的建立华细辛挥发油的气相色谱(GC)指纹图谱并采用内标法对α-蒎烯、莰烯和甲基丁香酚3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华细辛中的挥发油,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对其进行分析,采用DB-1石英毛细管柱(25m×0.32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流速为1mL·min^-1,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10:1,内标物为丁香酚。结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华细辛GC指纹图谱,确定了19个共有峰,建立了华细辛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10批样品相似度均〉0.95;α-蒎烯、莰烯和甲基丁香酚分别在0.0240-0.7680mg·mL^-1、0.0050-0.1600mg·mL^-1及0.0660-2.1120mg·m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0%、95.6%和97.8%,RSD分别为3.7%、1.7%和2.4%。结论该方法建立的华细辛指纹图谱和3种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可为华细辛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华细辛 气相色谱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Α-蒎烯 莰烯 甲基丁香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