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的弥漫巨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发生于TMJ区的弥漫巨细胞瘤的CT图像。结果:8例中,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45.1岁,所有8例病变都表现为膨胀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且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中,6例肿块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增宽。髁突骨质改变7例,另外6例颞骨关节面骨质破坏并侵犯颅内。结论:发生于TMJ的弥漫巨细胞瘤的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较高密度的软组织肿块,伴强化,髁突及颅底骨质破坏并侵犯颅内。

  • 标签: 弥漫型巨细胞肿瘤 颞下颌关节 CT表现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一组颞下颌紊乱(TMD)病人经过劝告、肌肉锻炼和夹板固定保守治疗前及2年后对与TMD病人有关的躯体不适、忧郁和疼痛进行比较。这组TMD病人的头痛和肌肉触诊分值最高,另一组为中、低分值。高分值组23人,他们每周天天头痛或数次头痛;3块以上的肌肉严重触痛。中低分值组28人,较少头痛,每月1-2次或数次;肌肉中度或轻度触痛。病人在治疗前及2年后完成3个问卷(McGill疼痛问卷[rwegian版],躯体不适问卷和SpielbergerStait-TraitAnxietyInventory的实验部分)。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后在对疼痛的描述,全身肌肉的不适,忧郁都有差异,高分值组显示最高分值。总的来说,中低分值组的治疗结果得到改善,则高分值组无效。

  • 标签: 颞下颌紊乱病 危险因素 疗效
  • 简介:阿尔茨海默(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以记忆障碍、认知能力下降、人格和语言等神经精神症状为表现特征。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治疗方法多以缓解伴发的临床症状为主,尚难彻底治愈。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采用干细胞治疗AD也倍受关注,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就非牙源性和牙源性干细胞用于治疗AD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干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再生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牙根尖截除与保留两种不同的根尖手术方法治疗牙根尖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上、下前牙根尖周病患者30例(38颗患牙),随机分为根尖截除组与根尖保留组,每组15例。根尖截除组行根尖手术并截除牙根尖2—3mm,根尖保留组行根尖手术但保留牙根尖。术后3、6个月跟踪随访,通过检查牙松动度、瘘管出现以及测量牙槽骨骨密度和新生骨高度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代表复发指标的牙松动度和瘘管出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代表成骨指标的牙槽骨骨密度和新生骨高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者若能彻底去净病变组织,保留牙根尖的根尖外科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牙根尖周病 根尖手术 根尖截除 根尖保留
  • 简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osteoarthrosis,TMJOA)是一种发生于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常引起关节软骨的退化和丧失,伴有软骨下骨和其他软组织的改变。TMJOA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和关节杂音等,其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尽可能阻止疾病进程,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再生,以恢复颞下颌关节的各种功能。目前临床上治疗TMJOA的手段有很多,但仍以患者容易接受的保守治疗为主,并且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文章对TMJOA的物理及药物疗法进行综述,以探讨更为合理的保守治疗手段。

  • 标签: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保守治疗 物理疗法 药物疗法 富血小板血浆
  • 简介:Kimura是临床少见的一种主要累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和软组织的局部慢性肉芽肿性病变。该病由Kim等于1937年以“嗜酸性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首次报道并予论述。1948年,Kimura等以“伴有淋巴组织增生的特殊肉芽肿”对本作了较系统的描述.故本又叫金氏或木村。该病病因不明、临床少见。因此临床医生对该病往往认识不足,临床易误诊且复发率高。

  • 标签: KIMURA病 临床医生 头颈部 病理分析 多发性 肉芽肿性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广州市学龄儿童人体质量指数(BMI)和口腔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7~12岁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照《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于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开展了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工作。按方案进行口腔检查,分别记录乳牙和恒牙的龋失补牙数(dmft/DMFT);同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计算BMI。根据受检儿童的性别、年龄和BMI,分别计算患龋率和龋均。根据《中国6~19岁儿童青少年BMI筛查消瘦界值范围》评价消瘦,《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将受检儿童分为4组:消瘦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分析BMI与龋相关性。提取7、9、12岁的城乡汉族学生口腔数据及BMI数据为研究。结果7、9、12岁儿童总数2903人,乳牙患龋率为32.3%(937/2903),恒牙患龋率为3.7%(108/2903)。乳牙龋均为1.27,恒牙龋均为0.09。消瘦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其检出率分别为10.8%(313/2903)、72.9%(2116/2903)、9.2%(267/2903)、7.2%(209/2903)。消瘦组儿童与正常体重对照组相比,乳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3,P=0.000)。消瘦与乳牙龋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瘦与乳牙龋的发生有相关性,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助于降低乳牙患龋程度。儿童超重/肥胖与龋之间未见关联。

  • 标签: 龋齿 人体质量指数 儿童 横断面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超声冲洗技术治疗有症状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有症状根尖周炎患牙62例,随机分为超声冲洗实验组和氢氧化钙封药对照组,分别比较术后1周的有效率和术后12个月的治愈率。结果术后1周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冲洗技术在有症状根尖周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超声冲洗 根尖周炎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全瓷嵌体修复牙体缺损后牙体与嵌体的折裂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问题,原因较多,其中嵌体洞预备是影响牙体和嵌体抗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全瓷嵌体洞预备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全瓷嵌体 洞型 应力
  • 简介: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糜烂口腔扁平苔藓(orallichenplanus,OL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在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86例糜烂OL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采用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仅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的局部损进行分级评定,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83.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002,P=0.962);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有效率为76.68%,优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7.053,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糜烂OLP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局部注射治疗。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扁平苔藓 口腔
  • 简介:目的观察套筒冠义齿修复中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老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追踪观察10例中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老年病例,患牙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和根管治疗后,共制作12副套筒冠义齿,共65颗基牙,其中Ⅰ度松动21颗,Ⅱ度松动37颗,Ⅲ度松动7颗。内冠设计为圆锥或圆柱状,使用钴铬合金制作套简冠内外冠。平均随访2.5年,观察基牙牙周状态、牙松动度以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所有患者的基牙松动度降低。X线片显示修复后基牙牙周膜无明显增宽,骨小梁致密,排列整齐,骨质密度明显增高。牙槽骨高度未见降低,部分可见增高。结论:根据基牙状态设计圆锥或圆柱状套筒冠义齿对中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治疗方法。

  • 标签: 套筒冠义齿 牙周病 牙列缺损
  • 简介:非综合征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病机制复杂,常包含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广泛开展,针对非综合征唇腭裂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发现了大量候选突变位点。但这些突变大多位于易感基因的非编码区域,且仅拥有统计学上的意义,需要后续的功能研究来验证这些突变的真实致病性。目前唇腭裂编码区变异的研究方法已较为成熟,但由于致病机制的差异,该法对研究非编码区变异将不完全适用。因此,本文将从大数据利用、软件功能预测及体内外功能实验三方面对非编码区变异后续功能研究进行介绍,为将来更多唇腭裂非编码区突变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非编码区变异 功能研究
  • 简介:接诊一个病例时,需要对最终治疗结果了然于胸.这是实施任何治疗的基础.包括将会发生改变的前牙形态、大小、尺寸。一个好的治疗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基于诊断蜡的实体模拟.该实体模拟将在患者口内试戴后获得患者认可。本病例报道例证了如何通过诊断蜡将信息转移到患者的口腔。这不仅对修复医生和技师是有用的.对实施冠延长术的外科医生也有帮助。治疗计划不应被看作是一系列独立的过程,而应被视为一个整体的工作流程。诊断蜡联合实体模拟作为指南,甚至对于牙周科医师来说是冠延长的一个新途径。

  • 标签: 修复治疗 前牙形态 模拟 实体 蜡型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西吡氯铵含片单独或联用碳酸氢钠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红斑或伪膜口腔念珠菌的患者,采用单中心、平行对照随机分为3组:(1)实验1组为西吡氯铵含片组;(2)实验2组为西吡氯铵含片+2.5%碳酸氢钠含漱组;(3)对照组为2.5%碳酸氢钠含漱组。分别于初诊与治疗2周后复诊时记录患者口干、疼痛、红斑或伪膜的程度以及念珠菌培养数量。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3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其中实验1组25例、实验2组24例、对照组24例。经治疗3组均能改善口腔念珠菌的临床表现及减少念珠菌培养数量;3组对口干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80%、84.2%,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3组对疼痛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95.2%、95.2%,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0);3组对红斑或伪膜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5.8%、50%,2个实验组对红斑或伪膜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χ(1组)^2=10.091,P(1组)=0.001;χ(2组)^2=13.819,P(2组)〈0.001),且2个实验组对红斑或伪膜的改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6);3组对念珠菌清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1.7%、79.2%,实验2组对念珠菌的清除效果分别优于实验1组与对照组(χ(1组)^2=6.026,P(1组)=0.014;χ(对照组)^2=5.147,P(对照组)=0.023),实验1组与对照组对念珠菌清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2)。结论西吡氯铵含片能够有效治疗红斑或伪膜口腔念珠菌,西吡氯铵含片联合碳酸氢钠含漱液对口腔念珠菌的抗念珠菌效果更优。

  • 标签: 念珠菌病 口腔 西吡氯铵含片 碳酸氢钠 漱口药
  • 简介: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是指诸多原因导致的颞下颌关节及周围咀嚼肌群出现的结构、功能及器质性改变.其发病率较高,约25%~88%[1].患者主要表现为咀嚼肌及关节区肌肉疼痛、开闭口关节弹响及下颌运动障碍等.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咀嚼肌 TMD 口腔疾病
  • 简介:本文系统阐述了与正畸治疗相关的牙体牙髓学基础知识,提出(1)天然牙齿表层釉质与健康的牙髓是防止疾病入侵机体的重要防线,正畸治疗应该严格有创操作的应用范围,并制定相应的规范.(2)成年人牙根尖已经成熟,随年龄增加根尖孔变小.不适当的外力容易导致牙髓缺血缺氧,导致系列牙髓和根尖周的问题,临床需要密切关注正畸过程对牙髓的短期与长期影响.(3)正畸治疗装置增加牙表面清洁的难度,龋与牙周病的防控应成为正畸治疗的要件.治疗前必须进行系统风险评估,治疗方案中应该包括对龋、牙周病的防护措施,并在治疗中要持续评估龋、牙周病的防范效果,在最终治疗效果评价中也要强调对龋、牙周病的控制情况.

  • 标签: 表层釉质 龋病风险 牙发育成熟 正畸治疗与牙髓治疗
  • 简介:为了系统地了解先天缺牙的流行学和有关的病因学因素,笔者进行了相关文献的回顾。已报道的研究在流行学的结论方面的差异很大。其中大部分是回顾性的影像学研究,报告的患病率在2.6%至11.3%之间。已经确定先天缺牙存在着种族差异:在对高加索人种进行的研究中,下颌第二前磨牙和上颌侧切牙是最常缺失的牙齿:而在对亚洲人种的研究中,下颌切牙是最常缺失的牙齿。女性较男性的患病率高(分别为3:2)。广泛报道先天缺牙经常合并有系统性疾病和萌出牙齿的畸形。先天缺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最近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进展确定了肌肉特异的同源盒基因(Msx1和Msx2)在牙齿发育方面的重要性。与较严重的先天缺牙,包括外胚叶发育不全等特异相关的基因,已经通过连锁分析进行了鉴别。尽管如此,遗传特征的多样性表达提示了与先天缺牙高度相关基因的多基因模式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标签: 先天缺牙 流行病学 文献回顾 病因学 系统性疾病 外胚叶发育不全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与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共选取102例研究对象:AML组49例,对照组53例,每组按年龄又分中年组和老年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Florida探针进行全口牙周检查。记录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龈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余留牙数、中性粒细胞(NEUT)、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中年组中,AML组的PD、CAL、BI、PLI、CRP及牙周炎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EUT、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余留牙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AML组的PD、CAL、BI、CRP明显高于对照组,NEUT、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PLI、余留牙数及牙周炎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牙周临床指标与相关血液指标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中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与牙周炎关系密切,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牙周状况更差。

  • 标签: 中老年 白血病 牙周炎 牙周指数
  • 简介: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最常发生于腮腺(约占2/3),其次为腭部、小唾液腺(特别是磨牙后腺)及下颌下腺,而发生于由涎石导致的慢性炎性下颌下腺者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慢性炎性下颌下腺中的黏液表皮样癌病例,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 标签: 涎石病 下颌下腺炎 黏液表皮样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