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一种光化学疗法,利用聚集于靶细胞内的光敏剂在低强度无害的可见光照射下产生的单线氧和氧自由基等活性因子杀死靶细胞。光敏剂可分为卟啉类、叶绿素类、染料类(如酞菁、萘酞菁)等,相比于第一代血卟啉衍生物(HpD),第二代、

  • 标签: 光动力疗法(PDT) 真菌 感染性疾病
  • 简介:背景:皮肤利什曼病(CL)很久前就在库库罗瓦地区被报道过。作者比较了采用显微镜和皮损抽取培养的传统诊断方法与采用来源于皮损的寄生虫特异性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方法:标本(n=25)来源于在地区皮肤病诊所临床诊断的CL患者。部分标本Giemsa染色并行镜检,并用Novy—Nicolle—McNeal(NNN)血琼脂培养基培养体前鞭毛生长。其他标本用于提取DNA,PCR扩增动基体微环DNA保守区。琼脂糖凝胶电泳后溴化乙锭染色,观察到预期大小(120bp)的PCR产物。结果:25份标本培养、显微镜检查、P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44%、68%和100%。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PCR) 皮肤利什曼病 诊断技术 血琼脂培养基 地方性 土耳其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科护理工作中的护患沟通技巧。方法:总结护士在进行语言和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结果:有效的语言沟通要注意语言的情感性、保密性、通俗性和准确性;有效的非语言沟通要注意面部表情、目光、距离、仪表和倾听。结论:恰当地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沟通 皮肤科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中医中药学对该病有独特的认识并取得了显著疗效。随着现代制药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成药在银屑病的治疗过程得到应用。本文就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且取得疗效的中药注射剂进行综述。

  • 标签: 银屑病 中药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镜在尖锐湿疣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疑似尖锐湿疣的136个皮损分别进行医生肉眼判断、皮肤镜检查、组织病理诊断,以组织病理为诊断金标准,并对前两种诊断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医生临床肉眼判断的敏感性为94.26%,特异性为35.71%,准确性为88.24%;皮肤镜检查的敏感性为96.72%,特异性为85.71%,准确性为95.59%。两组方法判断结果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8),准确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镜在尖锐湿疣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敏感性同临床肉眼判断,特异性及准确性优于前者,无创、耗时、花费优于组织病理。

  • 标签: 尖锐湿疣 临床肉眼判断 皮肤镜检查 组织病理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的皮肤成像设备,具有高分辨率、实时动态成像等特点。其可以在生理状态下在细胞水平上观察皮肤的正常结构及异常改变而无需创伤性的皮肤取材、固定、染色等程序。该技术在皮肤科的应用日趋广泛,在辅助皮肤病诊断、鉴别诊断和排除诊断、皮损动态演变的随访观察和疗效评估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皮肤科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 标签: 共聚焦 显微镜 皮肤
  • 简介:目的:对比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3TP法)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抗体的效果。方法:对TPPA法检测的血清标本共291例(阳性191例,阴性100例),均采用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进行平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91例标本的检测结果提示,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与TPPA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77,P〈0.01)。结论: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简便又快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梅毒抗体 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 自动化检测
  • 简介:目的检测解脲脲原体(Uu)tetM基因,并与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方法以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检测tetM基因;用多西环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120株Uu分离株中,有32株Uu检测tetM基因阳性;tetM基因检测阳性患者及阴性患者用多西环素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11.1%和100%.结论tetM基因检测能较准确地反应Uu对四环素类的耐药性,且与临床疗效有很高相关性.

  • 标签: M基因 治疗 解脲脲原体 临床应用评价 阳性 多西环素
  • 简介:目的观察总结近年来穴位埋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关键词对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近年来国内穴位埋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结果近年来穴位埋线在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疗法容易操作,创伤较小、治疗时间短,同时体现出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结论穴位埋线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穴位埋线 银屑病 应用进展 综述
  • 简介:白癜风作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目前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和光疗法是治疗白癜风的主要方法,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最近有研究表明,干扰素(IFN)-γ作为白癜风自身免疫的驱动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IFN-γ或其下游的作用剂如Janus激酶(JAKs)可能是治疗白癜风的有效策略。鲁索利替尼(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作为一种JAK1/2抑制剂,

  • 标签: 白癜风 局部应用 JANUS
  • 简介:背景:羟基乙酸和Jessner溶液是治疗颜面痤疮常用的表皮化学剥脱剂,皮脂分泌增多是痤疮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目的:比较30%羟基乙酸和Jessner溶液对面部痤疮患者皮脂分泌的影响。方法:研究38例轻到中度颜面痤疮患者,27例用30%羟基乙酸治疗,11例用Jessner溶液,间隔2周共用2次,用Sebumeter(SM810Courage&Khazaka,Cologne,Germany)皮脂测量仪分别测定使用前及每次应用2周后前额、鼻部、下颌及颊部的皮脂水平。结果:痤疮患者颜面皮肤应用30%羟基乙酸或Jessner溶液后皮脂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使用30%羟基乙酸和Jessner溶液这两种类型的剥脱剂对痤疮患者颜面行2次剥脱治疗后不影响颜面皮肤皮脂分泌,而使用该种方式行多次剥脱治疗对皮脂分泌产生的累积效应需进一步研究。痤疮患者多次应用表皮化学剥脱剂对面部皮脂分泌的影响@LeeS.H.@HuhC.H.@ParkK.C.@YounS.W$DepartmentofDermatology,SeoulNationalUniversityBundangHospital,...

  • 标签: 分泌影响 剥脱面部 化学剥脱
  • 简介:当前,我国皮肤科医生资源配置和患者就医渠道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随着互联网医疗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互联网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该文着眼于皮肤医疗领域移动APP——汇大夫^TM皮肤云医,围绕医生和患者,阐述如何打造医生个人品牌、建立医患信任关系、高效管理病员及其病历资料,促进就医渠道的畅通和医疗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探讨互联网医疗皮肤云医平台在医疗机构中的实际应用

  • 标签: 皮肤科 互联网医疗 汇大夫^TM皮肤云医APP 临床应用
  • 简介:背景:家族性圆柱瘤是一类罕见的遗传病,是皮肤附属器产生的赘生物。近来发现圆柱瘤抑制基因的丢失引起一种具有抗凋亡活性的转录因子NF-kB的激活。这可能解释圆柱瘤的增长失调。在细胞水平的试验中,水杨酸能阻止圆柱瘤抑制基因丢失引起的NF-kB活化,提示水杨酸可能是圆柱瘤的有效疗法。目的:评价局部应用水杨酸治疗家族性圆柱瘤的效果。方法:来自4个不同圆柱瘤家系的5例患者局部应用水杨酸治疗2次/d,随后1次/d。临床反应用连续的肿瘤测量来确定。结果:5例患者共有17个圆柱瘤:12个为目标损害,5个为对照损害。圆柱瘤的大小M=1.0cm(极差0.6~2.8)。12个圆柱瘤中2个完全消退。另外8个皮损有一些反应,但未达到局部消退的标准。对照皮损保持稳定或增大。结论:水杨酸治疗圆柱瘤耐受性好,是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 标签: 局部应用 圆柱瘤 水杨酸 家族性 治疗 疗效评估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现阶段实现彻底治愈具有很大挑战性。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一系列新的治疗靶点不断涌现。研究提示小分子生物制剂(Janus激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有望为银屑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更多选择。目前大部分小分子抑制剂还处于临床Ⅱ期或Ⅲ期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银屑病 Janus激酶抑制剂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蛋白激酶C抑制剂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 简介:遗传性皮肤病是一类由于基因变异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该文主要介绍一些国内外常见的遗传性皮肤病相关网站,并阐述其在教学中的意义,以便能够充分认识到网络资源对遗传性皮肤病教学的重要性.

  • 标签: 皮肤病 遗传性 互联网 教学
  • 简介:近年来四环素类药物治疗皮肤病已取得较大进展,临床证明四环素类药物对寻常痤疮、大疱性类天疱疮、酒渣鼻、坏疽性脓皮病、色素性痒疹、白色海绵状痣等常见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四环素类药物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研究,以期为一些皮肤病的治疗提供用药参考。

  • 标签: 四环素类药物 皮肤病 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临床应用
  • 简介:皮肤镜是一种无创性的诊断工具,携带和使用方便。在毛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判断工作中意义重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理活检的概率。应用于斑秃与其他非瘢痕性脱发如拔毛癖、头癣的鉴别诊断、瘢痕性和非瘢痕性脱发的鉴别、急性弥漫性脱发如弥漫性斑秃和急性休止期脱发的鉴别诊断等。总结和介绍了皮肤镜在非瘢痕性脱发中应用的经验和意义。

  • 标签: 皮肤镜 脱发疾病 非瘢痕性脱发
  • 简介:基础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制剂治疗一些免疫性皮肤病成为可能。与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相比,生物制剂最大的优点为它们能选择性地抑制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而对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无明显损害,其副作用明显降低,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 简介: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的深入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皮肤病研究者所接受,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皮肤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预后判断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当中,本文就目前蛋白质组学方法在皮肤科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 皮肤病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在追求容颜美的幸福感,使得整形美容业应运而生。内窥镜技术和介入治疗这些微创外科的代表也逐渐进入了美容整形领域,如内窥镜下微创除皱、介入治疗血管瘤等,微创美容的雏形开始显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材料学的进步,以注射透明质酸和肉毒毒素为标志的注射微整形时代正式开启。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审美观发生了变化,抗衰老需求剧增,传统的开放性美容整形手术已不能被接受。注射美容和埋线技术因其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等优点而被广大的求美者和医生所青睐,微创美容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

  • 标签: 整形美容业 微创外科 注射 美容整形手术 内窥镜技术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