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酪氨酸酶蛋白加工成熟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人无色素黑素瘤细胞YUGEN8,分别加入红花、桃仁及赤芍3味中药提取液,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基因反转录扩增及内切糖苷酶酶切等方法,观察中药处理组细胞内酪氨酸酶的表达、成熟过程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桃仁处理组细胞酪氨酸酶基因表达并未增加,酪氨酸酶蛋白80ku左右大分子量成熟片断表达增加,能够耐受内切糖苷酶酶切。结论桃仁提取物对人黑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的加工成熟及稳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 标签: 红花 桃仁 赤芍 酪氨酸酶 蛋白加工 活血化瘀中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寻常型银屑病表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中药银屑病方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ultravioletB,NB-UVB)及阿维A联合NB-UVB治疗,免疫组化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con-jugatedmethod,SP)检测2组治疗前后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并记录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areaandseverityindex,PASI)评分,比较治疗前后survivin阳性细胞数的差值及PASI评分差值,同时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survivin表达及PASI评分均下调,治疗前后survivin阳性细胞数差值及PASI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组显著低于阿维A组。结论在调节寻常型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临床疗效方面两者作用相当,因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其适应证更加广泛。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生存素 中药 阿维A
  • 简介:目的探讨银屑病皮损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ionfactor,MIF)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并比较他克莫司对银屑病皮损中MIF的影响,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染色评分半定量法对50例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皮损标本和42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对照组)中的MIF的表达量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同时,选取30例对他克莫司治疗有效的银屑病消退期皮损中MIF的表达量与曲安奈德治疗组、安慰剂治疗组各30例及未用药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斑块状银屑病皮损中MI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和曲安奈德药物治疗组MI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减低(P<0.05),安慰剂组与未用药组的MIF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块状银屑病皮损中MIF的表达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他克莫司可以明显抑制MI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达到与糖皮质激素相当的治疗效果,他克莫司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MIF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银屑病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他克莫司
  • 简介: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对人单核细胞表达HLA-Ⅱ类抗原(HLA—DR、HLA-DQ)的影响,探讨单核细胞及HLA-Ⅱ类抗原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单纯疱疹病毒2型(333株)感染人单核细胞,于感染后1、3、5、7天分别收集细胞,用APAAP法检洲单核细胞HLA—DR、HLA-DQ表达水平。结果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后1天,单核细胞表达HLA-KR、HLA—DQ抗原水平明显降低,以后逐渐升高,至7天达到对照组水平。结论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早期能抑制单核细胞表达HLA—Ⅱ类抗原,HSV-2抑制单核细胞表达HLA-Ⅱ类抗原可能是HSV-2入侵机体的手段之。HLA-Ⅱ类抗原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致病及免疫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2型 单核细胞 基因表达 HLA-Ⅱ类抗原 宫颈拭子
  • 简介:目的:旨在更好地了解凉血胶囊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与机制.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凉血胶囊有提高T3(总T细胞数)、T4(T辅助/诱导亚群)值的作用(P〈0.05),而其降低T8(T抑制/杀伤亚群)值以及升高T4/T8比值的作用尤为明显(P〈0.01).结论:凉血胶囊在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细胞亚群免疫学指标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凉血胶囊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E的影响。方法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穴位埋线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第4周和第8周进行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治疗4周和8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71.06%和78.95%。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降低,且治疗8周时下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穴位埋线能明显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且疗效安全、确切。

  • 标签: 穴位埋线 慢性荨麻疹 血清总IGE
  • 简介: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和长波紫外线(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探讨GSPE有无光保护作用。方法MTT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GSPE以及不同剂量UVA对HaCaT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GSPE浓度为5-200μg/mL时,对HaCaT细胞增殖影响不明显,浓度为500μg/mL及以上时抑制细胞生长,且有统计学意义;UVA剂量超过10J/cm2有抑制作用且随剂量增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25J/cm2时其抑制率达37.65%;浓度为50、100μg/mL的GSPE对25J/cm2UVA照射后的HaCaT细胞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25J/cm2的UVA对HaCaT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合适浓度的GSPE对HaCaT细胞增殖活性有光保护作用。

  • 标签: 葡萄籽原花青素 长波紫外线 人角质形成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红花酊对TNF-α和IL-10的影响及促进黑色素形成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复方卡力孜然酊)、复方红花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建立白癜风皮损模型,并应用相对应药物涂擦治疗,测量其TNF-α和IL.10平均光密度及黑色素颗粒细胞数目,比较其作用。结果复方红花酊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对皮损有复色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的表达显著增高,IL-10的表达明显减少,黑色素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红花酊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中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IL-10的表达明显增高,各组黑色素含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红花酊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中的TNF-α表达水平与黑色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IL-10表达水平与黑色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复方红花酊通过调节TN-α和IL-10的表达水平可影响黑色素的生成,进而对白癜风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白癜风 豚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黑色素
  • 简介: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所生育新生儿低体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54例孕产妇临床资料,对影响银屑病患者所生育的新生儿体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生儿低体质量发生率为6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的年龄、妊娠前BMI、孕期增重、PASI评分、存在被动吸烟、TC、TG、Alb和Hb对新生儿低体质量存在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的妊娠前BMI(OR=0.311,P=0.001)、孕期增重(OR=0.561,P=0.000)、PASI评分(OR=2.785,P=0.002)、Alb(OR=0.432,P=0.001)和Hb(OR=0.521,P=0.002)是新生儿出生低体质量的风险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的妊娠前BMI、孕期增重、PASI、Alb和Hb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低体质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银屑病 新生儿低体质量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妊娠期梅毒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的妊娠合并梅毒病例62例进行观察,回顾本组患者病例资料,其中38例在妊娠≤12周予以青霉素抗梅毒治疗(A组)、24例在妊娠〉12周行抗梅毒治疗(B组)。分析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孕妇足月分娩率为89.47%,高于B组(66.67%),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较B组低(10.53%vs3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86.84%)正常新生儿率高于B组(57.89%);且A组(2.63%)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明显较B组(21.05%)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低、抗梅毒治疗时间晚和高RPR滴度均是导致妊娠期梅毒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梅毒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低、抗梅毒治疗时间晚和高RPR滴度等。早期足量规则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避免不良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存活率,避免先天梅毒儿。

  • 标签: 妊娠期梅毒 妊娠结局 治疗时机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行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男士55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的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勃起功能问卷(IIEF-5)评分和NPT勃起周径增加量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精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逆行射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成功的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不会明显引起患者勃起障碍,但会导致精液量减少和逆行射精率增加,因而会对患者性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 标签: 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 前列增生症 性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北医系统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部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此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北医系统三家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的52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完整填写表52份,回收率100%。待遇、工作负荷等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住院医在培训过程中收获颇丰,需要克服诸如医患矛盾、经济压力等困难。培训期间可开展出国交流、新技术等活动。结论应加强对住院医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客观影响因素如经济压力大、工作负担重等的关注,开展出国交流、新技术、公益等辅助活动,丰富完善北医系统皮肤科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制度。

  • 标签: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影响因素 收获 困难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以及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面对面问卷调查520名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行为情况,并进行艾滋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19%(469/520);HIV抗体阳性率为9.23%(48/520),梅毒阳性检出率为5.77%(30/520);最近六个月同性肛交性行为时每次均用安全套比例为53.81%(240/4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了性病[OR=3.333,95%CI:(1.146~9.696)]

  • 标签: 因素分析 广州市男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比较前列腺汤和舍尼通对大鼠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空白药物组、模型前列腺汤组、模型舍尼通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大鼠去势后,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25mg/kg,连续给药30d后予以声光电等联合刺激4周,建立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假手术组仅行睾丸部切口及缝合.建模后,假手术组给予10mL/kg生理盐水灌胃,其他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前列腺指数、EPS中白细胞、全血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前列腺汤降低了大鼠气滞血瘀型前列腺炎EPS中白细胞数和前列腺指数,能够降低全血黏度(与模型空白药物组比较,P<0.05),舍尼通可以降低白细胞数及前列腺指数,但不能降低全血黏度.结论:前列腺汤可以改善SD大鼠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炎症状况,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 标签: 气滞血瘀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汤 UPOINT 个体化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来曲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服用来曲唑治疗,连续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性激素水平。结果: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总有效率为87.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患者治疗后的痛经VAS评分与盆腔触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的LH和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AST水平及AL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痛经和盆腔痛的症状,并可有效调节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

  • 标签: 来曲唑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性激素 盆腔痛 痛经 内分泌激素
  • 简介: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对单一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单一核细胞在HSV-2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HSV-2(333株)感染单一核细胞,于病毒感染1,3,5,7日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TNF-a、IL-6的含量。结果HSV-2感染后1日,单一核细胞分泌TNF-α水平显著降低。HSV-2感染后1,3日,单一核细胞分泌IL-6水平显著降低,以后,病毒感染单一核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逐渐增高,到第7日达到对照组水平。结论HSV-2能抑制单一核细胞分泌TNF-α和IL-6。而这两种细胞因子在HSV-2致病和机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2型 单一核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2例确诊为寻常性银屑病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及实验室检查,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大、A型性格、不吃早餐、饮酒是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并发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调整患者心态,减轻精神压力,改善生活方式,可望降低和预防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 标签: 银屑病 寻常性 代谢综合征 LOGISTIC分析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宫外孕保守治疗和手术切除输卵管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为宫外孕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56例)和手术治疗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后雌激素(E_2)、孕酮(P)、睾酮(T)、卵巢功能评分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SexualFunctionIndex,FSFI)变化,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宫外孕患者的性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孕次、就诊时FSF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2、4、6个月,两组患者E_2、P、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卵巢功能评分、FSF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治疗后4个月、6个月逐渐恢复,且保守组患者卵巢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患者,FSFI评分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宫外孕手术切除输卵管对女性卵巢功能和性功能指数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与手术对患者的性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有关,临床选择宫外孕治疗方案时应酌情考虑此因素。

  • 标签: 宫外孕 保守治疗 手术切除输卵管 性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对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2组,即强脉冲光(IPL)照射组和未用IPL照射的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法分别检测2组细胞的TGFβ受体Ⅱ、Smad4、Smad7蛋白和mRNA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IPL照射后皮肤成纤维细胞的TGFβ受体Ⅱ、Smad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IPL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活性增强,其在IPL非剥脱性嫩肤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强脉冲光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 成纤维细胞